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如此简单庞永华编著;李志伟绘图难题千千万,破解难题的方式万万千。化繁为简,破解难题真的如此简单。如果一定要给《如此简单》归类,就权且说它是一本智慧书吧。一本关于人生的、生命的、生活的,方式与方法的智慧书。我们将从一个又一个浓缩的小故事中,品尝人生中的丰富、厚重、辛涩、甜蜜,也将从一则再一则的经典点拔和感悟里,感受生命的博大、睿智、精湛、深刻,甚至于幽默中的轻松和举重若轻式的调侃。难题是沉重的,解决难题的方法却如此简单。
-
发展伦理学(美)德尼·古莱(Denis Goulet)著;高铦,温平,李继红译德尼·古莱是美国圣母大学的荣誉教授,经济系讲座教授,是该校凯洛格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和平研究所和欧洲研究所的研究员,是发展伦理学跨学科研究的先驱者,曾在阿尔及利亚、黎巴嫩、巴西、几内亚比绍、斯里兰卡和墨西哥等地进行实地研究,并在加拿大、美国、法国、巴西与波兰担任访问教授。他著述丰富,主要著作包括:《发展伦理学:理论与实践指南》、《残酷的选择》、《道德新秩序》、《发展的激励因素:平等的关键》和《援助的神话》等。 “发展”提出了一个古老的哲学命题:美好生活是什么?社会生活的基础是什么?人类对大自然应采取什么立场?发展伦理学近来已成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和行动领域,它要求对社会问题加强关注。本书提出的伦理战略来自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实践,来自作者自己作为发展伦理学家的活动实践。使用的基本研究方法是现象分析,即揭示含蓄而潜在地包含在发展人士所提出的和进行的政策、计划和项目中的价值观和反价值观。
-
幸福人的座右铭吴淡如著多年的试验和探索,我知道,不管谁铁口保证让你幸福,幸福还是只能靠自己。因为从精神上来说,幸福是一种情绪平衡,只有自己才能让自己情绪平衡。我也知道,不管你多幸福,总不会天天都幸福。有时幸福还得靠点不幸衬托。有时也要靠运气。又不能光赌运气。吴淡如,台大法律系毕业,台大中文研究所硕士,曾经当过新闻人及大学讲师,目前是广播人与电视节目主持人,只有专业作家是她不变的坚持。十岁开始立志写作,世界各国的华文书店都可以找到她的畅销作品。她相信:好运会降临在乐观开朗的人身上,只要你不拒绝听见、幸福敲门的声音。她热爱写作,也不忽略生活。于是,捏陶、画画、到健身房跳舞、旅行、偶尔下橱和老公共度甜蜜时光,都在她的日常schedule里。因为“生活如果贫乏,灵魂就会空虚”,所以她勇于走在自己要走的路上,过着有梦就追的精彩生活。幸福常常被遗忘!《幸福人的座右铭》提醒你,时常打开门窗,让幸福充溢房间,体验清风拂面的感觉,别让幸福在生命中缺席。我要我要的幸福,没有人不希望幸福。只是人人所要的幸福不一样。幸福的形式有好多种,不是从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只因我们的个性不一样。你有没有想过,所你需要的幸福是什么样子?我是在不是那么年轻的时候才悟到,原来我要的幸福,跟言情小说里吹捧的不一样,跟上一代想像的不一样,跟电视的家庭伦理剧所标榜的也不一样。言情小说吹捧的是黏腻又烫热的幸福,像一大团热麻团,吃太多了,容易胃肠胀气。
-
神圣的平衡[加]大卫·铃木(David Suzuki),[加]阿曼达·麦康纳(Amanda McConnell)著;何颖怡译身为社会性动物,人类绝对需要爱,缺乏了爱,身心将严重受创。唯有健康、充满活力的家诞,以及提供充分就业、安全感与社会公义的社区,才能完全反映出爱的力量。最后,人类还有性灵的需求,它深植于自然中,我们在其中求得性灵的提升与归属感。这些才是人类真正的需求,也是追求永续社会的基础。《神圣的平衡》一书感人有力,提出了具体建议,指导我们如何满足真正的需求,如何创造生态永续、充实、公义的新生活。本书也讲述了几则范例,描绘一些化信念为行动的人士,他们如何创造上述的新生活。更重要的是,本书提供了“重寻人类的自然定位”之道,教导人们如何与周遭世界和平相处。本书开宗明义指出人类是大地之子,仰赖空气、水、土壤与太阳所赐予的能源而活。这些元素并非“外在因子”,事实上,它们进入我们的身体,构成你我的存在。由地球万物所编织而成的生命网络,补充与更新的空气、水与土壤,捕捉住太阳光、让生物圈有了生气。所有物种都是我们演化过程中的亲戚,人类潜藏着渴欲万物相伴的基因。作者简介:大卫·铃木教授,为享有盛名之科学家与环境保护论者。他是加拿大广播公司广受欢迎的电视带状节目《事物的本质》的主持人。铃木得过许多的科学家研究奖章,十二个荣誉博士学位,在地球上永续经营领域里,是公认的领导人,著作约三十余种,包括:与彼得·克努特森合著有《遗传理论》、《长者的智慧》,另著有《变形》与KeiboOiwa合著《我们不知道的日本》。铃木同时是“铃木基金会”创办人,现居住于加拿大温哥华。何颖怡,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较妇女学研究,现专职写作、译书,著有《风中的芦苇》、《女人在唱歌》,译有《第四级病毒》、《霸王龙的最后一眼》、《不与男孩同一国》等书。