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道德学)
-
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何艳,赵元 著《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讲述了:喜欢哲学的人都说,哲学是人类心灵最美的花朵,哲学是人类最高的智慧。如此极致的评价对应的现实却是购买和阅读哲学书籍尤其是哲学教材的人群寥寥无几。哲学似乎只能束之高阁成了花丛中最美的一朵花,而且是带刺的。哲学要怎样才能走进每个人的心灵? 哲学要如何才能突破目前的困境? 《学习与生活的哲学智慧》为读者带来关于哲学智慧的答案。
-
那个世界听到的这个世界的声音(日)云黑斋 著,张洋 译“我”是一个普通的上班族,说白了就是一个屌丝。被压力搞成了抑郁症患者?!寻医问药,不曾想到我这个无神论者,竟然遇到了自己的守护神,还是一个穿着黄色T恤的关西“大叔”?!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神灵体验,很诡异,却又很幸运!他告诉了我轮回的秘密、人的秘密,解答了我对人生种种的不解……
-
大科学时代科技主体责任伦理研究王其和 著《大科学时代科技主体责任伦理研究》的第一部分梳理了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脉理,分析了大科学产生的源头,界定了大科学与小科学的含义、特点;理清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指出大科学时代科技伦理的焦点与实质是科技主体责任伦理;阐释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本文的研究意义、思路、方法与主要创新点;梳理了责任的词源和理论的界定以及传统意义上的责任概念,并对责任的根据、原则、类型进行了概括总结;对责任伦理的概念作了界定,并回顾了中西传统思想中的责任伦理;以当代西方思想中的责任伦理的发展和勃兴为理路,证实科技主体责任伦理不仅是科技发展的现实需要,更是科技伦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具有深远的社会价值。
-
发展伦理研究陈忠《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发展伦理研究》研究对象是发展伦理学,从两个向度展开,一是范式与理论研究,对发展伦理学的范式与基本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的主要范式、基本构架、基本视域等的构成特点及创新可能;一是现实与问题反思,以经过反思的发展伦理学为视域,对一些重大现实与理论问题进行哲学反思,力图呈现、拓展发展伦理学关注现实、反思现实、切入现实的可能张力。
-
生态、信息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王正平 著《生态、信息与社会伦理问题研究》重点关注当代中国与世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重大热点伦理道德问题,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计算机信息网络、经济社会发展等引起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冲突展开了深层次思考。作者认为,对于当今人类面临的由于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社会生活道德新问题和新挑战,伦理学研究一方面应当重视对现有重要伦理学理论的继承与具体应用,为人们如何应用传统的道德智慧与价值理念分析与解决各种重大的道德难题提供具体的伦理指导,避免社会整体的道德迷失;另一方面,它又必须在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之上进行突破与创新,为人们应对新的生活境遇和生活方式寻找合乎时代需要的新型道德观念和伦理尺度,为伦理观念的变革与升华开辟道路,创造新的道德文明。
-
