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第六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2009中国·郑州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编第六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与会代表围绕“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主题,通过大会发言和提交论文,总结交流开展公民道德建设的经验做法,讨论研究加强改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达成了广泛共识。论坛结束时发表了《第六届中国公民道德论坛宣言》。为总结这次论坛的成果,促进公民道德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编者们特将领导讲话、大会发言、各地报送的优秀论文和工作总结等有关材料汇编出版,供广大读者阅读参考。
-
权利与善史军 著权利与善的关系是公共健康的伦理主题。《权利与善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围绕着这一主题展开对公共健康的伦理研究,着重探讨了权利与善二者和解的方法与途径,最后讨论这一研究对我国公共健康实践的伦理启示。
-
虚拟世界中的道德实践黄少华 著目前,借助网络获取信息、展开互动、参与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本研究采用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和西北民族大学学生的问卷调查资料,对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结构和行为逻辑,大学生群体的不道德网络行为和网络道德意识,以及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量分析。这些定量分析结果,为提出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和引导的政策建议,构建和谐的网络空间和网络行为秩序,促进大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证基础。
-
工程伦理学张永强 主编《高等学校“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工程伦理学》共分八章,分别是:概论、工程伦理学研究综述、工程师的责任、工程中的利益相关者与社会责任、工程中的诚信与道德问题、工程利益相关方的博弈、工程与生态责任、工程伦理学应用。《高等学校“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工程伦理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吸收前沿理论,主要运用案例分析方法进行理论分析。每章以引例开始,引出本章写作内容,最后再配备1-4个案例分析,巩固学习效果。每章开头配有学习目标,章后附有复习思考题,供读者参考。《高等学校“十二五”精品规划教材:工程伦理学》可作为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的教科书,也可作为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教材。
-
幸福之路(英)罗素 著,刘勃 译“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本书又一次告诉我们,有关幸福的事的确很相似,甚至完全相同。如果不知道本书是英国的大哲学家写于1930年的,你会觉得这分明是一本针对眼下你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而写的书。它先是从与你有关的方方面面分析了让你不快乐的原因,再针对这些原因告诉你快乐的方法,最后从一个很高的高度总结了如何才能成为幸福的人。正像作者在序言里所说的那样,该书既没有高深的哲理,也没有艰涩的学问,只是作者的一些人生感悟。但重要的是,这些感悟都是作者本人的亲身体验,而非个人的揣测和想象,而且写作的目的,就是让不快乐的普通人快乐起来并得到幸福。所以说这本书的确很实用。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味着同一事物在每个人的眼中都是不同的,就像盲人摸象。但不管怎样,完整、真实的大象是存在的,它独立于每个盲人的想象。真正的幸福也是一样,不管你怎么想,她都会在那儿。只要方法得当,你就能得到她。这是我的另一个感受。还需要说明的是有关快乐和幸福的译法问题。英文happy 和happiness 既可以被译成快乐,又可以被译成幸福。个人认为,幸福是所有快乐的总和,是最高层次/境界的快乐,也是一种难以名状的快乐感;快乐则是一种具体的、说得清的满足感。基于这种认识,又考虑到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和行文要求,所以尽管书名是《幸福之路》,我却并没有通篇使用“幸福”这个词,而是根据上下文来决定该译为“快乐”还是“幸福”。
-
稻盛和夫的关怀·环境篇稻盛和夫 著业化的结果是对环境的大量消耗,而环境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环境一旦遭到不可逆的破坏,受到直接影响的便是人类自己。为此,日本各学术领域的学者从本学科角度对人类的未来进行了预测,结果是悲观的。如果人类还不知道反思,那么,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现有文明体系将全面崩溃。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指导训练吴兴富,刘俊芳,李晓萍 主编本书实践指导训练一书,从目前高职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遵循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原则,运用实践课教学的基本方法,力求突出实践课教学的训练设计的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等九个方面内容,通过设计的“实践能力目标”、“经典案例思考”、“经典视频思考”、“推荐活动主题”、“实践项目呈现”等五个栏目对学生进行训练,并通过工作实践中常用的实践项目对学生进行指导演练,旨在着力提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论教学的实际效果。对引导学生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知识方面进行自主探究、积极主动地获得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与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实践指导训练》也是广大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
觉醒之后(美)阿迪亚香提 著,屠永江 译觉醒之后,我们还是活在那个世界中,只不过我们知道自己不再受特定的身体或人格的局限,我们与周围的世界并不是分离的。《觉醒之后》是就灵性觉醒这个主题所作的一系列课程及讲座的总结,是对真实自性的深刻洞察,对终极问题——觉醒——以及觉醒后的状态进行了解读,内容深刻且富有启发性,《觉醒之后》中还对一些可能存在的觉醒的误区进行了说明与澄清。最终,我们要了解的是,开悟并不是你曾经幻想的样子,它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
-
忠恕而仁余治平 著《忠恕而仁——儒家尽己推己将心比心的态度观念与实践》是一部全面而系统地研究孔门忠恕之道的儒学论著。《忠恕而仁——儒家尽己推己将心比心的态度观念与实践》通过对商周原始儒者生存处境、职业安排的追溯,揭示其谨慎而低调、柔弱而温和的群体文化性格以及把忠恕视为仁道核心的根本原因。将“仁”展开为仁之为道、仁之为德两大层面。忠要求人们先予己立、己达,做到以己、尽己。信、诚、敬的工夫而使忠成为可能。恕则推己于外,实现立人、达人。恕道以《大学》所谓“絮矩之道”为路径,具体落实于谦、宽、让、忍之四德。本书由余治平著。
-
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程新宇 著对当代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的深入研究至少具有双重价值:一则有助于引领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二则有助于开拓伦理学新的生长点。《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研究》分上下两篇。上篇对生殖技术、安乐死、基因干预、器官移植和人体实验这些生命科学高新技术研究和应用中产生的伦理问题及其激烈争论进行了深入剖析,下篇对当代生命伦理学的学科定位、研究方法、价值诉求、文化视域、宗教维度、制度层面、人学向度这些理论问题进行了理性探索。全书既呈现了生命伦理学自身的问题取向的特色,又实现了生命伦理学与传统的伦理学和哲学理论之间的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