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答案就在问题之中克里希那穆提 著本书是《克里希那穆提集》系列的第九本,收录了克氏1955—1956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探讨了社会和个体面临的愚昧、痛苦、冲突等问题产生的根源,揭开横在圆满生活面前的障碍,引导读者突破自我和社会的局限,唤醒心灵的智慧,实现由个体而至集体的幸福。
-
实践唯物论新解邓晓芒 著人的感性存在(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基石。人类在进化的道路上通过实践走向自身,自然则因实践而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外化和对象化。哲学要在现实中实现自身,就不能不通过实践而进入人的感性世界。马克思既扬弃了黑格尔哲学中的抽象本体,又剔除了费尔巴哈实践概念中的自然主义传统及生理学、心理学的残余,**次赋予实践以唯物辩证的维度和感性现实的内涵。马克思有句经典的名言:“全部的世界史不外乎人通过人的劳动的诞生。”因而可以说,厘清实践的真意是进入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的契入点。本书从人学解、现象学解、感性学解和方法论等不同视角全面阐释马克思哲学有关人的感性存在(实践)的精义,邓晓芒先生力避空疏与教条的老套,而是通过现象学把握感性,通过感性把握实践,通过实践把握历史唯物论,通过历史唯物论把握辩证逻辑,又通过辩证逻辑再回到人的感性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因而,以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来开显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理论的现代性,是本书的又一特色。
-
审美解放研究卢衍鹏 著书稿以马克思审美解放为指引,立足中国文学现实和文化状况,从审美解放的含义入手,深入剖析审美解放的生成、实现和困境;以点带面,举例论述审美解放在政治语境、经济语境、文化语境中的表现;将文学理论基本问题与社会现实、学术前沿相结合,使审美解放研究趋于深入。 书稿分为三编十七章,导论是作为方法的审美解放,上编是审美解放的政治维度,由**至六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的多维生成、审美解放的哲学基础是人的解放、政治语境中的审美解放、审美解放与文学理论的政治维度、审美解放与文艺学的知识生产、审美解放与文学研究的解放逻辑。中编是审美解放的经济维度,由第七至十二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学体制的重建、审美解放与“传媒—文学”的张力、审美解放与“公共领域”的想象、审美解放与“日常生活”的凸显、审美解放与“私人生活”的症候、困境中的审美解放。下编是审美解放的文化维度,由第十三至十七章组成,包括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理论旅行、审美解放与文化研究的转型、审美解放与文化发展探索、审美解放与影视叙事策略、审美解放的困境。结语是未完成的审美解放。
-
虚无主义斯坦利·罗森 著,马津 译在《虚无主义:哲学反思》中,罗森教授通过对比基础本体论和日常语言哲学,为古典哲学进行了辩护,反对海德格尔对柏拉图的指控使虚无主义在西方得以生根发芽。可以看到,本书秉承了施特劳斯的观点,在哲学思想的网格中绘制出虚无主义的历史脉络,不断回溯到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古典理性主义,这无疑也彰显了罗森教授持之以恒的研究重心,即考察哲学传统的根源,同时亦反思现代思想所面临的危机。
-
论再生产[法] 路易·阿尔都塞(Louis Althusser) 著,吴子枫 译阿尔都塞在五月风暴后撰写的重要手稿,其最有影响力的论文《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即由从中抽取的片段合成。本书在作者去世后出版,被认为是其最具体系性的文本,也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代表作之一。本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科学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和国家理论的一系列经典主题,最核心的是探讨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中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如何得到保障的问题,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做出的论述,已被公认为当代最重要的理论成就之一。我认为可以说,这个文本已经成了、并将继续是阿尔都塞最重要的文本之一:是要描绘他的思想特征就必须参考的文本之一;是使用了烙有他自己名字的“印记”因而可被直接辨认出来的那些概念的文本之一;最后,它铭刻进了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后继传统中,成为当代哲学仍在继续研究的文本之一。