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幸福之路[英] 罗素 著,傅雷 译编辑推荐1.《幸福之路》是西方哲学大师罗素经典名作。罗素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一代哲人,本书是他的代表作,是写给大众的幸福方法论。由翻译界泰斗傅雷倾心翻译,全译无删节,是备受读者认可的经典译本。 2.《幸福之路》是一部心理自助实用手册,更是一部幸福追寻宝典。本书是大师罗素写给普通人的幸福指南。文字浅白而犀利深刻,归纳生活哲理,帮助人们勇敢面对自我困境,寻找克服与突围之路,终走向幸福。 3.《幸福之路》广受各方赞誉。本书入选香港电台十大好书精选、香港中文大学推荐的一生阅读书单。爱因斯坦极力赞誉,王小波高度推崇的幸福观,《时代周刊》《观察者》《听众》《新闻纪事报》《大西洋月刊》《华盛顿明星报》联合推荐阅读。 4.《幸福之路》,哲学思维论辩幸福的真谛,深入剖析人类不幸的根源。一切对幸福的困惑、彷徨、无助……诺贝尔奖大师罗素都会在这本书里为你解开迷惑,帮助你读懂生活,读懂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 内容简介 《幸福之路》是英国哲学家罗素所写的一本关于生活哲理的书。全书分为《不幸福的原因》和《幸福的原因》两部分。罗素将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意见归纳总结起来,分析了我们不幸的原因,并告诉我们如何凭着适当的努力变得幸福。罗素在该书中讨论了各种常见的问题,如生存竞争、烦闷、嫉妒、疲劳等,这些会造成人们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并阐述了自己认为可以避免的方式。又从情爱、工作、家庭等方面分析,怎样获得真正的幸福。
-
冷战后的和平学与哥本哈根学派研究叶晓红 著书稿是作者的博士论文。哥本哈根学派是批判的安全研究的一个分支,它对1980年代以来安全议程的扩大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安全逻辑理论。本书讨论了安全研究扩展与深化的基本脉络,深入剖析了安全化理论的提出、确立和深化过程,以比较方法讨论了该学派与批判安全研究和传统安全研究的异同。哥本哈根学派安全理论认为,安全是一种“言语行为”,具有一种特殊的“修饰逻辑”,安全只是一个有限目标,非安全化才是更高的目标。该书并梳理了哥本哈根学派安全思想的理论贡献。 书稿全面分析了哥本哈根学派的理论观点,为相关人士系统研究哥本哈根学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
说诗文丛陈柱 著,潘林,吴时鼎 校《说诗文丛》收入陈柱《诗经》学研究文章共九篇,其中《删诗说》《六诗说》《二南说》《淫诗辨》等对“删《诗》说”、《诗经》“六义”、“淫诗说”等《诗经》学公案进行了细密的梳理与分析,驳正了很多前人观点,《周公居东辨》以详实的考证还原周公居东的历史真实,《诗派说》以风、雅、颂流派的视角梳理了宋代以前历代诗家的风格特征,《国风述学序》则详述了作者探究《诗经》的学术历程。 整体而言,本书考证详实,史论结合,对《诗经》之义理多有发扬,集中反映了陈柱《诗经》学的思想主张。
-
道德仁艺王刚 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对习武者进行武术修炼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具体有何指导呢?基于这个问题,本书以武术修炼为视角、以“道、德、仁、艺”为线索对儒家思想进行包括实然诠释、应然诠释与可然诠释在内的系统诠释,构建“道、德、仁、艺”的儒家思想与武术修炼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将其对武术修炼的具体指导内容系统性地揭示出来。总之,本书通过武术修炼视角下对“道、德、仁、艺”所隐含的儒家思想的“三重诠释”,既为武术修炼提供了更多的儒家思想指导与知识参考,也为儒家思想的现代诠释提供了新的视角。
-
老学八篇陈柱 著,李为学,魏凯 校收入陈柱先生解读老学的两种著作——《老学八篇》和《老子》(注释本)。 《老学八篇》包含八篇文章,分别对老子的生平、文辞、学说、思想以及老子后学庄子与韩非子的老学进行提纲挈领的阐释,总结了前人关于老子以及《老子》文本的大量研究成果,根据各个版本重新厘定了《老子》各章的文字内容。 《老子》前有绪言,主要辨明关于老子的诸多疑问,正文就《老子》逐章讲解。 《老学八篇》与《老子》合为一本出版,于老子的生平思想、《老子》文本、老子后学等方面皆有整全的解释,是学习老子思想的基础著作。
-
