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科普勒斯顿哲学史·英国哲学[英] 弗雷德里克·科普勒斯顿 著,周晓亮 译《科普勒斯顿哲学史》是由科普勒斯顿所撰写的11卷本的西方哲学史,其内容涵盖了从前苏格拉底到存在主义各个时期西方哲学发展的脉络,是现代英语学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作者详尽而充满热情的叙述,不仅意图帮助读者获取哲学史的知识,还希望开拓读者的胸襟和视野,增进其对人类理智奋斗的了解和同情,使其更坚定和深刻地掌握哲学的原则。 本书各卷为读者研究特定时期的哲学提供观念引导,其中第5卷涉及17—19世纪英国哲学,特别聚焦于霍布斯和洛克的政治哲学相关思想,二者思想回应了英国内战中的诸多问题,同样也关注到休谟的经验主义。
-
舍斯托夫论西方哲学徐凤林 著《舍斯托夫论西方哲学》为“北京大学人文学科文库·北大外国哲学研究丛书”之一种,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成果。本书概述了俄国哲学家舍斯托夫对十位西方哲学家的评论,包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克尔凯郭尔、尼采和胡塞尔。这些哲学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说和体系构成了西方哲学从古代到现代的基本思想。舍斯托夫从存在哲学和宗教哲学的立场出发,对他们做出的评论和批判,虽然不是全面而客观的研究,但体现出俄国哲学对观念论、道德哲学、真理与自由、知识与信仰等重要哲学问题的深刻体会和独到见解。
-
身体与世界的共构王继 著身体问题是当今哲学、心理学、脑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等各学科领域交叉研究的一个重点。胡塞尔作为现象学的开创者,其身体观影响深远,在现象学运动中如海德格尔、梅洛一庞蒂等人的身体思想都受其影响。《身体与世界的共构:胡塞尔中的身体问题》以胡塞尔的《观念2》为中心,并联系相关文本,逐层阐释身体与自然、心灵、精神世界诸区域的共构关系,由此也将展现出:通常被理解为纯粹意识哲学的胡塞尔现象学,在何种意义上赋予了身体这种“非”纯粹意识之物以基础性地位。
-
东方哲学 第十三辑邓辉 著,邓辉 编《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东方哲学》以“在中国”的各种“哲学”形式为主要内容,包括东西方哲学、经学,古代哲学与近现代及当代哲学,伦理学、政治哲学、形而上学、中西比较等广泛的研究领域。
-
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张波波 著《理想国》第一卷作为整部《理想国》的序曲和提纲,揭示了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关注,它既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野,同时又在神学、哲学、政治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苏格拉底对正义之定义的一贯寻求。《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第一卷研究》以“《理想国》主要是一部伦理著作,而非政治著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翻译与哲学问题解读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释这一卷在《理想国》中的意义,并尝试说明:柏拉图对于正义本性及其内在价值的说明虽然未必能真正说服彻底的道德怀疑论者,但是依然有哲学上的思想闪光点。对柏拉图而言,一个人功能的实现足以保证其幸福。正义作为人的美德或功能,是灵魂的整体统一品质,是秩序与和谐;而不义则是其反面,是城邦或灵魂的某一部分对其他部分的反叛,是低级部分对高级部分的不当统治。进言之,正义是灵魂的健康与和谐,不义则是它的疾病与混乱。正义的人首先意味着在自身内部协调灵魂的三个部分,形成灵魂的优良状态,使其拥有者幸福。这样,柏拉图便向他的读者成功证明了,正义对其拥有者的灵魂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好,比不义更可取。
-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徐强 著《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旨在为魏斯曼在分析哲学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辩护:魏斯曼对理解维也纳小组发展历史、小组成员与维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哲学对话与争论具体立场的重新理解有重要帮助;魏斯曼为“中期”维特根斯坦阐释的文本对于当前阐释者有关“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具体发展和演变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内容。全书有三条主线:“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论证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理论背景:对维特根斯坦、魏斯曼和维也纳小组成员在1930年代互动的历史考察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史背景: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具体阐释与发展是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
蓝色人生[法] 马丁·斯蒂芬斯(Martin Steffens) 著,杨亦雨 译没有任何人能够逃脱命运的考验。磨难总是在不经意之间降临,让人手足无措。所有人都梦想拥有玫瑰般的人生,在生活中,却常因碰壁而浑身淤青。这是否才是生命真实的底色?在这本以人生为主题的哲学著作之中,马丁·斯蒂芬斯着力描绘生活的考验与磨难,告诉读者如何渡过难关,寻找痛苦背后的生活真谛。本书对于人们重新思考和面对人生的各种坎坷,具有积极的启发意义。
-
经济的未来[法] 让-皮埃尔·迪皮伊(Jean-Pierre Dupuy) 著,解华 译《经济的未来》认为经济学思想是失败的,它取代了政治,却无法履行其职能:政府沦为市场的奴仆,当今社会不再有未来。作者从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出发,结合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在资本主义发展中的作用的论述,揭露了用物来代替人进行管理的做法的弊端,认为应当恢复政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而这正是可以引导人们走出经济骗局的方法。
-
君子不器徐昌盛 著《论语》是中国重要的典籍之一,历来的研究和解读汗牛充栋,本书在继承已往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分为“人物篇”“文本篇”“流传篇”三个部分。“人物篇”着重介绍孔子家族的由来和孔子的生平经历、学术创获和教育成就等。“文本篇”重在分析《论语》所体现的孔子重要思想,并揭示《论语》的成书过程。“流传篇”重点关注孔子及其学派在后世的命运变迁和《论语》在不同时代的面貌呈现。本书既能融汇古今中外的优秀成果,又能别开生面地有所创造,兼具通俗性和学术性,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论语》精读本。
-
我是谁,或什么[美] 侯世达,[美] 丹尼尔·丹尼特 著“心灵/心智(mind)是什么?我是谁?纯粹的物质能思考或感受吗?灵魂(soul)在哪里?面对这些问题时,人人都会陷入困惑之中。我们编纂此书,为的是尝试展示这些困惑,让它们变得生动鲜明。我们的目的不是要直接回答这些大问题,而是要动摇世人的思维:既包括那些有着严肃坚定的科学世界观的人,也包括那些对人类灵魂怀有宗教或者灵性主义想象的人。我们认为,目前要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我们首先要对问题进行根本反思,然后才能期望人们在‘我’这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上达成共识。因此,本书旨在刺激、扰乱和迷惑读者,让显而易见的东西变得奇异起来,也许还会让奇异的东西变得显而易见。” 出于上述动机,二位主编为本书选文27篇,包含了从科幻小说、戏剧对话到哲学论文多种文体,除两位编者的作品外,更有图灵、博尔赫斯、道金斯、内格尔等重要人物的代表作。各篇文章围绕自我感、精神是否存在及有否特性、身心关系、自由意志、自我意识和“自我”特性等经典问题分类编排,每篇结尾均附主编者的评论反思。选文、反思及二者间的隔空对话,各有精彩与妙趣,对理解相关哲学认知问题、生物问题、人工智能问题等应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