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中国传统伦理概论田亮,陈丛兰,敬晓庆 编著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政治结构,以及由此形成的“宗统”“君统”“道统”三位一体伦理结构,宇宙观、认识论和道德观交织一体的“宇宙伦理模式”,都根本地规定了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天人观、人生论、价值观和德性论。其中,“天人观”包含“天”的本质观、“人”的本质观和“天”与“人”的关系观;人生论涉及人性论和伦理观两个论域;价值观涉及义利、理欲、公私问题;德性观包含义务论、修养论与幸福观三个层面的内容。中国传统伦理的主旨在于现实的关切、实践途径和人生之终极目的,这些对于今天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仍然具有借鉴价值。《中国传统伦理概论》的编撰正是基于传统伦理思想的这些价值,以达到提升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中国传统伦理概论》适合高等学校师生用做中国传统伦理概论课教材,同时可供中国传统伦理爱好者阅读参考。
-
道德教育范畴论唐爱民 著本书在深入揭示范畴的哲学涵义及其对于道德教育范畴研究意义的前提下,着重对道德教育的本体论范畴、认识论范畴、实践论范畴作了系统梳理与辨析,以综括与前瞻的方式对道德教育范畴论在整个德育论学科体系的理沦价值作出了合逻辑的推演。
-
中国人的修养蔡元培 著,张剑释 译《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杰出作品,主要收录了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建设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通过细微事件,具体、详尽地阐述了建设道德社会的方法,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中国人或许是最保守、最固执,亦最利己的族群,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却从未试图将这种真诚和善良,变成社会的公共精神。但蔡元培先生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中国人是“可改造的”,如果能摒弃过去的束缚,并注入崭新的思想,中国人就一定能从“独善其身”,转而“兼济天下”。这部几近百年前的教科书,如今的国人也许刚刚翻开第一页。但翻开便好,便是试图革新,便是大勇气。《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先生在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杰出作品,主要收录了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建设代表作:《华工学校讲义》和《中学修身教科书》。《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与现代公民道德教育理念,通过细微事件,具体、详尽地阐述了建设道德社会的方法,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中国人或许是最保守、最固执,亦最利己的族群,他们有着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善良,却从未试图将这种真诚和善良,变成社会的公共精神。但蔡元培先生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在他的眼中,中国人是“可改造的”,如果能摒弃过去的束缚,并注入崭新的思想,中国人就一定能从“独善其身”,转而“兼济天下”。这部几近百年前的教科书,如今的国人也许刚刚翻开第一页。但翻开便好,便是试图革新,便是大勇气。知己文库 (共5册), 这套丛书还有《中国人的本色》,《中国人的信仰》,《中国人的德行》,《中国人的精神》
-
智陈杰思,毛勇 编著本教程在使用中遵循经典教育八项原则:一曰诚敬,培养对历代圣贤的恭敬之心,并以此来面对经典,虚心接受经典的教导。二曰理解,掌握经典语句的现代意义,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而不断加深理解。三曰体悟,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经典语句的精神内涵。四曰集革,按照逻辑编排中华经典文句,使之有纲有目,有线索和要点,以方便学习、理解、体悟与运用。五曰诵记,通过对经典的反复诵读,持之以恒,熟读成诵,使经典语句入脑人心。六曰涵养,在天然良知的基础上,将大量的经典语句融会贯通,在实践中得以不断强化,并通过涵养而形成品性。七曰信仰,以诚心、虚心体悟经 ,典语句,促进自我内在善性的充分体现,接受经典语句所饱含的生命精神的滋养,培育内心信念。八曰力行,遵循经典提供的人生教导,将经典所承栽的人伦大道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
雷锋日记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编写今年是雷锋同志牺牲五十周年。《雷锋日记》通过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篇篇真实的报道,将雷锋精神加以高度的概括总结,弘扬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干一行爱一行的螺丝钉精神……《雷锋日记》旨在将雷锋精神永远发扬光大,以鼓舞更多的人。
-
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孟威 著《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所讨论的近90个媒介现实案例,标示出媒介日常工作中司空见惯且容易身陷其中的道德泥沼,提供了实践操作层面的禁忌尺度,并创建性地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伦理思考角度。《媒介伦理的道德论据》既可作为新闻传播学教材,也可为专业人士提供参考,并广泛适用于期望提升媒介认识与素养的人们。