——巴利巴尔这部书稿首先是一份战斗性的教学文本,是阿尔都塞思想最理想的入门书,但它同时也一步步向我们展示了阿尔都塞独创性概念的加工过程。因此,它要求一种多层次的阅读:既把它作为包含着一个时代见证的政治文本来阅读,又作为以阿尔都塞式范畴来表达的对资本主义的分析来阅读,还把它作为关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和意识形态的“唤问”功能的(新)理论来阅读。——比岱自从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最初提出以来,错综复杂的争论围绕着它一直在激烈地进行着,从而暴露了这一理论的复杂性,也暴露了它内在的各种难题。但是,对于个人和集体的不可通约性这个直到最近的哲学还在提出的二难困境,这个理论仍然为我们提供了最有激发力的“解决办法”之一。就算这是路易·阿尔都塞在其不断变化而且涉猎广泛的全部著作中所做出的唯一的概念创新,他的名字也会牢固地树立在现代哲学史上。——詹姆逊。
-
世界的失落与重拾周靖 著自二十世纪中叶开始,由于奎因、戴维森、塞拉斯等人对经验主义的批判,自然空间与概念空间分裂开来,自然空间失去了其证成知识的作用而被视为无法抵达或应被弃置的幽暗之所。然而,并不缺乏重构和恢复外间世界的理论身份及其证成作用的尝试。周靖的《“世界”的失落与重拾:一个分析实用主义的探讨》经由语义、语用、解释学、自然主义等进路对自然空间和概念空间的勾连与互动做出了多线索的探究,试图融合自然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探究进路,从而维系自然空间与概念空间的关联。该书既就心灵与世界关系的传统问题做出了有益的当代探讨,也为鲜有交流的分析哲学与心灵哲学提供了一条可借以展开有效交流的问题线索。
-
黑格尔法哲学人格理论研究宿梦醒 著黑格尔哲学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体系。书稿在把握黑格尔整体思想的基础上,对其晚年的《法哲学原理》中所论述的人格(论)思想进行批判性分析,从中看到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黑格尔晚年的《法哲学原理》可以看作是一部以人格的自由本质为立足点的伦理学和社会学。这里讲的法哲学不仅是关于成文的法律和国家哲学的学说及关于社会伦理正义的理论,同时也是他关于人类的自由本质否定性发展过程的人性、人格理论,以及他对社会、民族和国家本质及发展过程进行理论反思所达成的社会历史观和价值观。在这里,黑格尔首先把自由意志作为法哲学的逻辑起点,在社会历史领域,他把自由、精神和理性当作是同一的概念。通过对《法哲学原理》的系统梳理,书稿指出,黑格尔从人本身、人性、人格的本质规定的考察出发去探索各种哲学问题,这个方法论基础具有了一种人道主义哲学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元素;其法哲学体现了他对人性、人格的自由本质上关联着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存在发展,关联着人类历史进程的考察。
-
解读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吴江 著l一、哲学+抽象艺术:本书首次尝试通过抽象绘画呈现哲学思想。以往作品中,思想与图片的配合有两种形式,一是文本+与内涵无关的图片(如,在讲黑格尔哲学时配黑格尔的画像),二是用连环画展示思想家生平。上述两种方式均不能直接起到诠释思想的作用。而事实上,哲学与艺术分别是在以理性和感性形式呈现精神,两者可同时呈现同一内容并相互促进。对绘画的审美体验从内容上讲就是对哲学内涵的体验。 l二、风格化:本书中的数字艺术作品属于光效应艺术和极简主义艺术。绘画能够反映艺术家对哲学思想的第一印象、一种“一念之间”的感受,这实际上是吸收了抽象表现主义的随兴手法。 l三、学术性:国内学者近年来对黑格尔的关注度日渐提高。《自然哲学》用大量篇幅讨论了生命、时空、自然美等重要主题。遗憾的是,《自然哲学》晦涩难懂的文本阻碍了相关研究。而本书的学术原创性就是:1.对《自然哲学》的关键主题给出明确而稳健的阐释;2.将《自然哲学》拆解成多组三段论,以精细化方式解读黑格尔思想。
-
反映[德] 汉斯·海因茨·霍尔茨 著汉斯·海因茨·霍尔茨以镜子的映射为切入点,系统地考察了中西思想史中镜像隐喻的使用状况,重新探讨了在严格术语中对镜像隐喻的精确使用,进而揭示出“反映”概念对于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意义。他基于唯物主义立场讨论了反映定理的世界模型,并借助镜像隐喻中的反映关系来理解唯物主义思想中的反思概念,从而尝试由对象性活动或实践来给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反映模型的范畴结构。最终,他通过指出镜像隐喻的思辨运用与解释学运用的差异,强调了反映理论是辩证法的基础与前提。
-
存在主义救了我[美] 戈登·马里诺 著,王喆,柯露洁 译戈登·马里诺博士真诚讲述了存在主义如何影响他一生的经历。通过学习哲学,他从迷茫的街头少年逆袭成为拳击教练、哲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本书不仅是他走出困境的真实记录,也是存在主义的思想史。通过引用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尼采、萨特、加缪等哲人的金句,他阐述了存在主义的哲学特征和当代价值,以及存在主义如何克服影响人类行为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