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中国语境中的元伦理问题李西杰 著《中国语境中的元伦理问题:摩尔启示录》通过将元伦理学经典著作摩尔《伦理学原理》置于中国语境,成为解构的文本、意义、表征和符号,并按照一种类似于后现代主义所认为的对给定的一个文本、表征和符号有无限多层面的解释可能性,从知识、身份与认同的多维视角,探寻和破解当下中国伦理学知识合法性这一攸关伦理学学科生存与社会现实的伦理道德问题。
-
诚明录、笃行路、家庭伦理演讲稿朱允恭 等主编本书收录《诚明录》《笃行录》《家庭教育演讲录》和《家庭六步教育》。凤仪先生认为,道是行的,德是做的,要身体力行、正心做德才能化秉性、去习性、圆满天性,其理论完全从躬行实践中得来。三界、五行、四大界,是其学说的主体,指明了人生的正路与人生的归宿;伦理家道,死心化性,是其学说的重点。阐明了尽人合天,了凡入圣的至德要道。本书告诉人们,人生究竟的真义是什么,人生什么是真正的苦,什么是真正的乐,苦怎样能解除,乐怎样能得来。语言质朴天成,非常契合现代人的根性。本书2009年曾出版繁体竖排本三册,广受好评,现合为一册并改为简体横排,更便于阅读。
-
人在世界中的位置及其责任江庆心 著古斯塔夫森是继H.理查德·尼布尔之后20世纪下半叶美国最具有影响的基督教伦理学家。他从宇宙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的整体主义立场对抗人类中心论,重新反思“人之所是”(being)和“人之当为”(doing),重新思考入在世界中的位置及其责任。他强调人是多重关系整体之部分的存在,人作为能力与局限共在的行动主体,应当坚持整体善大于部分之和的整体价值观,为自然、社会、文化、历史、人类自身及宇宙整体之动态的和谐统一承担责任。为此,人既要作为参与者和管理者发挥行动能力而积极行为,又要承认各种局限而合理的不为。
-
全球治理中的伦理熊文驰 等主编《伦理与国际事务评论(第2辑):全球治理中的伦理》围绕全球治理中的突出伦理问题、尤其国际合作机制当中的正义问题作出深入探讨,具体研究内容将涉及非正式机制与全球福利问题、全球治理中的跨国倡议网络有效性问题、全球治理制度的合法性问题、国际遵约问题、全球不平等与国际机制问题。此外,《伦理与国际事务评论(第2辑):全球治理中的伦理》收入的研究论文讨论了国际伦理学科发展路向与方法论问题,如现有国际伦理研究综述、英国学派的伦理取向、伦理与思想史研究之关系、学术研究中的知性诚实问题等。
-
以人为本(印)阿玛蒂亚·森,(阿)贝纳多·科利克斯伯格 著,马春文,李俊江 等译这本《以人为本(全球化世界的发展伦理学第9版)》由阿玛蒂亚·森和贝纳多·科利克斯伯格著,由马春文、李俊江等人译。本书从一个新学科——发展伦理学的视角,讨论关于这个全球化的世界的最重要的问题。发展伦理学已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一学科的目标是重建伦理学和经济学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的思想中,在伦理学和经济学二者之间存在鸿沟,这对政策制定产生了严重的不利影响,导致了当前的危机。
-
道德沦丧(德)克维特曼 著,周雨霏 译无耻有很多面:金融世界中对金钱的贪婪和自私、政治生活中的权利欲、媒体中的自我表现、性与日常生活中的商业广告。羞耻的界限不断消失,因为当人没了羞耻感,干什么都行。我们失去了羞耻感作为一种社会道德提醒我们应该注意的所有价值:荣誉、尊敬、尊重、同情,以及社会责任感。为了停止这一进程,我们不仅需要直面无耻行径,我们还需要补上一堂课,关于如何处理羞耻心以及一切人类感情。我们需要一场再次以人类的社会关系为核心的情感教育。
-
伦理委员会制度与操作规程熊宁宁,李昱 主编《伦理委员会制度与操作规程》分为4个部分:制度、指南、标准操作规程、附件表格。制度中包括了伦理委员会章程、利益冲突政策和审查会议规则,明确规定了伦理委员会在伦理审查和研究监管中的职责;指南是向研究者、申办者和课题负责人说明各类伦理审查申请服告和送审文件要求以及提交送审的流程;23个标准操作规程涵盖了SOP的制定、组织管理、审查方式、方案送审的管理、审查、传达决定、监督检查和办公室管理8个方面的内容;附件表格提供了各种操作记录的表格。《伦理委员会制度与操作规程》为进行研究伦理审查的伦理委员会制定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提供了模板,并可从操作层面上作为我国临床研究伦理审查的法规、政策、指南的配套文件。本书由熊宁宁、李昱主编。
-
超越功利主义(印)阿玛蒂亚·森,(英)伯纳德·威廉姆斯 主编,梁捷 等译《超越功利主义》收集了一些对功利主义的研究,既考虑作为个人道德理论的功利主义,也考虑了作为公共选择理论的功利主义。除了两篇论文以外,其他都是专为本书所作。它们不仅广泛体现了对于功利主义的各种支持和批评意见,也是对这个非常活跃领域内最有趣和最有影响工作的一次精心甄选。《超越功利主义》对于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理论家或许都有启发,并具备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张明星 主编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无论是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受社会大环境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最明显的表现就是金钱观的变化。他们重实惠、实用而淡化理想追求,重物质价值而轻精神价值。现在大多数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就没有体会过生活拮据的滋味,只知道缺什么就让父母买什么,父母往往也会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甚至他们并没有开口,父母就已经买好了。而且追求名牌,追求时尚,别人有什么, 自己也一定要有什么。在他们的概念里,钱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为了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金钱的意义,应该从小对青少年进行金钱观方面的教育。 须知金钱只是价值观的一个方面或部分,而人生价值观却是一个人的人生导向航标。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如果青年都把金钱放在第一位,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本书正是为了帮助父母教育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金钱观而编写的,希望能够对父母和青少年起到一定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
善学孙怀伟 著在一切以利益为衡量准则的今天,重拾对于道德的责任似乎只是一种欺骗的宣传,在实际要求中是那么沧桑和无力,对于善的讨论更像是指责好人们都不够好以及不去包容那些伤害他人的罪犯——因为这种规劝对于愿意做坏人的人从来都足无效的。如果让更多的好人吃更多的亏是宦传善的唯一作用,那么,还是让我们沉默吧。但是事实绝不仅限于此。我们在此引用和诠释一些定义来阐释某种被许多有良知的人感受到,但是没有生成系统论证的观点来论证某种人类内在的奉性,在善行是否能获得善报的问题上,这里没有直接做出定论,但是用了就它的表现形式对内在的逻辑进行验证。答案是什么,自然只有在书内才能找到完整的表述。对于人性的服从和违背是许多道德说教产生的两极选择,这里趋向于前者,就是以服从自然人性为基础。在与某些社会观念相悖的地方,这里希望社会上有新的讨论平台进行验证下,因为《善学》所做的定论毕竟只能是本书的,除非这里的论断被所有人接受了,那样的话,它才会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善学》是关于研究道德的专著,全书包括了组织之善与组织之善的缺失;法的精神之公法与私法;国家主义情感要求的存在原理与国际主义;传统经济理论的片面和局限;对诚实和谎言态度的一点意见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