聆听的力量(美)马克·尼波 著,王笑盈,杨悦 译马克·尼波被誉为“这个时代最明亮的心灵灯塔”、“完美的故事讲述者”和“雄辩的灵魂导师”。他曾以《觉醒之旅》一书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榜首,书中从各个角度和读者分享了他对人生的顿悟,感动和启迪了数以百万计的读者。这本《聆听的力量:7000种聆听的方式》是他对心灵探究的又一力作,在新书中,马克探寻了世界上究竟有多少种聆听的方式。马克人生曾有过痛苦经历,那份磨难让他坚信聆听是这世界上最神秘、最诱人、最刺激的艺术形式:“无论你身处何种困境,总会有一种聆听的方法帮你渡过难关,并且这种方式一定能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因为聆听会引领你抵达事物的本质。聆听之于心灵就好比呼吸之于肺部那样自然而迫切。唯有聆听才能唤醒灵魂,唯有聆听才能使生命常青。”在《聆听的力量:7000种聆听的方式》一书中,马克用传统结合现代的方式向我们传授了亲近神圣之道。马克用这本文笔优美的书分享了他独特的见解,字里行间都散发着他的优雅的气质。马克把我们反思自己时通过真正聆听而来的收获和挑战一一道来。《聆听的力量:7000种聆听的方式》探索了我们自身,以及我们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本书在不断前行的人生道路上引领我们重新定位自己,并且向我们展示了生命意义之所在。《聆听的力量:7000种聆听的方式》提出了很多有关人生意义的问题,鼓励我们不断反思和讨论。这本书发人深省,教会我们如何全身心投入到生活之中,并最终获得生命的馈赠和人生箴言。《聆听的力量:7000种聆听的方式》是一幅由沉思、回忆以及冥想交织而成的美丽织锦,展示了聆听人生的伟大方式,指引出一条通向美满人生的必经之路。
-
反对完美(美)迈克尔·桑德尔 著,黄慧慧 译《反对完美:科技与人性的正义之战》是哈佛大学教授桑德尔继《公正》、《金钱不能买什么》之后,又一次从社会热点入手,激发我们通过理性思考更深刻地把握现实问题的著作。在书中,作者敏锐地指出,人类利用高科技手段追求完美正在成为一种愈演愈烈的趋势:父母将可以在基因超市中自由定制子女的先天特质;运动员将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提升赛场表现;学生将可以通过服用记忆药片代替寒窗苦读……这究竟会带来个体的彻底解放,还是社会的无限混乱?桑德尔指出,人类利用科技追求完美,貌似是大众的狂欢,实则蕴藏着深深的危机——维系人类社会的道德基础很可能坍塌,人类在宇宙间的地位也会错乱。在清晰的论证和简洁的语言中,我们将逐渐体会到在 “反对完美”立场的背后,作者对人在天地中位置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
-
了凡四训义解陈彬 著《了凡四训义解》内容包括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等四个部分。原文语言平实而不虚华,道理深奥而不迷信;义解文字详实而贴近生活,表达通俗易懂且启悟人生。无论读者是在顺境、逆境,还是在困境,患难之中,都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都有切实的指导作用。
-
认同伦理学夸梅·安东尼·阿皮亚 著,张容南 译《人文与社会译丛:认同伦理学》从“个性”话题展开去,以跨学科的视角、生动活泼的语言,探讨了我们对个性的寻求、塑造生活的任务以及对身份认同的主张,阐释了什么是与自由息息相关的身份认同,我们如何获得追寻个体生活的能力,以及我们如何通过复杂的社会范畴塑造自我。阿皮亚抛开了“认同”叙述的陈词滥调,探讨了与认同紧密相关的文化、价值观、道德义务、人权等因素,试图打破西方的与非西方的、地方的与世界的、自我与他者等界线来全新看待认同问题。
-
父母离去前子女要做的事刘亨巧 著父母是赐予我们生命的人,是世间最疼爱我们的人。他们教会我们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从此我们走得踏踏实实、堂堂正正;他们教会我们说第一句话,从此我们的话掷地有声、一诺千金;他们哺育我们成长,从此我们将人生路走成一条康庄大道,路边开满鲜花;也是他们教会我们要感恩世界,教我们善待周围的每一个人。因此,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孝心”永远不应该被人们淡化。因为这不仅仅是天性使然,更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然而,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时刻铭记父母的爱,有多少人懂得用行动去回报我们的父母?父母总有一天会辞世,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件事。正如刘墉先生所说:孝敬父母要从现在开始,因为在你读书时,你必须专注于学业,工作后又开始专注于爱人,结婚后不得不专注于孩子,当你终于想到要尽孝道时,也许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了!所以,别让爱迟到,别让你的孝心留下永远的遗憾。在父母离去之前尽力去呵护他们,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重视他们的感情生活,让他们对生活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