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颜氏家训颜之推 著,叶玉泉 译注本书是我国南北朝北齐文学家颜之推的传世代表作。他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写成《颜氏家训》一书告诫子孙。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
蔡新新蔡新新 著《人性启迪》在写作上具有三大特色:第一,精致性。每篇都节制在一千字以内,有些甚至只有短短的二、三百字,凝炼精致,优美隽永,自然生动,自成一格,符合学生的阅读口味和审美情趣;第二,丰富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涵括了生活百态、人生万象,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丰富社会经验,开启人生智慧;第三,情感性。蔡新新先生的文章简洁明理,真诚自然,气定神闲,读她的文字仿佛在和她对话,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让人心生温暖的感动。《人性启迪》由蔡新新编著。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前沿问题研究祖嘉合, 宇文利 主编该书贯彻近些年来党和国家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文件精神,特别是注重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要求,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国本教材为依据,贯彻精神但不照文件宣讲,运用专题方式单不照搬教学专题,而是在原有教学体系和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拟定富含时代精神的综合性题目。
-
道德高于一切张振学 著道德是一种自觉的修炼,一种崇高的境界,一种坚定的信守,同时也是一种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无形护身之宝和增益社会、成就自我的绝佳进身之道。是谁糟蹋了我们的道德?是谁偷走了我们的良心?是谁折杀了我们的诚信?是谁倾覆了我们的公平?是谁掀翻了我们的正义?拯救道德,拯救诚信,拯救人心,拯救公平,拯救正义,已经成了全社会的共同呼唤。
-
五种遗规陈宏谋 著《五种遗规》系清朝陈宏谋所辑,是清代社会教育和蒙童教育教材,清末中学堂修身科教材。辑者有感于世上多有弊端,遂于公务之余,采录前人关于养性、修身、治家、为官、处世、教育等方面的著述事迹,分门别类辑为遗规五种:《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训俗遗规》、《从政遗规》和《在官法戒录》,总称《五种遗规》。《养正遗规》主要是有关童蒙养正及青少年读书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论述;《教女遗规》多为宣传闺范母训等内容;《训俗遗规》主要记述乡里、宗族间致讼原因和如何消除矛盾的途径,汇集了历代一些乡约、宗约、会规、训子、驭下之法、治家格言、名人遗嘱等内容;《从政遗规》主要为官吏选辑可当座右铭的咸规和一些表率人物的言行;《在官法戒录》是辑录者采辑历代典籍所载封建官吏的善行和劣迹种种,加以指评论断之作。虽然《五种遗规》中很多具体的内容已经时过境迁,但是所论及的道理很多对今天的人们仍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发人深省。
-
中华诵·经典义理陈杰思,毛勇 编著“毅”字的内涵就是指在困境当中振作起来。“毅”的精神包括了自主精神、独立意识、个人尊严、自我实现、奋斗精神、探索精神、创造精神,以及自强不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威武不屈、勇敢顽强等精神。在当前竞争空前激烈的时代,中华民族应当大力弘扬“毅”的精神,自尊自信、自主自为,克服奴性意识、自卑情结,纠正随波逐流的习性。“毅”的精神必须在仁义的前提下发挥。“毅”就是要具有正义之勇,坚强不屈、以力抗命的精神,在抉择面前能超越生死、舍生取义,这也是是人类本质力量的体现。《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毅》从立志坚定、自尊自信、自主自为、经受磨练、自强不息、正义之勇、坚强不屈、以力抗命、超越生死、舍生取义十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解析“毅”的义理。倡导“毅”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民族品格。
-
中华诵·经典义理陈杰思,毛勇 编著“仁”就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它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绝非以功利为目的。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众人、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中华诵·经典义理教程:仁》从仁的定义、仁的来源、仁与爱、仁的对象、仁的价值、众德之本、仁智统一、践行仁道、行仁之方、培育良知十个方面入手,深入浅出,全面解析“仁”的义理。倡导“仁”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
-
孝道林文雄 著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孝道(青少版)》包含面广,从各个角度剖析孝道文化,故事趣味性强,寓教于乐,让青少年在对孝有一个全面了解的同时,做一个至孝之人。《孝道(青少版)》由林文雄编著。
-
灾疫伦理学唐代兴 等著从伦理角度切入系统地拷问灾疫问题,努力开辟灾疫伦理学研究之路,检讨灾疫问题及其被动防治模式,探索当代灾疫防治的社会伦理方案及实施方法。为实现此双重目标,首先整体勾勒灾疫伦理学蓝图,为具体探讨灾疫防治提供宏观视域、认知引导、价值导向、方法规范。然后以“灾疫防治”为主题,对当代灾疫失律予以历史性反思,尝试构建当代灾疫防治的价值系统,整体勾勒“预防治理为本、救助治理为辅助”的灾疫国策和“治理为本,防范为辅”的预防战略,探索构建“在全新制度框架下重建生境→在国际平台上构建生态家园→在全球视域中创建生态文明”之三级目标,和以“利益补偿”为核心,以惟生命原则、普遍平等原则、全面公正原则、存在安全原则和生存健康原则为基本内容的当代灾疫防治的道德原则体系。以此为规范,首先从伦理实践的基本理念、视野、目标、内容和宏观方法等方面入手,对灾疫预防、灾疫预警、灾疫后重建三环节展开系统探讨,初步构建起当代灾疫防治纵向实践的伦理案及实施方法;然后围绕灾疫生境重建、灾疫治理、灾疫生命、灾疫康复和灾疫教育等领域的伦理实践问题而展开探讨,初步构建起当代灾疫防治横向实践的伦理方案及实施方法。
-
真正的伦理学瑞斯特 著,向玉乔 等译约翰·M·瑞斯特审视了从柏拉图至今的伦理学历史,并对一种在修正柏拉图实在论基础上形成的伦理学理论进行了有力的辩护。在广泛的讨论中,他考察了各种与柏拉图主义对立的著名理论,尤其是伊壁鸠鲁、霍布斯、休谟和康德的理论。他认为大多数后启蒙道德理论(和尼采颠覆这些理论的理论)取决于被放弃的基督教形而上学,因为后者是它们的基础。如果离开了后者,它们将变得不可理解。他还指出,当代以选择为基础的理论尽管具有严格的伦理学形式,又具有更明显的政治学形式。但最终从本质上来说都是武断的理论。《真正的伦理学(重审道德之基础)》生动、易懂,历史感强,能够激发伦理学学生和学者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