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大全集翟文明,高理铖 著《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大全集(套装全4册)》厚黑学与博弈论一个产于本土,一个来自西方,乍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没有什么共同之处,但从本质上看,厚黑学与博弈论都对人性的真相进行了极为深刻的揭示,虽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大相迥异,却殊途同归。厚黑学通过分析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的成败得失,对中国封建专制制度下虚伪的伦理道德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深刻地揭示了人自私的本性,并提出了在中国这种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取得人生成功必须遵循的一整套法则。博弈论是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心理学、信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出来的思维利器。常言道:世道如棋,人生如戏,在社会人生的博弈中,人性的种种真相会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而博弈论的伟大之处正在于其通过规则、身份、信息、行动、效用、平衡等各种量化概念对人性进行了精妙的分析,清晰地揭示了当下社会中人们的各种互动行为和关系背后的人性规律。《左手厚黑学右手博弈论大全集(套装全4册)》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系统介绍了厚黑学与博弈论的基本策略和方法,帮助读者将两套学问的精髓结合起来,掌握当今世界上最强有力的生存竞争武器,一手厚黑学,一手博弈论,该用厚黑时用厚黑,该用博弈时用博弈,甚至双管齐下,二者兼用,从而无往不利,战无不胜。 厚黑学,多少人潜心精研而成其大事;博弈论,多少人得其奥妙而就其伟业。若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一手厚黑,一手博弈,必能如虎添翼,无往而不胜。《孙子兵法》说:“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穷也。”又曰:“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这里的奇正可以理解为博弈论中竞争参与者所采取的不同策略。同样,处世也是厚中有黑,黑中有厚,厚黑相生,如循环之无端。总之,厚黑学与博弈论二而一,一而二,殊途而同归。前日趋复杂的礼会关系网中,我们的生活需要智慧,处世需要权谋。因此,厚黑学与博舜论越来越显示出极人的实用价值,成为人们立身处世、成就大业不可或缺的理论工具。
-
威尔逊人性论研究米满月 著《威尔逊人性论研究》是本人在从事外国哲学研究过程中取得的有关人学思想方面的理论成果。在苏格拉底提出“认识你自己”后,对于人自身的研究在哲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时至今日,这一问题并没有得到圆满的解答,人们对于自己的真正面貌,并没有获得完整而准确的认知。这一问题的根源在于:对人的形象的描述一直是从哲学的视野中进行的,对人的研究也只局限在哲学范式中。现阶段,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哲学发展,这也对以哲学为基础的人学研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人究竟是哲学特有的研究对象还是科学与哲学共同研究的对象。毫无疑问,美国著名的生物学家、思想家爱德华·威尔逊反对原来单一的、陈旧的研究模式,主张扩大研究人的视野范围,强调自然科学在研究人这一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威尔逊这一观点的提出,推动了人的研究范式的转变,即把对人的研究从哲学研究范式中转化到生物学的研究范式之中。
-
比较伦理学黄建中 著本书分政治、哲学、历史、文化、人物、译著六大类。由于所选原书出版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出版单位,在封面、开本、版式、材料、装帧设计等方面都不尽一致,我们此次编选,为便宜读者阅读,全部予以统一,并在封面上以颜色作不同类别的区分,以利读者的选购。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委托人民出版社具体操作《人民?联盟文库》的出版和发行工作,所选图书出版采用联合署名的方式,即人民出版社与原书所属出版社共同署名,版权仍归原出版单位。《人民?联盟文库》在编选过程中,得到了人民出版社市场联盟成员社的大力支持与帮助,部分专家学者及发行界行家们也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读本邹伟建,杨党校 主编邹伟建、杨党校主编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读本》为21世纪高职高专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系列规划教材,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出版,供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辅助读本》是国家统编教材的配套用书和有益补充,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本书包括明事理学做人、好儿女、好学生、好公民、好职员以及基础知识要点等学习内容。