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善恶论 智慧论江山 著善恶之象充满了世界,善恶之思亦充斥着人类的文明史。何为善?何为恶?向来说法凌杂。本论以为,有保证之善恶,有相对之善恶。若本原意志所为之阳动显化作为,即以其实自证其真的法门与过程,便是由保证善恶承载的;而经由感觉智设定,理智修饰的善恶,则是相对的善恶,它虽然表征着保证的意义和价值,可其或然性、不确定性、假幻性十分明显。是以,我们常言的善恶,必得致之具体的场景中,才能给出理解和研究,並且,这样的理解亦必须以保证的善恶为底蕴和依凭。智慧参与的善恶恰恰是由智慧决定和引导的,因此,智慧的品质决定着善恶的样态。感觉智支配的善恶,多的是各自(自我)的据判,故会纷争不已;理智调理的善恶,更多会寻求公共的利好,其杰出成果即人类的正义之思和科学理性;性智觉悟的善恶,可解除自我的虚假,终证成原意志自证其成的完整与全义。
-
美德之心李义天 著美德伦理学是当代伦理思想主流之一。对道德心理基础的强调与谋划,不仅使美德伦理学成为规则伦理学的有力竞争者,也构成其确立自身合法性的重要任务。 本书在回顾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互动历史、界定道德心理学的基本问题,以及援引现代心理知识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亚里士多德美德伦理学所涉及的心理概念(理性、欲望、知觉、情感、移情、意图等),系统阐述它们所蕴含的特征与功能,正面回应它们所面临的的困境与挑战,从而力图澄清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的道德心里基础,并在古今融通的视域中建构其道德心理学体系。
-
大国工匠才忠喜,张东亮 著本书从工匠精神的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方法入手,梳理学者的观点,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具体内涵:以尊师重教为起源的师道精神,以专注务实为基础的制造精神,以一丝不苟为以**为指南的实践精神,以革故鼎新为的创新精神,分析了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准确把握工匠精神基本情况,包括当代人的思想特点、职业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然后分析对工动教育、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敬业精神三个维度着手);其次,提出了培育策略:充分谐校园文化,肥沃工匠精神土壤;转变家庭教育理念,重视工匠精神培育;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验;借鉴成功案例;借鉴其他学科经验,提高工匠精神培育效果等手段进行培育。
-
为什么要有道德黄勇 著,崔雅琴 译本书系比较哲学翻译与研究丛书(吴根友 万百安 主编)之一。 规范伦理学的目的,说到底,就是要人有道德。所以从古代开始,就出现了“我为什么应该有道德”这个利己主义者提出的问题,意为“我有道德对我有什么好处”或者“我有什么理由应该有道德”。这个问题的最早形式是柏拉图的“我为什么应该有正义”,而正义是一种美德,因此,这个问题在柏拉图那里问的是“我为什么应该成为具有正义这种美德的人”。只是在近代以来,随着义务论和后果论伦理学开始占主导地位,这个问题逐渐变成了“我为什么应该从事道德的行动”。缘于这个问题的难以回答,一些哲学家干脆把这个伦理学的根本问题看作一个荒唐的问题而不予理睬。因此,要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回答,还是要回到美德伦理学的进路,将这个问题理解为“我为什么应该成为有美德的人即有德者”。但真正能对这个问题作出恰当的美德伦理学回答的却不是像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样的西方哲学家,而是像二程这样的儒家美德伦理学家,因为他们认为美德是人之为人者,如果没有了美德,一个人就成了有缺陷者和与禽兽相差无几者。
-
情理合一刘悦笛 著本书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著名学者刘悦笛。全书围绕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及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分析应对疫情的中西方思想文化差异和冲突,进而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在比较的视野中探讨自由与生存、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情与理等如何相互融合、共生共存,实现偶然性与必然性、情与理的有机统一,并指出,用中国传统生存智慧的“情理合一”来最终化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身心,直至人与诸文明等之间的矛盾,从而把人类遇到的各种灾难的悲剧性降低到最小程度。作者认为,中国人“通情达理”的生存智慧,不仅已经正在解决中国自己的困境,同时也可以提供给世界。这种生存智慧,所背靠的乃是中国人的哲学,中国人的哲学不仅成为指导践行的“生活之道”,而且也形成了一种具有指导方向的“生活艺术”。
-
人工智能与价值观李仁涵,黄庆桥 等 著李仁涵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首席顾问,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科技发展战略和规划的研究与咨询、科技成果与产业化、智库建设等研究。黄庆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史。人工智能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势,进入各个产业领域和社会方面,预示着科技与经济、社会、生活融合的未来景象。深入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情况,准确评估其对社会道德价值体系产生的影响,将是我国应对下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的重要手段,以便明确前进方向,实现精细治理,维护社会价值体系在科技大潮中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研究内容从以下章节展开:章技术革命中的价值观演变、第二章人工智能发展带来价值观的重塑、第三章人工智能与美国价值观——控制文化的二次发育、第四章人工智能与欧洲价值观——以人为本、第五章人工智能与日本价值观——文化惯性、第六章人工智能与中国价值观—与时俱进(或和而不同)、第七章人工智能时代价值观重塑的基本原则。
-
伦理学《伦理学》编写组 编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伦理学》的修订版,这次修订保留了第一版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又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确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颁布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精神进行了修订。新版教材阐述并分析了伦理思想传统,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道德起源与发展、本质与功能、基本范畴、核心与原则、规范和道德的评价、教育与建设实践等内容,并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进行评价,以期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教材由国内知名的学者担任撰写任务,且经过了多次审议和修改,与同类教材相比,本教材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是众多伦理学教材中的精品。
-
樊登推荐 这就是伦理学[日] 田上孝一 著伦理是看清事物的标尺,通过伦理学快速看清欲望的本质。安乐死是否应该得到法律许可?一条命是否不如十条命贵重?死罪是必须的吗?正义是绝对正确的吗?作为“人”而存在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好的社会?只要能赢,不管过程是什么都是可以的吗?一把标尺让你保持平衡,解析心理意识,行为活动的善恶之源。
-
这就是哲学[日] 山竹伸二 著意义是穿越谎言之后的相信,如何找到生命的意义是个问题。本书引导读者像哲学家一样思考问题,打开认知世界理性的界限,深入探究世界与我的关系。不断找寻世界上所谓的真理。告别晦涩难懂的传统哲学思维,发现哲学原来是这么简单、好玩、有趣的东西。于哲学实践中锤炼理论想象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用思想实验不停挑战并重塑你对世界的认知和判断。
-
生命伦理学的理论与实践郑文清,高小莲 编本书分为二十章,首先从生命伦理学的概论、学科发展概况、基本原则出发,再从具体论述医患关系、器官移植伦理、生命技术、基因工程、临终关怀、死亡伦理等内容,很后从医学伦理学的评价、科学评价、卫生政策等宏观的角度总结医学伦理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