我所理解的幸福[英] 伯特兰·罗素 著,傅雷 译生而为人,如何才能幸福度过这一生? 罗素在历经丧亲、坐牢、成名、婚变后,写出了这本透彻实用的人生哲学读物,以哲学家的睿智和宏大视野,逐层讲透心态、竞争、情绪、财富、家庭、工作、教育、情趣、社交等人间法则,以罗素悖论指出了幸福的真相。打开这本书,让你彻底读懂:人生是什么,幸福是什么?你为什么活得不快乐?怎样做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本书畅销90年,销量逾百万,影响万千年轻人。 学者李敖就曾在日记中写道:“读The Conquest of Happiness,极广胸襟。”本书对李敖影响很大,让他遭遇再大的打击也没有沮丧,即便坐牢仍以笑脸示人,留给世人的永远是“快乐战士“的印象。
-
分道而行[美] 迈克尔·弗里德曼 著,张卜天 南星 译1930年代以来,哲学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英语世界盛行的分析传统和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欧陆传统。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 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 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
思想录[法] 布莱士•帕斯卡 著,尚新 注在《思想录》中帕斯卡尔认为,上帝存在、人性败坏,这是两条根本的宗教真理。否认了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会陷入无神论。他把无神论和自然神论看作是基督教信仰的**的障碍。但是,人又不可能通过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只是证明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有限性,它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理性对宗教无用。人对上帝的关系是信仰的关系,信仰是上帝的恩赐。理性虽然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但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上帝存在。在人生中对此必须作出选择,必须下赌注。赌上帝存在时,如果上帝存在,信奉上帝的人会获全胜,有无限的收益,会获得幸福。如上帝不存在,也无多大损失。人的理性使人认识到自身处境的悲苦。但这一点并不使人陷入悲观主义,相反,了解到人的悲苦会使人变得更加伟大和坚强。
-
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李麒麟 著该部专著主要研究的是当代英美分析哲学传统下知识归属语句的语境敏感性现象,集中考察了刻画知识归属语句语境敏感性现象的语言哲学模型,在当前新兴的交叉学科的研究范式下,澄清了心理学、实践代价或者成本、知识归属的直觉判定等因素对于认知场景的刻画以及相关知识归属判定的影响机制,揭示出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相关现象的哲学层面的复杂性与多样性,澄清了针对知识归属现象的种种理论误解,进而有效地展示了影响知识归属语句判定的诸多要素与语境敏感性现象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理论关联与概念差异。在此基础上,本书进一步评估了关于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主张及其相关语言哲学理论在当代知识论传统问题研究上的效用,结合知识的怀疑论、知识的实用价值等问题,评估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理论所带来的理论后承。最后,借助对于知识归属的语境敏感性判定的直觉及其相关心理现象的研究,本书进一步深化了相关问题在当代哲学研究当中的意义。
-
大众的反叛[西] 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 著,张伟劼 译何塞·奥尔特加·伊·加塞特被视为l7世纪以来西班牙*重要的哲学家,《大众的反叛》是奥尔特加*负盛名的著作,出版后一时好评如潮,《大西洋月刊》甚至载文评论说此书之于20世纪,一如《社会契约论》之于18世纪,《资本论》之于19世纪。奥尔特加认为大众反叛的根源之一就在于欧洲的衰败与没落,但他对一战以后喧嚣一时的“西方的没落”这一悲观论调颇不以为然。对此,他展开了详尽的分析。《大众的反叛》全书分为两大部分,这两个部分之间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在*部分中,奥尔特加对“大众的反叛”这一时代特征做出了诊断与剖析;在第二部分中,他将“大众的反叛”由欧洲国家内部推延至整个国际领域,由“大众人”转而分析“大众民族”。本书的翻译底本采用西班牙TAURUS出版社*权威的《奥尔特加作品全集》中收录的《大众的反叛》,包括法文版前言和英文版后记以及作者的一篇《关于和平主义》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