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著《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乃蔡元培先生精选作品。《中国伦理学史(外一种)》分两大部分:《中国伦理学史》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整理和研究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发生、发展及变迁的学术著作。系统介绍了我国古代各个历史时期伦理学界重要的流派及主要代表人物,阐述了各家学说的要点、源流及发展,并以科学的方法辨析其优长及缺失,为我国近代伦理学的建构提供了重要指导与借鉴。”外一种”按时间顺序精选蔡元培先生的重要演讲辞40余篇,从中反映出作者的哲学观、人生观、教育思想等。有较高出版价值。
-
劳模精神研究徐大慰 著本书以王进喜、吴运铎、申纪兰等劳动模范为研究对象,描述劳模的成长经历和思想发展脉络,歌颂他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主义精神,赞扬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等高尚品格,认为劳模精神生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书分为六章,阐述劳模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概述党的领导人的劳模思想,介绍劳模的先进事迹,歌颂劳模精神,呈现、探究媒体及艺术作品中的劳模形象,剖析劳模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加强建构和再生产的过程,并从生命历程理论、典型报道、革命意识形态、话语模式、再生产机制等维度透视劳模精神,深化劳模精神的学理研究。
-
德性之后[美] 阿拉斯代尔·麦金太尔 著,龚群,戴扬毅 等译《德性之后》是当代美国著名的哲学家、伦理学家麦金太尔的重要著作,被20世纪晚期批评家们誉为“伦理学研究的新的转折点”,成为当代德性伦理学兴起的标志性著作,其影响力至今仍然不可低估。《德性之后》首先从理论上审视当代人的道德处境,发出令人忧虑的困惑:启蒙运动之后的现代社会由于告别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两千年来的德性传统,从而处于“德性之后”的历史时代。《德性之后》的任务之一就是追述这一伟大传统。麦金太尔以“after virtue”的双重意义立论,同时呼唤回到伟大的德性传统主导的人类社会,重建人类道德和人类共同体。
-
辩证逻辑学梁庆寅 著《辩证逻辑学/中山大学哲学精品教程》共十二章,论述了辩证逻辑的对象、性质及判断、概念、科学理论、规律和方法、真理及辩证逻辑与真理的关系等问题。作者认为,辩证逻辑是不同于形式逻辑的逻辑类型,根据辩证思维的本质特征,辩证逻辑的基本规律可归纳为如下三条:对立面并协律、整体综合律和具体再现律,它们从不同方面反映着辩证思维过程的本质,它们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不能互相替代。
-
科学分析周建武 著提升科学分析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改进思维方法,作为“科学逻辑”丛书之一,本书从科学分析的实用角度来编写,不仅详细介绍了科学演绎的逻辑原理,而且结合丰富的科学案例来阐明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论述科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启发科学思维并提升读者的科学分析技能。本书共分为十章,内容包括概念分析、逻辑定义、直言推理、三段论、复合推理、等值推理、混合推理、模态推理、关系推理、分析推理,并附录了科学分析测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逻辑学、科学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适合对此感兴趣的各类读者阅读。
-
科学论证周建武 著提升科学论证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于改进思维方法,作为“科学逻辑”丛书之一,本书从科学论证的实用角度来编写,不仅详细介绍了科学论证的逻辑原理,而且结合丰富的科学案例来阐明如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此论述科学的论证方法,从而启发科学思维并提升读者的科学论证技能。本书共分为九章,内容包括逻辑概论、论证语言、论证识别、论证重构、演绎论证、归纳论证、论证评价、论证分析、论证构建,并附录有科学论证测试,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逻辑学、论证与批判性思维、科学逻辑与科学思维方法等相关课程的教材或参考用书,也适合对此感兴趣的各类读者阅读。
-
交换正义肖劲草 著21世纪,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让交换的总量、类型和形式迅速发展。交换同日常生活的联系更加密切。众多依靠组织配置和政治过程来配置的产品、资源与服务现在可以通过交换来获取。交换日益繁荣。但与此同时,相关的伦理问题、争议和关切也非常突出。第一,交换内容带来的伦理问题。例如,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引发的传染病,网络信息交易损害个人隐私和国家安全,涉及人身权益的血液、器官和性交易黑市,毒品和枪支交易带来的安全问题等。第二,关于交换对象的伦理问题,如就业歧视、金融歧视、贸易制裁,和争议国家、争议组织的军火交易等。第三,关于交换方式的问题。如制造垄断、利用垄断寻求不公平的收益,采取欺骗、强制的方式进行贸易等。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关于社会正义的研究逐步兴起,知识界围绕分配正义进行广泛且深入的分析,但对交换正义的讨论相对匮乏,存在理论上的薄弱环节。针对上述问题,本书集中探讨五个问题。第一,如何界定交换。第二,交换正义包含什么原则?其根据何在?如何划出不正义的交换同不道德的交换的边界?交换正义的特征是什么?第三,我们可以和谁交换?第四,我们可以交换什么?第五,我们应该如何交换?
-
德性伦理生活化反思童建军 著本书章主要介绍经典德性伦理的核心概念以及德性伦理对以功利主义和康德式道义论为的规范伦理的批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要辩证看待德性与规范之间在实践中的圆融关系。第二章主要论述当代西方德性伦理对道德行动的正当性提供的说明。第三、四、五章主要介绍在当代重要的应用伦理议题中德性伦理做出的尝试及其批评。
-
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王滨本书作者通过梳理和分析人类思想解放史来研究和探讨理论创新的内在逻辑问题,包括思想与思想解放、西方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马克思主义引领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近代的思想解放运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思想解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的源头——新思想的建构与创新、思想解放的内在因素、思想解放的文化土壤、思想解放的社会条件等内容。该书的出版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
现象学与自身意识张任之本书为专题译文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部分由四篇文章组成,主要涉及胡塞尔现象学。其中Ruggenini的文章事关胡塞尔《逻辑研究》中的真理问题,山口一郎的文章则讨论胡塞尔的发生现象学与气的现象学,耶格施密特修女记撰的胡塞尔晚期的谈话是很好珍贵的史料。第二部分是舍勒现象学,由四篇文章组成,Frings、Kelly、Steinbock均为靠前有名舍勒研究专家,所选文字涉及舍勒与康德、与海德格尔、与法国现象学以及与佛教的关系。第三部分聚焦自身意识问题,选译的四篇文章均为20世纪60年代自身意识理论复兴以来纲领性的文献,Henrich和Tugendhat持续了近40年的争论的三篇文献被选入,Kern的文章则代表了现象学传统在自身意识问题上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