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创造认识论胡敏中创造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社会发展中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创造认识论:当代认识论研究的新维度》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出发,分析了创造认识主体的特质,尤其分析了创造认识主体的创造力;探讨了创造认识客体的确立,即探讨了从未知客体到待知客体、再从待知客体到在知客体的转化和确立过程;剖析了创造认识的内涵,创造认识是探索和开创人类未知领域和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的特殊认识活动;阐述了创造认识的创造度和类型;揭示了创造认识的基本过程,认识的探索、突破及成果的评估和检验等阶段就组成了创造认识的基本过程;论述了创造认识的代价和效率;论证了创造认识的感性方法、理性思维方法和非理性思维方法;阐释了创造性认识成果的应用和转化;最后总结出了创造认识的基本规律。
-
《逻辑学导论》教学辅导书陈波 等编著本书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逻辑学导论》(第2版)配套的教学参考书,内容包括:各章教学建议、各章教学要点、各章教学难点及其分析、各章习题解答,书末附有北京大学通选课《逻辑导论》教学大纲及其2005年第一学期考题、解答等。全书逻辑清晰、脉络分明,与《逻辑学导论》(第2版)相得益彰,有助于拓展、深化教材内容。
-
双主体认知逻辑研究许涤非本书内容包括:单主体认知逻辑、双主体认知逻辑的一般特点、知他逻辑、双主体公共知识逻辑等。
-
逻辑大全(英)奥卡姆著奥卡姆的著作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神学著作,这主要是他写的关于伦巴德(Peter Lombard)的《论辩集》的注释。一部分是政治神学著作,这主要是他逃离阿维农以后写的反对教皇的论著。还有一部分就是他的逻辑和哲学著作,在这部分著作当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著作就是《逻辑大全》。 在欧洲中世纪,逻辑是进入神学院前首先要学习的基础课,与语法和修辞并称为“三艺”。因此,逻辑在中世纪思想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世纪学者对逻辑的学习与研究不仅非常普遍,而且也十分深入。奥卡姆是中世纪晚期的逻辑学家和哲学家(中世纪晚于奥卡姆的最著名的逻辑学家大概只有布列丹[1300—1358]一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奥卡姆是中世纪逻辑思想和成就的集大成者。因此,作者们从他的逻辑著作中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中世纪逻辑。 根据作者的理解,中世纪逻辑有一些比较显著的特征。一个特征是:中世纪逻辑是在研究注释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它关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思想的讨论非常多,比如关于属和种等谓词的讨论、关于命题的讨论、关于三段论的讨论,等等。而且,由于亚里士多德逻辑著作的拉丁文译本传人欧洲和流行起来的时间不同,早期(大约12世纪以前)是《范畴篇》和《解释篇》,后来(大约12世纪中叶以后)才有《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和《辩谬篇》,因此中世纪也有所谓“新逻辑”和“旧逻辑”之分。另一个特征是:中世纪逻辑非常注重语言分析,并且形成了一些重要的理论,比如关于助范畴词的讨论、关于词项的讨论、关于指代问题的讨论等等,特别是关于指代问题的讨论,形成了中世纪独具特色的理论。不仅亚里士多德逻辑中没有这个理论,而且后来的传统逻辑也没有吸收它。第三个特征是,如同中世纪哲学一样,中世纪逻辑也受到神学的影响,所以它含有许多关于上帝的讨论。但是应该看到,一般来说,这样的内容并不是具体的神学讨论,充其量只能说是在逻辑讨论中使用了一些神学的例子,而且是一些所谓“自明”的例子,为的依然是更好地探讨逻辑问题。第四个特征是,中世纪逻辑学家一般也是哲学家。由于从亚里士多德到中世纪,逻辑与哲学并没有分家,逻辑问题与哲学问题的讨论是融合在一起的,因此,中世纪逻辑的讨论也常常包括哲学问题,比如关于“是”的问题。这不仅是逻辑研究的问题,而且也是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
-
