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科技伦理研究论纲程现昆 著《科技伦理研究论纲》除导言外共分五个部分。导言部分,分析了国内外科技伦理研究的现状,认为科技伦理问題作为当前备受关注的理论热点、在科技伦理的基本含义、研究对象、号科定位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写研究却还远未充分展开。由此引出《科技伦理研究论纲》研究的基本思路、内容与方法。第一部分,通过对科技伦理思想、科技伦理问题的由来的历史溯源,考察了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时代背景,并具体分析了其形成的厉因。人类科技伦理思想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是社会生产与职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社会的一般道德原则与职业实践结合的直接产物。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同时也受到科学技术以及生产关系和社会道德的制约。《科技伦理研究论纲》对科技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别从科学技术的内部和外部分六个方面逐一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使科技伦理研究的现实的必要性充分显现出来。这部分是全书的思想基础和精神资源。第二部分,在对目前科技伦理研究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研究问题的新的视角,对科技伦理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强调了科技伦理的独特本质,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本质的具体表现形式。当前科技伦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从科技角度探讨科技的“两面刃”价值,要么从社会道德角度强调科学家的自律与规范,这实际上是将认识世界的活动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分割开来。《科技伦理研究论纲》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出发,将科技实践理解为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通过调节社会关系的活动相互渗透、互相耦合而成的整体,强调应将“科技伦理”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以分析其中的人与其赖以存在的环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说,应当将“科技与人”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视作科技伦理的本质,而这正是科技伦理问题之所以凸显并能够进行元理论层次分析的根本依据。只有如此,才能揭示科技伦理的独特内涵、与社会道德现象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把握其具体的表现形式。这部分是《科技伦理研究论纲》立论的基石,也是关于科技伦理本质研究的理论创新,以下各部分都是这一本质的合理展开。第三部分,科学共同体作为“小科学”背景下的科技伦理的主要结构形式,必然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而传统的伦理学的规范和规则在处理新情况、新问题吋又往往显得空泛或失灵。《科技伦理研究论纲》从“大科学”的角度,提出了包括科技伦理的专业共同体、科技伦理的职业共同体和科技伦理事业共同体的“大共同体”概念及其相应的由经济伦理、责任伦理和生态理性伦理组成的伦理结构,二者结构的协调一致就成为科技伦理的合理结构。上述科技伦理的层次结构,使得科技伦理作为一个整体实现了其内部制度保障的激励体系、道德规范的伦理责任与外部共同的价值目标的互动,明显地体现了科技伦理的层次性和生态性特点。科技伦理是以预防性、前瞻性的责任为主要内涵的,因而,责任也就成为了科技伦理结构的必要张力。这一部分是科技与人关系的展布并最终得以协调的根据。第四部分,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生态哲学、系统科学为基础,提出了建立“科学技术与人、自然、社会”的生态平衡的思想以此为基础,建立了“以控制为导向与以发展为导向相结合”的科技伦理价值评价的科学模型。《科技伦理研究论纲》在对“价值”所体现的主客体关系的属性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科技伦理价值构成的“四维度”说,并依此确立了科技伦理评价的“四原则”。认为,科技伦理评价必须按照“以真为要、以善为本、以美为尚、以责为引”的基本原则,以实现“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的表现为哲学的本体论式的“终极关怀”。同时,考虑到科技伦理的价值评价是一种属人的认识活动,是建立在评价者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人偏好之上,使得评价者在评价中提供的评价信息不够确切、不甚完全,具有灰色性,故《科技伦理研究论纲》以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为指导,结合当代混沌理论、价值哲学等的研究成果,建立了科技伦理的价值评价模型,而且进一步根据模型构成要素之间两两相交关系的程度,确立了结合系数,从而确保了量化评价时的准确性与客观性。这一部分体现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是关于评价问题研究的一次新的尝试。第五部分,从现时代出发,对科技伦理的当代生成与发展予以理性关怀。由于科技伦理问题的多样性,人们对什么是科技伦理学存在极为模糊的认识甚至极大的分歧。这导致了科技伦理学的学科独立性问题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科技伦理研究论纲》对科技伦理作为学科能否存在的根本问题一一学科性质进行了全面阐述并进行了学科定位,首次建立了科技伦理学的二级学科结构。从科技伦理学的学科定位到学科结构、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伦理革命以及科技的异化到科技的人化的现实运动逻辑,论述了当代的科技伦理不仅是伦理学演进的逻辑必然,而且是科技进步的现实实践必然以及人性自我展现的内在必然。总之,以“科技伦理”范畴为研究单元的新范式要求突破单一学科的局限,实现科学技术与自然、社会、人文以及数学与系统科学、信息哲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跨越,实现科学家、社会学家和哲学家的密切合作。反之,如果我们忽视了“科技伦理”作为整体的研究视角,那么,不可能对科技伦理问题进行现实的说明,从而很难实现对现有研究的真正超越。可以说,这是一次具有理论创新意义的尝试。
-