译者简介:何颖怡,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毕业,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比较妇女学研究,现专职写作、译书,著有《风中的芦苇》、《女人在唱歌》,译有《第四级病毒》、《霸王龙的最后一眼》、《不与男孩同一国》等书。目录:开创科学新视野环境革命序论重建平衡的生命第一章智人:地球之子第二章绿色生活的呼吸第三章流过血液的海洋第四章众生之母第五章生命的火第六章家族的庇荫第七章爱的定律第八章性灵诗篇第九章迎接永续的千禧年参考书目
-
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许建良著许建良博士。1984年7月大学本科毕业后在高校工作;1985年9月至1987年7月到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伦理学研究生班学习;1992年9月至1993年8月赴日本大阪大学做访问学者;1993年9月至2001年5月到日本东北大学进修留学,分别于1997年3月和2001年5月在该校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6月回国工作,现任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副教授,为日本东北中国学会会员、日本伦理研究所会员,美国《世界弘明哲学季刊》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伦理、中日伦理比较、社会应用伦理等。已出版专著《道德教育论》,主编《修身学》等5部,并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四十余篇。就学术思想和学术思潮而言,魏晋时期是“玄学”盛行时期;从内容上说,玄学伦理思想是魏晋时期思想家关于“名教”与“自然”关系问题展开辨析的结晶。本书以魏晋时代“玄学”的伦理道德思想为自己的研究坐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通过道德根据、道德范畴、道德教化、道德修养、理想人格等五个方面,梳理和分析了魏晋时期主要思想家的伦理思想,清晰地呈现出高诱、刘邵、何晏、王弼、阮籍、嵇康、郭象、裴頠、葛洪、张湛、韩康柏、王坦之、支遁等为人所关注的具体人物的伦理思想行程、基本内容、特点,从而勾勒出一幅完整的魏晋玄学伦理思想发展的概貌。
-
伦理学原理(英)乔治·爱德华·摩尔(G.E.Moore)著;长河译照我看来,在伦理学上,正像在一切哲学学科上一样,充满其历史的困难和争论主要是由于一个十分简单的原因,即由于不首先去精确发现你所希望回答的是什么问题,就试图作答。即使哲学家们在着手回答问题以前,力图发现他们正在探讨的是什么问题,我也不知道这一错误根源会消除到什么程度;因为分析和区别的工作常常是极其困难的:我们往往不能完成所必需的发现,尽管我们确实企图这样做。然而我好作这样的想法,即在许多情况下果决的尝试足以保证成功;因此,只要作了这种尝试,哲学上许多最触目的困难和争论也就消失了;无论如何,哲学家们似乎一般并不作这一尝试;而且,不管是否由于这种忽视,他们总是不断力求证明“是”或者“不”可以解答各问题;而对这类问题来说,这两种答案都不是正确的,因为事实上他们心里想的不是一个,而是几个问题,其中某些的正确答案是“不”,而另一些的是“是”。我在本书中已力图将道德哲学家们通常自称从事解答的两类问题清楚地加以区分;但是正像我已证明的,他们几乎总是使二者不仅相互混淆,而且跟其他问题混淆起来。第一类问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哪种事物应该为它们本身而实存;第二类问题可以用这样的形式来表达:我们应该采取哪种行为?我已力求证明:当我们探讨一事物是否应该为它本身而实存,一事物是否就其本身而言是善的,或者是否具有内在价值的时候,我们关于该事物究竟探讨什么;当我们探讨我们是否应该采取某一行为,它是否是一正当行为或义务的时候,我们关于该行为究竟探讨什么。
-
做自己最快乐吴淡如著本书内容:有一位叫做塔尔·朋汉的牧师,曾在他的书中写下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朋汉太太得了严重的忧郁症,好不容易出院了,几个从前的朋友打算在出院当天就到家中探望。忧郁症常被不知情的人当成“疯了”,塔尔虽然很感谢朋友的好意,却也很担心这些朋友是否懂得体恤病人的心情。他暗自担心:客人们可不要把气氛越聊越沉重才好,不然太太好不容易有些起色,讲起自己的病情,又陷入低潮。他在开车接太太回家的路上得到一个灵感,转忧为喜。太太抱怨自己看来很糟,像个巫婆,他顺口答道:“也好,等一下朋友如果私下问我恢复得如何,我就告诉他们,你只剩一个问题没解决:你以为自己是个巫婆,骑着扫帚在家满场飞!”
