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何谓逻辑学王明辉主编;胡南敏执笔有人认为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的科学,我们没有学习逻辑学照样能够进行思考,所以学习逻辑学是没有必要的。其实不然,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学习工作中,逻辑学是无处不在的。所以说学习逻辑学非常有意义。 在“逻辑”一词的诞生地——古希腊,逻辑学通常是被哲学家当作与人论辩的工具。比如说苏格拉底,他不仅是位伟大的哲学家,更是一名优秀的逻辑学家。虽然他没有什么著作流传于世,但是,从后人对他记载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他是一个非常热衷于同别人进行论辩的人。据说,他曾经劝说男人们都要去结婚:如果你娶到一位好老婆,你会获得人生幸福;如果你娶到一位坏老婆,你会成为 一位哲学家;你或者娶到一位好老婆,或者娶到一位坏老婆;所以,你或者获得人生幸福,或者成为一位哲学家。按照苏格拉底的逻辑,结婚无外乎两种结果:要么拥有一位好妻子获得人生幸福,要么拥有一位“河东狮”成为哲学家,这种逻辑貌似有理,实际上有以偏概全之嫌。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也涌现出了一批著名的逻辑学家。曾提出“白马非马”的公孙龙子是便是其中之一。相传,有一次,他骑着一匹白马正要出城,却被门卒拦住了。“马不能出城!”门卒说道。公孙龙子却不慌不忙的辩解道:“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门卒无言以对,只好放他和马出城。显然,这是一个荒谬的回答。但还是唬住了这位不懂逻辑的门卒。难怪古代哲学家们大都思维敏锐、能言善辩。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提出,逻辑学既非理论知识,也非实际知识,而是知识的工具。他认为逻辑学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学习它有助于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就像律师和政治家一样,有了逻辑知识的助阵,能让自己的言辞更加出色。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逻辑学,他还写了六篇著名的关于逻辑学的著作,后人把它们整理成书,名为《工具论》。亚里士多德因此被誉为“逻辑学之父”。随着科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逻辑学在科学研究中的基础地位日益突出,在很多领域和许多其他学科发生着直接和间接的联系。198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还把它与数学、物理、化学和天文学并称为七大基础学科。这正应证了英国人罗素的话:“任何一个哲学问题,在对它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澄清之后,便会表明:要么根本不是哲学问题,要么就是我们使用的‘逻辑’一词的含义上,即逻辑问题。”因此,为了能更好的为我国的各项事业做出贡献,掌握逻辑知识是我们每一个学子所必备的。所以,笔者才编写了这部书,希望大家能够从本书中初步了解逻辑学的独特魅力,为以后深入、系统的学习逻辑学奠定基础。
-
实用逻辑教程尹鑫《实用逻辑教程》编者在较长时间里,召开数次讨论会,学习和研究传统逻辑与现代逻辑理论,总结和整理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借鉴和吸收学术界的已有成果,以期对高校逻辑教学改革作出新的探索。《实用逻辑教程》初步总结并反映了《实用逻辑教程》编者对高校逻辑教学改革的认识,是编者对这一重要课题进行认真研究所取得的可喜成果。自1976年至今的十多年间,高校逻辑教学改革是我国逻辑工作者广泛关注,持续讨论并获丰硕成果的一个重大研究课题。这种情况的出现,自有其历史的背景。进入20世纪以来,随着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逻辑科学在我国也有相应的发展。然而,好景不长,在20世纪30年代,形式逻辑被视为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世界观而遭到批判。到了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由于受到苏联哲学界对逻辑问题开展讨论的影响,虽然对传统逻辑的虚无主义看法发生了改变,但符号逻辑又被视为必须揭破的、“完全站不住脚”的“资产阶级科学中的时髦的逻辑‘学派’和倾向”。①1966年以后的10年中,逻辑同其他学科一样,惨遭厄运。所有这些,极大地妨碍了我国逻辑科学的发展,使我国的逻辑科学研究与教学的水平大大落后于当今世界逻辑科学的水平。高校逻辑教学改革被作为一个急迫问题提出并受到我国逻辑学界的广泛关注与持续讨论和研究,正是在上述背景下引发的。
-
道义逻辑研究余俊伟《道义逻辑研究》以逻辑学家为消除道义逻辑悖论所使用的方法为线索,较全面、详细地介绍了逻辑学家采取的各种方法,其中也包括作者运用弗协调逻辑试图解决道义逻辑悖论的研究工作。全书共九章。第一章简要介绍道义逻辑发展的历史;第二章和第三章介绍道义逻辑创始人冯·赖特的经典逻辑和两类标准道义逻辑系统;第四章讨论了最有名也是最重要的五个悖论,细致深入地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第五、六、七章介绍逻辑学家们为消除这些悖论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第八章介绍作者提出的弗协调真势道义逻辑系统;第九章介绍卡莫和琼斯专门为解决渎职悖论而提出的理论,它区分了理想义务与现实义务,根据该理论构造了一个严格的语义学和语法系统,该系统能非常好地描述六种不同的渎职情景。