-
廉陈杰思,毛勇 编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中华文化的复兴紧密相关。中共十六大提出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十七大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将以上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要将国学经典纳入国民教育之中。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教育中缺乏而又最迫切需要进入学校的,就是义理之学。义理之学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人文精神以及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灵魂。本教程首次为将义理之学纳入教育进行了全面的探索。本教程具有以下六项价值: 一、培养道德品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最完善的道德理论与践行事例,是当代中国人培养道德品质的主要资源。 二、汲取圣贤智慧:经典语句凝聚数千年以来中国圣贤的智慧,汲取圣贤智慧,才能提高自己的智慧。 三、提高人文素质:通过对中华义理经典的学习,提高文化素养,培育人文精神,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四、铸造健康人格:中华传统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健康人格的成长与健康心理的养成,需要吸取中华文化中这些健康、积极的精神营养。 五、建立主导价值:在多元文化的社会中,须要通过国学经典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以避免价值观的混乱与扭曲而导致行为失范。 六、提高汉语水平:背诵并理解大量的经典语句,记住每个字的音、形、义,有了古代汉语的基础,才能真正掌握现代汉语。本教程具有以下四项特点: 一、主题鲜明,结构合理:整套教材以仁、义、礼、智、信、忠、孝、屎、毅、和十大义理为主题,每册教材分别以其中的一个主题为名,共十册。每个为学期使用一册,使师生围绕着同一义理主题展开深入、系统的学习、思考与践行,理清思考的线索,可以避免重复,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二、学思并重,知行合一:本教程将经典语句同大量的生命实践事例相结合,将经典文献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将思想观念的变化与行为习惯的养成相结合。通过对现实生存环境的分析与反思,通过对日常行为的指导与矫正,引导学习者将所学的思想,通过践行体现出来,达到“知行合一”的要求。 三、回溯源头,融贯古今:只要人类存在,就有共同的人性和道德观念存在。这些共同的道德观念存在于古代,但现代社会中仍然需要。当然,具体的道德行为标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调整。我们不能把中华民族先民的智慧,当作与自己不相关的客观知识。所以,这套教材引导学习者回到源头,汲取数千年来中华民族创造的集体智慧,并同当代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同读者的思想观念与行为相结合,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四、弘扬精华,与时俱进:中国文化具有动态性、开放性与包容性。所以,这套教材将历代文献中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的经典语句集中起来,让大家认真诵读、理解、体悟、践行,文化的精华就会在人们的思想中得以强化,不拘泥于一时一派之说,从而激荡出时代的心声。
-
我的兄弟叫雷锋张宝印,孙彦新 主编1963年1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至今,这个特殊的班已历任24位班长,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与雷锋同年出生,最小的出生于1986年。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无论是在“左倾”思想泛滥的“文革”年代,还是在文化多元的市场经济时期,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个特殊的班都在以下不的方式不断践行和弘扬着雷锋精神。在全国掀起学雷锋热潮之际,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华网军事频道举办“雷锋班”历任班长聚会,共话雷锋精神。他们的倾情讲述告诉人们—雷锋,一别五十载,从未曾离开;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
灵性的成长艾馨 等编著本书内容简介:生于印度的克里希那穆提是20世纪最伟大的灵修大师,他一生致力于引导人们点亮自性之光——认识自我,旨在帮助人类从恐惧和无明中彻底解脱,体悟慈悲与至乐的自由境界。在《灵性的成长:灵修大师克里希那穆提的心灵语录》中,我们撷取克里希那穆提思想中的精粹,在其的引导下深入探讨觉醒、爱、寂寞、学习、当下、自由、静心等与心灵成长息息相关的问题,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的心灵送去一星火种,点亮人类的自性之光。
-
美德伦理学赵永刚 主编《美德伦理学:作为一种道德类型的独立性》主要内容包括:美德伦理学的处境与轮廓、现代伦理学结构下的美德伦理学、美德伦理学VS情境主义:对美德概念的捍卫、美德伦理学论正确的行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