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心灵的揭示安萨里伊斯兰教权威教义学家、哲学家、法学家安萨里(公元10581111/伊历450-505),全名艾布·哈米德·穆罕默德·伊本·穆罕默德·图西·安萨里,生于波斯呼罗珊的图斯,自幼学习伊斯兰教知识,在家乡师从艾哈迈德·本·穆罕默德·拉兹卡尼研习伊斯兰教法,后赴内沙布尔尼采米亚经学院,师从艾什尔里派著名学者、“两圣地教长”朱韦尼(1028-1085)学习教义、教法、哲学和逻辑学。安萨里终生致力于诵经讲学,传道授业,修行苏菲,著书立说。
-
工程伦理教程波尔著工程不仅承载技术使命,也饱含道德价值。本书以“伦理周期”为伦理分析工具,从工程技术本身出发处理伦理问题,并从工程的组织环境、责任分配、可持续发展等角度还原工程的宏观伦理问题,从工程中来到工程中去,实现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工程技术人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更好地理解工程的伦理意义,提升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敏感度,培养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创造力,完善工程技术人员的道德分析、决策、论证技能,使工程技术人员形成社会责任感。
-
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万俊人《现代西方伦理学史》为清华大学文科一级教授、人文学院原院长万俊人的学术专著,分上、下两卷,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自19世纪中叶以来,现代西方伦理学各种思潮和流派的形成和发展脉络,对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德国唯意志论伦理学,以斯宾塞、赫胥黎为代表的英国进化论伦理学,以居友、伯格森为代表的法国生命伦理学,以格林、布拉德雷为代表的英国新黑格尔主义伦理学,以摩尔、普里查德、罗斯为代表的直觉主义伦理学,以罗素、维特根斯坦、石里克、史蒂文斯等人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以及以图尔闵、黑尔等为代表的语言分析伦理学等都有较为深刻的论述。既探讨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和背景、现代西方伦理学的流变及一般特征,厘清了现代西方伦理学的历史断代与理论传统,也总结了现代西方伦理学各流派的基本思想、基本特征和主要学术贡献与理论问题。本书是国内较早的系统完整的现代西方伦理学史著,兼具研究性和研究生教学的双重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此类学术史著述的欠缺,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伦理学本科生、研究生的参考书,又可以作为伦理学爱好者的工具书。
-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Bernard Williams《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是当代英国著名伦理学家B.威廉斯的代表作,初版于1985年。在本书中,威廉斯检讨了伦理学理论的几种代表性理论如亚里士多德传统和康德传统,指出伦理学理论反思的对象应该是人的伦理生活,而不应该是人的伦理反思。如果把伦理学定位为后者,并且一味地要在一定的理论起点上为人的伦理活动寻找解释,就会实际地破坏了我们的真实伦理生活面貌。因此,伦理理论的问题,在于其不知反思的节制。威廉斯因此提出,反思有可能破坏人们的伦理生活。尽管现代社会已经不可避免地进入到了全面反思的阶段,我们仍然有必要对于反思在伦理理论中,以及反思在一般的哲学思考中的作用保持警惕。本书的出版为当代英美伦理学乃至当代哲学的发展一件大事。英国学界在2015年6月特意为本书出版三十周年开了学术研讨会。本书的意义,在于对于哲学理论本身的自我陶醉现象进行了深刻反省,可以说是一本写给伦理学家的伦理学书籍,一本写给哲学家的哲学书籍。本书自其出版之初,就以其观点之深刻犀利,成为了当代学术名著,成为了世界各地伦理学专业的经典著作。本书在国内学界也广为哲学研究者所讨论和阅读,成为不少课程和论文的关注对象。
-
苏格兰道德哲学十讲高全喜现代西方尤其是英语国家的文明社会秩序,源于18世纪苏格兰启蒙之广义道德哲学。全书分为十讲。第一讲、第二讲属于导论性质,论述现代西方文明兴起的脉络和苏格兰启蒙的总体特征;第三讲至第八讲是主体部分,分别论述哈奇森的道德哲学、休谟的道德哲学与文明社会论、斯密的道德情感论与国民财富论、弗格森的文明演进论;第九讲、第十讲是全书结论部分,总结性地论述苏格兰道德哲学中的“激情、利益与正义”“法律、商业与政府”等问题。