错误的正确孟云剑 著海盗分金币,是第一个还是倒数第三个海盗会被扔下海里?智慧之书《塔木德》是如何分配遗产给三个妻子的?小偷想偷东西,守卫想睡觉,他们如何进行策略较量?肯德基的优惠券是如何在市场竞争中“大显神威”的?行业垄断下如何抢占市场先机?如何用“呆若木鸡”求解斗鸡博弈?吃亏的小猪如何运用高智商得其所哉?网上酒店预订剑拔弩张,大战一触即发,结果如何?…… 在生活中,貌似错误、吃亏的方法却能获得最有利的结果,这就是博弈的神奇之处。这是一本?智之书,它汇聚了世界各国千年来最经典的博弈:囚徒困境、智猪博弈、田忌赛马、脏脸之谜、争夺大衣原则、帽子颜色之谜、蜈蚣悖论、双信封悖论、讨价还价模型、挤出效应……让你随绝代智者一起领略博弈的魅力。
-
创新与超越程光泉 主编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劳动力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核心技术严重缺乏,制约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是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必须履行的第一要务,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任务,也是广大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所在。《创新与超越:首都职工创新思维读本(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专版教材)》(作者程光泉)为首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专版教材之一,研究了首都职工创新思维。
-
逻辑图表论李贤军 著《逻辑图表论》从逻辑图表这个独特的视角来论证逻辑理论。论及的逻辑图表有真值表、逻辑方阵、欧拉图和文恩图等,内容系统而全面。如在论述真值表时,涉及真值表的产生和发展、真值形式、真值表的判定、真值表方法、真值表的工具功能及缺陷等;在论述逻辑方阵时,涉及逻辑方阵的产生、逻辑方阵的表记对象、从平面逻辑方阵到立体逻辑方阵、复合逻辑方阵、逻辑方阵与重言式的形成系统、逻辑方阵的应用等。
-
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杨庆峰 著人类借助各类技术不断扩展自身对于世界的认识,不断试图消除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之间的空间距离。古时如此,今时亦如此。随着全球化、现代化的发展,“地球村”、“流动空间”等代表着现代技术下的空间变化的现象已经广泛为当前社会人们所熟知而且接受,可以说技术发展在消除空间距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此,如何理解这一现象?如何理解现代技术所导致的空间拉近现象?技术之近是否就是本真之近?它是否导致了我们所渴求的切近?这一系列问题就开始进入反思的视野中。理解这一现象需要一种视角的转变,需要一种对人的规定性的呼唤,传统的对于人的理性规定性面对这一问题并没有显示出强有力的解释力,我们需要一种不同于理性的规定性:空间性。人类表现出来的借助各种方式消除自身与世界之间的距离,是人所揭示出的不同于传统理性规定的作为空间性的存在物最好的诠释。一种以空间性为基点的关于人的规定性理解有了确定的可能。一方面人类需要揭示出其在这儿、在那儿的作为地方性的存在物,即符合此在的规定性;另一方面,人类更需要通过不同方式呈现出其消除空间距离的作为无间距性的存在物,即具有去远的规定性。《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对上述问题的探索使得我们开始反思现代技术下的空问拉近体验,所获得的答案将是开放性的。我们不能继续持有敌托邦的观点,将技术所导致的空间距离消除看做是导致了心灵之远,就像齐美尔一样;也不能急于接受这种被给予的空间贴近,培养起乌托邦式的理想状态,将技术所带来的空间拉近看做一种福音,就像麦克卢汉一样。这都是基于价值判断的结果,而我们需要在做出价值判断之前看到隐含的问题,即不同方式实现空间拉近——如果是这样的话——的根据是什么?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将使得我们能够避免价值判断所导致的不同结果,如敌托邦或者乌托邦,而是面向事物本身——正在发生的事件:此即人类对于空间距离的消除。在技术尚不发达的年代,人更多地将自身诠释为地方性的存在物,无法充分表达出消除空间距离的特性,借助不同的语言意象通过想象、思念主体实现着不在场者的在场,从而达到了空间去远;现代技术的发展解构了地方性诠释方式,为空间距离的消除提供了可能。我们能够真切地知觉到现代技术带给我们的结果:借助时间压缩、通过语言的转化消除物理空间距离,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意境不在、想象不在、思念不在。物理拉近成为现代技术所呈现的最直接的后果,其更为深远的结果是实现了地区与地区之问的拉近,不在场者的在场借助地域拉近使得自身具备完全在场的可能性,而且使得不在场者的在场以符号的形式得以实现。这种拉近体验并非与本真之近相对立,在此基础上,不同的文化世界的融合具备了可能。《现代技术下的空间拉近体验》由杨庆峰著。
-
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 编2010年,中国逻辑史学会召开了成立30周年研讨会。《回顾与前瞻(中国逻辑史研究30年)》为研讨会的部分论文汇编。这本论文集,是30年来中国逻辑史研究的一个缩影。学术争论,伴随着学术反思,成为推动中国逻辑史研究继续深入展开的不竭动力。
-
魔鬼逻辑学周建武,王宇 编著博弈逻辑(game logk)研究的是理性的人在互动行为中即博弈中的推理问题,是逻辑学科的一个分支,是“理性的”行动者或参与者在互动的过程中如何选择策略或如何做出行动的逻辑,属于应用逻辑范畴。《魔鬼逻辑学:揭露潜藏在历史与社会表象下的博弈法则》是一部有关逻辑博弈的大众通俗读物。以发生于真实的历史与日常生活中的故事为分析对象,力图把社会中错综复杂的关系理性化、抽象化、推理化,以便更精确地刻画并把握事件发展变化的深刻内涵。
-
现代逻辑导引杨长福 编著逻辑是保证人类正确思维的根本。本书作者在自己学习和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略地介绍了传统逻辑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逻辑学学科的基本介绍和命题逻辑的基本内容;第二部分介绍了数理逻辑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命题演算、谓词逻辑和谓词演算;第三部分介绍了模态逻辑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对模态逻辑学的性质、模态命题演算的基本内容的介绍;第四部分是对现代逻辑的现代发展情况的一些简略的介绍,主要包括时态逻辑、认知逻辑、自然语言逻辑的基本内容。本书既可供专门的逻辑学工作者阅读和使用,也可供哲学、语言学、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等方面的工作者阅读和使用,还可供对现代逻辑学感兴趣的读者自学使用。
-
尼各马可伦理学亚里士多德(作者) 廖申白(译者)暂缺简介...
-
伦理学斯宾诺莎(作者) 贺麟(译者)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