根据人们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生活的不同角色来进行内容的安排和设计,侧重引导教育学生讲良知、明事理、守规矩,帮助解决学做人的问题。学习本书的知识、完成相关的项目训练和参与社会实践的锻炼,有利于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综合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明事理、会做人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儿女、好学生、好公民和好职员,这样的人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现代公民。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指导唐家州,杨金钢,刘宗波 主编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教育为主线、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为依托,依据大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编写而成。全书包括领悟人生真谛、培养良好的敬业精神、社会主义道德的概述、道德规范与道德品质、做坚定的爱国主义者、自我修养与人生境界、法律概述与依法治国、我国的宪法法律制度、实体法律制度和程序法律制度等内容。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两课”教材,也可供学者参考使用。
-
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兴衰史武卉昕 著《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兴衰史》按照时间顺序,完整阐述了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发展历史,论证了其内部的理论逻辑体系,并从伦理学的研究视角反映了从社会主义苏联向资本主义俄罗斯的根本转变。具体而言,《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兴衰史》将20世纪苏俄伦理学的发展史划分为七个阶段,用七个部分(导论和一至六章)的篇幅,逐一加以阐述:苏联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萌芽(20世纪20年代中期之前)、形成(50年代)、发展(60年代)、成熟(70年代)、新变化(80年代前期)、终结(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后苏联时代的伦理学与社会道德生活。
-
中国伦理学史蔡元培 撰《中国伦理学史》是中国第一本伦理学史著作,也是蔡元培在学术方面的代表作,此书用西方伦理学的模式和理论来叙述中国固有的伦理思想。他以木村鹰太郎、久保得二两日本学者的著述为主要参。
-
道德情操论(英)亚当·斯密 著,杨程程,廖玉珍 译亚当·斯密一生贡献了两部著作:《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后者是第一本现代经济学著作,其问世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然而,斯密本人却更为看重自己的《道德情操论》,他把《国富论》仅看做是《道德情操论》思想的继续发挥。《国富论》他修订3次,而这本《道德情操论》,他却在30年间修订出版了6次,直到逝世前还在病榻上殚精竭虑地做着第6版的修订工作。《道德情操论(全译本)》贯穿始终的是“同情”二字。在该书中,亚当·斯密重新定义了“同情”:同情不再仅仅指感受别人的痛苦,还包括感受别人的快乐,同情是对一切情绪的共鸣感受。全书以同情为基本原理阐述了正义、仁慈、克己等道德情操产生的根由及其特征影响等,对后世的伦理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
中国家训史徐少锦,陈延斌 著《中国家训史》并不是一般地阐述和摘录有关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思想,而是从家训教化实践的视角,遴选了从先秦到清末几千年中二百多位典型人物,将他们训育女子的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具体方法等,进行分类归纳,理出其历史演进线索,揭示其间的内在联系与发展规律。本书对中国传统家训从萌芽、产生、成型、成熟、繁荣以及由盛至衰过程的清晰勾画,对每个时期家训的特点和重点的提炼论证,对家训中的许多重要概念的历史考察,对家训发展规律的探索,以及认为整个传统家训贯穿着以道德训诫为中心的主线,其根本宗旨是塑造高尚的人格,使子弟成为国之用材,等等,这些都是符合实际的。本书对于传统家训缺陷的分析批判,符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批判继承的原则。
-
道德问题的思与辨徐宗良 著徐宗良编著的《道德问题的思与辨》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讨论道德的本质问题,共有七章,首先就道德的概念、社会基础、立足点与内在机制作综合概述;然后分别从善恶之辨、“人是目的”等现代价值理念、权利的内涵、规范与德性、幸福的伦理思考几方面作深度的理论分析和阐述。下篇共有九章,主要关注社会现实,着力辨析生命伦理领域中人们普遍关注的安乐死、克隆人、人类基因组研究、伦理审查等重大热点问题,并就中国传统文化对生命伦理的影响以及当代中国生命伦理学的走向发表自己的见解。《道德问题的思与辨》旨在揭示道德基本理论与应用伦理的内在互动关系,论证道德哲学理论与现实问题结合的必要和可能,以期凸现道德哲学的实践理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