美学
-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编写组 编《美学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全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美学理论成果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审美活动的经验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提炼、评价,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理论说服力的美学观点。在论述时,引证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历史文献、文艺作品和科技论*,并精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说明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美学原理》即可供高校中文、艺术、哲学等以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本科生学习,也可供社会上的爱好者阅读。
-
美学原理《美学原理》编写组 编《美学原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对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美学理论成果作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对各种审美活动的经验进行了梳理、概括和提炼、评价,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性和理论说服力的美学观点。在论述时,引证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历史文献、文艺作品和科技论著,并精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典型实例,说明审美本质和审美规律。《美学原理》即可供高校中文、艺术、哲学等以美学作为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程的本科生学习,也可供社会上的爱好者阅读。
-
李泽厚美学思想与中国三次美学论争宋研 著目前,学术界关于李泽厚先生美学思想的评论文章可谓汗牛充栋、层出不穷,然而形成系统研究的论著并不多见。时下,美学界针对李先生本人的主体性实践美学思想以及以他为代表的实践美学的争论和探讨仍有方兴未艾之势。因此,系统地研究、分析和评价李先生美学思想体系在当今新一轮的美学大探讨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李先生的美学思想发端、发展于上个世纪的两场美学大讨论中,并从此在中国美学界占据了主流地位,以其为代表的实践美学阵营也日益壮大和日臻完善,在中国美学界产生了半个多世纪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时代环境的熏陶、丰富的理论资源的借鉴和吸收以及个人独特的学术探索,使李先生的美学思想在经历了三个时期的改进后趋于完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他提出了“自然的人化”、“积淀”、“主体性”、“人的自然化”与“情本体”等重要范畴,建构了一个涉及美——美感——艺术三大块的理论逻辑框架,从而形成了一个既具有共时性又具有历时性的纵横捭阖的美学体系。综观他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和改进的全过程,尤其是贯串其美学体系始终的对审美的实践基础的坚持,对主体理性精神的追求以及其理论中所体现出来的坚实而又厚重的历史感等,他对中国的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本书系统探索和研究、分析和评价李泽厚的美学思想体系和理论逻辑架构,及其遗留下来的美学问题,具理论性、创新性,有一定的出版价值。
-
王明居美学文选王明居 著作为安徽省美学界的泰斗、国内模糊美学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王明居先生可谓著作颇丰。《王明居美学文选》所收录的文章主要包括了作者研究的三个方向,即模糊美学、通俗美学、中国美学思想。文章发表的时间跨度较大,即有20世纪80年代发表过的论文也有近两年作者的新作。全书围绕以上三个方向力图全面展现王明居先生在美学领域各方向的研究成果,使广大读者能系统的了解王明居先生的学术思想。
-
满族审美文化研究阎丽杰 编《满族审美文化研究》从美学、文化学的角度对满族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进行了学理上的梳理,主要研究对象包括满族诗歌、故事、小说、神话、满族说部、萨满神歌、岔曲、八角鼓、子弟书等文本,进而研究满族的审美思维、社会美、自然美、形式美、美学范畴等有关满族美学方面的问题,从中探求总结满族美学规律。满族文学艺术具有独特的美学特征,这是人们长期忽视和很少接触的领域。
-
环境美学前沿陈望衡 编《环境美学前沿(第三辑)》从外在现实以及内在逻辑的两个层面指出环境美学兴起的缘由;从环境美与生态、环境美与文化、环境美与伦理、环境美与和谐四个方面挖掘环境美学的哲学基础;从环境美的性质、环境美的功能、环境美的本体、环境美的欣赏等方面将艺术美与环境美相区别,指明了环境美的独立品格及存在价值。《环境美学》一书表明艺术本质论式的美学强调视觉中心,强调审美活动时的静观与距离。《环境美学》一书一方面通过环境美的思考构建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又通过具体环境美的阐释使理论得以深化。与国外学者将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与农业环境不同,本书认为环境美包括四种环境的美,即自然环境美、城市环境美、农业环境美和园林美。
-
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曾繁仁 著《生态美学基本问题研究》是作者曾繁仁承担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生态审美观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的结项成果,全书由三编十六章构成。**编“当代生态审美观的基本问题”,主要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的文化态度、存在论生态哲学、气本论生态生命哲学-美学、生态美学视野中的自然之美,以及生态审美观发展中的环境美学与生态美学的交流对话问题;第二编“当代生态审美观的基本范畴”,分析论述了生态存在论美学观、生态审美本性论、诗意地栖居、生态现象学、生态语言学、参与美学、生态审美教育等当代生态审美观、生态美学的基本范畴;第三编“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的当代意蕴”,阐发了“生生之为易”、“道法自然”、“气韵生动”、“择地而居”、“众生平等”等中国传统生态审美智慧范畴的基本意涵及其当代生态审美意蕴。
-
卢梭美学思想研究李妍妍 著“回归自然”是卢梭全部思想的核心,“自然”“自由”“情感”是理解其核心思想的关键词和经纬线,而这三者又是贯穿西方近现代思想史的重要范畴。研究卢梭的美学思想,应在由“自然”“自由”“情感”所构成的现代性问题关联域中做整体考察。《卢梭美学思想研究》以启蒙时代的文化及美学思潮为背景,探讨卢梭美学思想的发生发展概貌、潜在逻辑体系、主要理论范畴、现代价值阐释及局限性等问题,进而探究其对于当下美学与文化建设的正反启示。
-
旅游美学论要王柯平 著《旅游美学论要》:从发生学角度看,旅游是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物质生活因素(如闲暇时间与可支配收入)和文化心理因素(如生存质量与审美需求)密切相关。从发展前景看,旅游日益泛化为涵盖一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内容的双重性现代生活方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自身性质看,旅游可以说是一种以经济形式来实现的社会文化现象,而旅游活动则可以说是一项集自然美、艺术美与社会生活美为一体的综合性审美实践活动。从总体效应看,旅游使大众审美活动成为可能,有助于促进大众文化的审美化,有助于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人的全面发展。旅游美学正是基于上述目标,围绕构成现代旅游业的六大要素(行、游、住、食、购、娱),旨在系统和切入实际地研究旅游审美活动、旅游审美心理、旅游审美对象、旅游接待艺术与旅游审美文化的基本特征与内在规律。
-
美学导论张法 著本书在对世界美学史进行批判思考的基础上,吸收中国古代美学精华和西方**美学成就,按照当代学科体系要求,重新建构美学原理体系。对重要美学难题,如审美的现象分析、美学的基本类型、美的文化模式、形式美的基本法则等,都有新的思考和精论,特别突出了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非西方美学在世界美学中的特色和地位。本书把高深的问题放在具体的审美和艺术中讲解,在讲解具体审美和艺术时又上升到理论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