-
告诉我你喜不喜欢(法)热拉尔·格雷弗朗文;(法)马格利·巴尔多图;张华译“告诉我你喜不喜欢……”就像“芝麻开门”的古老咒语,从我们柔软的心灵深处,从我们不为人知的想象空间,提练由特别的气味,特别的色彩,特别的声音所组成的特别时刻。在这些稍纵即逝和微不足道的快乐中小憩片刻吧,想一想你到底喜欢什么,你会重新认识你自己,因为说出自己喜欢什么,就是写一部自传,画一幅自画像。
-
论语札记牛泽群 著《论语》被称为中国第一书,不仅仅是笼统古今而论,或是由时间加权平均概出的。今天,或隐或显,实际上它仍然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如果我们要了解历史(历史是今天的后窗,不由观,就不能明达。古人说“数往知来”,甚至把历史看作未来之牖),那么,中国历史的主要成因、古代思想史的主线、政治文化的基调和框架、整个是非观、善恶美丑观、荣辱观、进退观、成败生死观等等所组成的人生和社会观念体系等,都渊源于它或与它有密切关系。没有别的任何一本书堪备这样的功能,不读,就不能很好地了解和理解历史,不能洞晓今天种种的前身和源自;另一方面,今天我们头脑中的观念,究竟还有没有、有多少是辗转曲折因承自它呢?可能我们自己习熟无察。现代遗传和社会学研究揭示了决定一种文化的两大基本因素:基因和环境。人的思维方式、趣尚倾向、选择特点等,同性格一样,具有一定的个体遗传性;而社会观念,亦隐伏地具有独立的群体遗带性。《论语》这部书伴随和影响我们的祖先这样深且久,历百代治、乱而不易,其中既有选择和适宜的因素,又有被选择和施诸的因素,那么在社会改变并不能称为历史上的许久之后,这些因素有多少以某种方式遗至我们今天的文化中呢?这其中又有多少是残缺地表现出来,有多少是隐着于我们身心的呢?可能随察即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民族,时间的积重,暗沉无形得令人叹服:历时若干年要改变、革命的,是数百倍久之于其固在的东西,犹如刚性之于柔性,力越猛,虽去之越快,但部分位移俟后反弹越大,这其中有些是我们所经历和看到的。
-
寻求美德(美)A·麦金太尔(Alasdair Macintyre)著;宋继杰译在本书中,麦金太尔从现代社会的道德无序出发,对西方道德观念与整个现代性的精神进行了全面的检视与反省。这是一部关于伦理思想史的著作,也是一部对西方文明的基本动力与假定进行深刻批判的著作。它的论证的力量与气魄,它对美德生活的强调,有力地推动了当代伦理学从元伦理学向实质伦理学的转变,使其不仅成为“当代伦理学研究的转折点”,也成为近三十年来思想界激烈争论的焦点。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麦金太尔以其大量的著作,对摩尔以来的元伦理学进行了不懈的攻击。他的重要著作《追寻美德》(1981)、《谁的合理性.淮的正义》(1988)、以及《三种对立的道德探究观》(1990),在对西方现代性的根源的追溯中,促进了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学在当代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