-
何为良好生活陈嘉映本书是陈嘉映从事哲学工作三十多年来,在伦理学领域发表的一部专著,呈现的是他对哲学中与我们生活切近的伦理学诸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明晰论述。“我该怎样生活”这个问题不只是人生道路之初的问题,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问题。这个问题,主要不是选择人生道路的问题,不是选对或选错人生道路的问题,而是行路的问题——知道自己在走什么路,知道这条路该怎么走,我们是否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在初期“选择人生道路”的时候,没谁一开始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了解周边环境并预见环境的变化。我们一开始不可能通透了解自己的本性,这不在于我们还不够聪明,而在于我们的本性在一开始不够具体,本性有待在盘根错节的实践中向我们逐渐清晰地显现。我们大概可以在这个意义上去理解歌德说他的浮士德是一系列越来越纯粹或纯洁(rein)的努力。我把这个“纯粹”或“纯洁”理解为:自身通透。我以为,这种自身通透是phronesis最核心的含义——洞明自己行在何处,浑然一体地洞明自己和自己所行之路,从而能贴切着自己的真实天性行路,把自己大致保持在天性所指的道路上。
-
尼各马可伦理学I.1—Ⅲ.5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Ⅰ卷阐述伦理学的原理——幸福即目的善,含13章;第Ⅱ卷阐述伦理学的第二原理——德性,含9章;第Ⅲ卷1—5章阐述德性内涵的意愿性原理。这个部分构成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基本原理部分,具有为重要的性质。译者以其组织的文本研读小组历时七年(2005—2012)的研读为基础,经数年整理并撰写注释,完成对此部分的译注。本书正文以希腊文、中文、英文三种语言,以尽可能切近希腊语原文的语言形式呈现,以页下脚注形式给出语言注释,并在正文之后给出内容注释,释义详尽,可谓是一部对经典的精细解读之作。
-
伦理与环境[美]戴尔·杰米森 著什么是环境?它如何在人类生活中反映伦理问题?本书就是对环境的哲学问题进行探讨和介绍,关注点不但涉及伦理学,还涉及美学和政治哲学。讨论的主题包括作为伦理问题的环境、人性道德、人类和其他动物、自然的价值以及自然的未来等。本书不但对学习环境哲学的学生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对其他领域如伦理学、环境学的学生和研究者的研究和思考也有积极意义。
-
道德与政治之维杨国荣作为实践哲学的相关方面,道德哲学与政治哲学既相互贯通,又彼此交融,对两者的考察则不仅蕴含理论层面的意义,而且呈现现实的关切。本书一方面折射了实践哲学逐渐成为显学的当代哲学发展趋向,另一方面也试图提供对相关主题更为深入的理解。全书分为道德与政治二部分,既涉及如何生活、道德的不同形态、道德领域的本体与动力等伦理思考,也关乎何为政治、政治之域的正当性、怎样理解正义等政治哲学问题,内容涵盖古今中西道德与政治领域的不同方面。
-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社会伦理心态刘海明当今社会,不确定性因素让我们处于一个被称作“风险社会”的时代,社会转型和自然灾害可能造成社会问题明显化。本书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为背景,在回顾历史上同类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变化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冠疫情时期我国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社会伦理心态问题。书中将“道德心理”与“伦理心态”、“道德态度”与“伦理态度”统一起来,以“公共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为核心对象重新开展研究,开辟了心态研究的新领域。通过研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伦理心态,熟悉信息传播的规律,才能掌握公众的心态。社会伦理心态研究在继承传统心理疏导研究长处的同时,强调研究角度的即时和重大,因道德血液具有新鲜的特质愈发彰显该研究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