-
正理经解说释刚晓《正理经》是古印度逻辑学的经典作品,对佛教因明学的建立有直接的影响。本书用通俗、风趣的语言解说《正理经》,让你轻松理解古印度逻辑学的妙旨,掌握辩论术的奥秘。
-
聪明绝顶的侦探家张赶生书中讲述了50个古今中外侦探家的精彩故事,同时,站在思维的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角度,对故事折射出来的聪明劲一一进行解读、分析。为了让读者学习和体会这些杰出人物的思维技巧,使自己变得更加聪明起来,作者在故事后而精心设计了有趣的练习,使得本书既有可读性,又有互动性。
-
思想与论证程炼 著本书是作者的一篇哲学论集,属于分析哲学范畴。作者认为,哲学问题从来就不是一个一个孤立地存在的,对任何一个问题的处理都应该反映出一种体系性的思考。全书共分15章,并按主题大致分成5个部分,即心灵的特点、语词的意义、知识的地位、世界的结构以及宗教信念的性质。每章有一段简短的提要并独立成篇。读者可以按自己的兴趣选择阅读。
-
先秦名辩学及其科学思想周昌忠 著本书把握先秦诸子百家中地位并不太突出的名辩思潮,理清它的源流,揭示了它历经名学、辩学和名辩学三大发展阶段的脉络,发掘了各家各派代表人物著述中内涵的深刻精微的名辩学术思想、观念和学说,并进一步阐发了它们蕴涵的科学思想。本书适合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及专业研究工作者参考阅读。
-
逻辑何为晋荣东本书共分九章,主要介绍了现代逻辑的规范性及其问题;从传统逻辑到非形式逻辑;中国逻辑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传统名辩的现代诠释等内容。本书着眼于充分发挥逻辑的社会文化功能,从如何推进社会的民主化和法治化、提升社会的合理化程度以及培育公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诸方面,对当代中国逻辑领域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行了反思,以其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逻辑自身的现代化扫清某些障碍。毫无疑问,“中国的现代性与人文学术”提示了巨大的研究空间,本书以此为目标,并不表示怀抱着短时间内就对它展开全面研究的友心,而只是在提倡以一种持续、局部的具体问题之研究,尝试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地逼近这个目标。对于中国的人文学者而言,无论是中国的现代性,还是现代性语境中的人文学术,都是道地的“为已之学”。
-
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王素美本书是对元代著名学家吴澄的理学思想与文学交叉研究的成果。作者以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方法,将元代著名理学家吴澄置于南宁宋与元代的交接点上,严格地从第一手材料出发进行研究。全书共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是吴澄的理学思想,中编是吴澄理学思想与文学契合,下编是吴澄理学思想影响下的诗文创作。全书共有三条线索:会合朱、陆是中心线索,且为明线;其理论思维方式是暗线;先秦以来儒学发展和衍变对吴澄的影响是辅助线索。三条线索并进,详细地论述了吴澄在会合朱、陆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如何衍化和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提出了若干新的理论命题。如:尊德性与道问学会合,易简与精密的会合,趋实弃虚的知行观等。吴澄的新的思想观点向文学理论的迁移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的文学理论。他在理学中提倡”性其情“的道德情感,而在文学理论中则提倡性情和情性,尤其是”情性之真“、”自然而然”命题的提出,开明代性灵论之先河。他的气论极大地发展和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气论思想,几首是中国古代文论、气论的全面总结。吴澄的文道合一思想分而合之,不杂不离,提出了儒者之文与文人之文的新命题。吴澄还发展了刘勰以来关于文学通变的思想,提出“文不与世俱”的新命题。本文着重论证这些新命题提出的根据、内容及其影响。下编着重揭示了吴澄理学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影响,介绍了吴澄散文创作的特点和诗歌创作的特点,深入挖掘了吴澄诗歌中的文化内涵。
-
逻辑研究(德)埃德蒙德·胡塞尔、乌尔苏拉·潘策尔《逻辑研究》被公为当代哲学最重要“突性”著作。它的影响不仅规定了当代许多著名学的思维向,而且远远超出了哲学领域。两卷本的《逻辑研究》在总体上展示出胡塞尔在意识现象学领域两方面兴趣:在客体(意相关项)方向上的逻辑学以及在主体(意向活动)方向上的现象。前一个兴趣主要集中在第一卷中,后一个兴趣则要体现在第二卷中。因而真正的现象学描述分析可以在第二卷的各项研究找。“现象学的分析便超始于此”(胡塞尔)第二卷由六项研究组成。前五项研究构成该卷第一部分。前四项研究为后面关键性的第五研究和第六研究(作为第二第二部分)的现象学分析及其结论做了理论上的铺垫。《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选收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各主要流派影响较大的著作。通过有选择的译介,旨在增进文化积累,拓展学术视野,丰富研究课题,为了解和研讨现代西方哲学提供系统而完整的第一手资料,以利于我国理论界、学术界深化对西方文化的借鉴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