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龚群,陈真 著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伦理学已经是当代西方哲学界的第一显学。当代最著名、最重要的哲学家中,几乎很少不介入伦理学研究领域的。在过去的四十余年间,整个西方伦理学的学术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变:从地缘意义上看,以欧洲大陆为主体的思想风潮向以英语世界为主的地区转变;从研究重心来看,英语世界的伦理学研究由分析的伦理学重新向规范伦理学转换,或在分析哲学的基础上进行规范伦理学的研究与再造。《爱智文丛: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深入地考察、分析了英美元伦理学、功利主义、义务论、契约论伦理学和德性论在这四十佘年里的发展、理论缘起和方法特征,同时分析了其理论创新和困境。这五个方面也基本涵盖了当代西方伦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爱智文丛:当代西方伦理思想研究》的前沿性对目前国内的研究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不道德教育讲座(日)三岛由纪夫《不道德教育讲座》为三岛由纪夫散文随笔的代表作,连载于1958年《明星周刊》,并于翌年发行单行本,与《文化防卫论》、《行动学入门》并列为三岛文明论的三大巨作。三岛由纪夫善于反讽批判俗世,此书他以擅长的心理分析和敏锐的洞察力,在诘问日本六、七十年代教育真实面的省思中,把人性心理逆反过来探讨,如脑筋急转弯的启示和趣味,充分展现了三岛在小说创作中未曾发挥的机智、诙谐与逻辑辩证的功力。
-
道德耻感论杨峻岭 著道德耻感是人类特有的道德情感,也是社会生活领域中的普遍现象,它反映了社会伦理价值取向和个体道德的发展水平,关系到个体道德人格的塑造、社会风气的清明和民族整体文明素质的提升。《道德耻感论》由杨峻岭所著,《道德耻感论》立足伦理学研究视阈,借鉴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现象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研究成果,对耻感与羞感、愧感、辱感等相近概念,以及耻感与自由意志、道德人格、道德内化等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了细致分析和精到论述,科学界定了道德耻感的科学内涵,深刻揭示了道德耻感的本质属性、基本特征、主要功能及基本类型,并针对我国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种种耻感缺失及耻感淡薄现象,提出培育耻感德行,重在教育。
-
幸福是什么?(不丹)吉格梅·廷莱 著,陈俊铭 译以国家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简称“GNH”)立国的高山王国不丹,其首相吉格梅·廷莱,被喻为“GNH的传教士”,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各国分享不丹的幸福治国理念,2011年,更促进联合国,将“幸福”这一概念纳入国家“发展指数”之一,代表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思考生命的完整幸福。《幸福是什么?》是吉格梅·廷莱在联合国及世界各国重要会议中演说GNH的精华选集,是第一本原汁原味的国民幸福指数圣经!
-
道德力量的来源郑明哲 著《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分五章。在第一章中,我们将发现,尽管道德动机是无可否认的日常道德现象,但排除一切偏私与偏好即“公”的道德动机却是让人困惑的:一方面,它决定了道德动机不能从主体的欲求、欲望出发来寻求;另一方面,欲求对日常实践的影响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从善良意志人手,经由美学的启示,将它的“悖谬性”通过我们所标识的“无所为而为”而清晰地揭示出来。接下来的第二章中,我们关注道德动机在道德理论中的地位,去探讨对于道德动机或实践性的理解如何形塑了完全不同的道德理论,以及它们如何应对各自面临的挑战。在第三章和第四章中,进一步通过对古典与现代语境下的仁与义的分析,引出了两条路向——自然的和反思的,从而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道德及相应的动机概念,两者的区分与关联是这两章的重点。我们希望这些论述能够表明这种区分对于理解道德及其动机是重要的,甚至是根本性的。最后,通过第五章,我们希望,作为道德基础的同情之根据与可能以及作为《道德力量的来源:基于生命哲学的阐释》基本关切的道德力量的来源可以在对“存在”与“生命”的重新阐发中以生命自身而得到最终的说明。
-
中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杨柱才 ,李承焕 编《中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欲望与修养》的目的在于从品性伦理以及哲学治疗的观点来对朱子修养论中的气质概念作一新的探讨。如众所知,朱子从两个层次来把握人性,这便是本然之性与气质之性。气质之性意味着人出生时受气禀的影响而具有的各自的性格的倾向性;本然之性指的是潜在于气质之性中的道德本性。在朱子看来,尽管人潜在性地具有道德本性,但气质之性的影响使得它不能完全发挥出来。因此朱子修养论的主要目标之一便是通过修养功夫来去除气质的影响,以此来改变“心的倾向性”,使得潜在的道德本性圆满地发挥出来。
-
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杨永胜 编《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是一本感动心灵的书,它让我们看到了世界上经典的父爱母爱故事,每读一篇,仿佛就能看见父母所做的一点一滴。虽然《感恩父爱感恩母爱大全》中的作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但他们所表达的父爱母爱的内涵都是相同的。
-
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著《中国学术文化名著文库:蔡元培中国伦理学史》分为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主要内容包括:伦理学与修身书之别;伦理学史与伦理学根本观念之别;我国之伦理学等。
-
姥姥语录倪萍 著《姥姥语录(典藏本)》是一本可以给人温暖的书。作者以纯朴之笔叙写了99岁高寿的姥姥与“我”和“我们”之间的一段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诠释了中国式的爱、中国式的孝、中国式的家庭与温暖。这是一本可以给人智慧的书。经由姥姥之口,道出了许多看似平常、实为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有些是姥姥的人生体悟,更多则是我们这个民族几千年来口耳相传的民间智慧。其中倡导的知足常乐、宽容谦让、吃亏是福、帮人即是帮己、自力更生等理念,是中国人世世代代沿袭下来的为人处世准则和真实的“活法”,从另外一个角度诠释了“幸福”的含义。这是一本可以医治“现代病”的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强调竞争、重视自我、追求物质,由此也伴生了不少“现代病”,远离了生活的本真。捧读本书,起码可以得到另一种活法、另一种幸福的参照。
-
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美)周蕾 著,汪民安 ,陈永国 ,杨恒达 编 吴琼 译《人文科学译丛: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是华裔文化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周蕾的论文选集,所选篇目既有对跨文化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探讨,也有对中国和西方电影的文本分析,还有关于香港的身份研究。虽然是论文集,但《人文科学译丛:理想主义之后的伦理学》仍有其贯穿的主线——跨文化交流的伦理学和政治学。可以说,这个主线既是全书所要探讨的问题,也是作者进行文本阅读和文化阐释的基本角度,尤其是作者的文本阅读技术和问题视域对于推进我们的文化研究将可以带来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