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论理学)
-
朱熹《家礼》思想的朝鲜化彭卫民 著16世纪之后的中国与朝鲜王朝(1392-1910)的关系,已经不能简单地用“况我累世笃忠贞,岂但输珍与献宝”那种顶礼膜拜式的朝贡关系来描述,作为“番邦”的朝鲜对“上国”明朝的认识停留在了乌托邦武的想象当中:此时的大明王朝与梦想中的中华帝国之间已经呈现出并不对等的影像。古代中朝关系研究者或多或少会从“天下主义”与“中国中心主义”的路径出发,大致形成如下三种代表性的观点:其一,东亚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内在理路,东亚近代化的原因并不全然在于过去学者所说的“冲击与回应”或“欧洲中心论”,而在于17世纪中期因为有了朝贡体系内部催生的自我消化与认同迷失,使得东亚传统的国际关系名存实亡。其二,以朝鲜的认知及域外史料为镜鉴,重新认识中国、定义中国,认为因明清易代而导致中国政治权力的转移,从“朝天”到“燕行”带来了藩国认同观的改变。其三,从以朱子《家礼》朝鲜化为象征的儒教文明域外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中朝关系,认为中国文化在朝鲜适应、生长及其对朝鲜政制构建的影响,是自称“礼义之邦”的朝鲜自我认同的关键。朝鲜王朝开国后,改变了高丽时期佛教教义控制世俗政权的局面,开始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构建以《家礼》为代表的儒教体系并使其国法化,其本质是“彬彬乎拟唐宋之制”。朝鲜在14至16世纪,是礼制政典化、法规化、“治由道同,政由俗革”的时期,同时也是借《家礼》《经国大典》等典籍完善两班社会政治制度和政府体系的时期。从宗藩关系角度来讲,运用中国礼学体系来重构藩国王朝秩序,是延续中国“经典治国”这一传统经验的域外实践;但从另一个角度讲,朝鲜建国对唐宋礼制国家化的运用以及朝鲜儒学的自我繁荣,本身又是建构其自身文化及政治认同的过程,即体现文化与政治自我张力的时期。
-
结构证明论马明辉 著结构证明论研究形式系统中证明的结构.《结构证明论》介绍经典逻辑和直觉主义逻辑的自然演绎和矢列演算,它们是结构证明论的基础理论.根岑式矢列演算的基本定理是切割消除. 运用证明论研究方法, 通过分析证明的结构可以得到一些逻辑性质,如子公式性质、可判定性、插值性质等.《结构证明论》还介绍了经典模态命题逻辑及一些代数逻辑的结构证明论.
-
承认的过程[法] 保罗·利科 著本书是法国著名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保罗·利科逝世前出版的最后一部重要著作,初版于2004年,系利科在奥地利维也纳人学研究所和德国弗莱堡大学胡塞尔档案中心所作的三次报告的结集。本书从哲学、词源学、词典编撰学、思想史、比较语言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视角出发,考察了“承认”这个词的词义演变过程,展现了“承认”一词的有规则的多样性与思想史事件的对应关系,阐述了“作为认识的承认”、“对自我的承认”、“相互承认”的内在机制,呼应了著名哲学家查尔斯·泰勒对“承认的政治”的理论探索以及法兰克福学派新一代的领袖霍耐特对黑格尔提出的“为承认而斗争”的命题的发挥。
-
多元视阈中的规范逻辑研究周琦 著逻辑学是追求理性的一种学问。按照康德的学说,逻辑学又是研究纯粹知性的学问。所以,逻辑学也是有关形式真理的一种科学。作为非经典逻辑的规范逻辑是逻辑学的分支学科之一,也称为“道义逻辑”“义务逻辑”,是广义模态逻辑的一种,是研究“应当”“允许”“禁止”等逻辑联结词的哲学逻辑分支学科,与法学、伦理学、社会学以及科学哲学等学科关系很密切。规范逻辑的研究丰富了哲学逻辑的研究内容,拓宽了逻辑学研究的论域。此外,规范逻辑作为一种元一法学研究方法,使得我们能够以全新的维度或视角来看待法律规范问题和法律推理问题。基于多元化的视阈,《多元视阈中的规范逻辑研究》综合运用了逻辑学、哲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科学方法论)、法学等多学科或跨学科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来相对全面地研究规范逻辑,使得我们对主要研究规范问题的规范逻辑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新颖的多维考察。