批判性思维武宏志本书是我国大学逻辑教科书体系的一种新探索,既可作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类公共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法律、经济、新闻等专业应用逻辑学的导论性教材。它与国际性的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和论辩理论接轨,充分吸收国际学术界的相关研究成果,使逻辑更具备贴近社会生活实际的鲜活感,为我国批判性思维教学提供重要参考。本书写作还适逢一种额外的幸运。“‘逻辑与知识创新’全国高级学术论坛”期间,专门分出一个“批判性思维与非形式逻辑”讨论小组,就新教科书的编写进行了一天的热烈讨论。参考讨论的学者有多一半并非本书的作者,但他们真诚期待一本批判性思维或非形式逻辑的“国产”教科书。
-
攀登理性的阶梯刘跃进 著《攀登理性的阶梯:逻辑方法谈》共计40节,对逻辑方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都做了精辟的论述。在论述过程中,以科学史上著名的例子引出相关问题,寓理于例,将相对理性刻板的逻辑方法讲解得生动易懂。《攀登理性的阶梯:逻辑方法谈》是大中学生培养科学素养的有效读物,也是科技工作者与自学者很好的参考资料。
-
创新思维简明读本许光明△生命在于运动,这种运动是有规律的、有节奏的、有张有弛的,任何东西持续不断地运转都会损坏:俗话说,“滴水穿石,非因力大,而因常滴”。其中所阐明的哲理,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理解都是十分深刻的……谁都知道,琴弦绷得太紧,必断无疑;即使是横跨江河的电缆,要把它拉得很直,当然是不可能的——真的把它拉得笔直了,它也就断了;高强度的机械零件/部件长时间持续运转,就算经常加油,最后也会因磨损而毁坏;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直到20世纪50年代英国的“彗星”号喷气式客机发生重大的机毁人亡事故,人们才知道飞机也会被累倒——飞机的疲劳与断裂设计开始受到科学家的重视。所谓疲劳是在交变载荷的作用下,结构中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稳定扩展和失稳扩展)的过程。人的大脑作为一种物质,其强度无法与石头、琴弦、电缆、金属零部件、飞机相比;作为人体的一部分,它和体力一样也存在疲劳问题——正因为这样,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硕士生、博士生的学习,课间都得安排休息时间,让用心听讲的学生和尽心授课的老师都得到必要的休息;不少研究单位和政府机构也安排时间作为工间休息,以提高工作效率……P259
-
普通逻辑学简明教程刘韵冀本书介绍了逻辑学的对象和性质,简述了逻辑学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不同行形式及其规则,简述了逻辑的规律和运用逻辑的方法。全书简明通俗,较有特点的是各章后面附有结合本章内容的练习题,并在书的最后附有各章练习题的参考答案。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逻辑学》课程的教科书和参考书,也适合作为《逻辑学》自学者的自修教材。
-
过程与实在A.N.怀特海本书的主旨并非要分散地研究那些在某些传统思想体系中显得迫切的各种传统哲学问题。毋宁说,它们是要阐明一个由诸宇宙观组成的精简体系,让它去和经验的形形色色的问题打交道,借此阐述这些宇宙观的意义,最后详细说明一种完整的宇宙论。据此,所有的特殊问题都可以找到相互联系。这样便可在逐渐发展这一体系的过程中,在意义和关联性上,而不是在处理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去寻求统一的处理方法。本书是哲学史上的丰碑,它是怀特海形而上学思想最有系统的表述。诚如作者所言:“思辨哲学 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构建一个首尾一致的、合乎逻辑且又必要的一般观念的体系,依据这一体系,我们经验中的每一成分都可得到解释。”本书正是怀特海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所作的努力。
-
中国逻辑研究孙中原诸子百家是中国文化的源头,对中华民族有深远悠久的影响,受世界关注。中国逻辑是诸子百家争鸣辩论思维方式的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现实意义,与西方和印度逻辑相贯通,是世界逻辑史的重要成果。本书宗旨,是探讨中国逻辑的历史贡献、现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推进古今中外逻辑融合。一至十三章,总论中国逻辑对象、方法和内容,中外相关研究历史和现状,中外逻辑比较。十四至三十三章,分论古今中国逻辑相关研究成果。附录《墨经》分类注译和作者论著索引,方便读者了解中国逻辑元典和作者研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