-
辩证思维王海滨 著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问题呼唤辩证思维。辩证思维从辩证法来。现实世界客观存在的辩证法,是辩证思维的基本依据,也是生长辩证思维的肥沃土壤。辩证思维在理论上的进一步发展就是辩证逻辑。辩证逻辑是运用一套辩证概念、辩证判断、辩证推理和辩证理论体系系统研究辩证思维的理论学科。中西文化蕴涵着丰富的辩证思维。对于中国向何处去这样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我们也必须坚持辩证思维来分析来寻求解答。
-
伦理学新说述要李泽厚 著本书由谈论康德绝对律令混淆伦理内容与道德形式开始,主张将二者作外(伦理,外在规范)内(道德,内在心理)二分,并“由外而内”讲道德的源起;道德内作意志、观念、情感三分,认为理性为主,情感乃重要助力,强调两者的同时培育;道德又外作传统宗教性道德与现代社会性道德二分。全书以此三要点为基点,讨论伦理学的一些根本问题。但所有这些都只是概括性的哲学提出,具体探讨仍留待有关学科。
-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组织创造力研究与管理张剑 著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组织创造力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创造力的概念、本质,研究起源,理论模式等,为深入研究组织创造力提供知识准备。第二篇,自我决定理论的内容及组织领域相关研究。介绍自我决定理论的主要思想、相关研究成果及对组织创造力研究的指导价值。第三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组织创造力研究。介绍以自我决定理论为框架所进行的组织创造力的相关研究,包括领导力、反馈、时间压力、文化等组织环境因素对员工创造力产生影响的动机、情感等机制,并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
-
对H.理查德·尼布尔神学与伦理学思想的概要研究张和军 著《对H.理查德·尼布尔神学与伦理学思想的概要研究/光明社科文库》是对伦理学家和神学家H.理查德·尼布尔思想的概述。H.理查德·尼布尔是美国新正统派神学思想的缔造者之一,他的思想涉及到了社会学、宗教哲学、伦理学等许多方面。他与美国其他众多的神学思想家一道创造性地综合了彻底的一神论与文化多元主义来解决人类现存的信仰问题,激发着人们积极地进行信仰问题的探索与研究。在信仰危机加剧的当今,重新研究他的神学和伦理学思想,对于寻找解决当代信仰危机和道德问题的出路,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有价值的启发。
-
一位父亲的叮咛卢建荣 著《颜氏家训》是一部治家的宝典。作为一名文化的理想主义者,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和各种生动的事例,讲述做人做事修身治学的道理,贯穿着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本书是改写本,将颜之推颠沛流离的一生和《家训》融合起来,情景交融,如身临其境。
-
道德自觉及其实现范纯琍 著人类道德的发展史展现了道德由自发走向自觉、由必然走向自由的历史进程。在利益主体多元、利益诉求多样化的背景下创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社会中每一主体的道德自觉。《道德自觉及其实现》在“道德自觉”的现实依据和“道德自觉”的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研究道德自觉的本质内涵和六大基本特性,归纳了道德自觉五个阶段的形成过程,论证了道德自觉应包含道德意识自觉、道德价值自觉、道德修养自觉、道德践行自觉和道德发展自觉五个方面的内容,揭示了道德自觉生成的主客统一、交往互动、渗透融合、内外转化和螺旋上升等五大客观规律,并从多维度讨论了实现“道德自觉”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