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张波波 著《理想国》第一卷作为整部《理想国》的序曲和提纲,揭示了这部名著的主要内容和关注,它既提供了一个全面的视野,同时又在神学、哲学、政治和道德等多个层面展现了苏格拉底对正义之定义的一贯寻求。《柏拉图论正义与幸福:第一卷研究》以“《理想国》主要是一部伦理著作,而非政治著作”为切入点,运用文本翻译与哲学问题解读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阐释这一卷在《理想国》中的意义,并尝试说明:柏拉图对于正义本性及其内在价值的说明虽然未必能真正说服彻底的道德怀疑论者,但是依然有哲学上的思想闪光点。对柏拉图而言,一个人功能的实现足以保证其幸福。正义作为人的美德或功能,是灵魂的整体统一品质,是秩序与和谐;而不义则是其反面,是城邦或灵魂的某一部分对其他部分的反叛,是低级部分对高级部分的不当统治。进言之,正义是灵魂的健康与和谐,不义则是它的疾病与混乱。正义的人首先意味着在自身内部协调灵魂的三个部分,形成灵魂的优良状态,使其拥有者幸福。这样,柏拉图便向他的读者成功证明了,正义对其拥有者的灵魂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好,比不义更可取。
-
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徐强 著《论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阐释与发展》旨在为魏斯曼在分析哲学史中所具有的重要性辩护:魏斯曼对理解维也纳小组发展历史、小组成员与维特根斯坦在1930年代哲学对话与争论具体立场的重新理解有重要帮助;魏斯曼为“中期”维特根斯坦阐释的文本对于当前阐释者有关“中期”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具体发展和演变的理解与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内容。全书有三条主线:“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延续性的论证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理论背景:对维特根斯坦、魏斯曼和维也纳小组成员在1930年代互动的历史考察是重估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哲学史背景:魏斯曼对“中期”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具体阐释与发展是魏斯曼哲学重要性的具体体现。
-
幸福的智慧罗素 著,傅雷 译《幸福的智慧》为我们分析了不幸福的原因、幸福的原因,并告诉我们该如何走上幸福之路。在书中,罗素不依任何高深的学说,而是把一些经由他自己的经验和观察证实过的通情达理的意见归纳起来,制作出一张良方,希望无数对生活感到困惑和郁闷的男女能够在此找到医治良方,变得更幸福。
-
思考的智慧帕斯卡 著,郭向南 译《思考的智慧》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书中关于宇宙、社会、人性、信仰与生命的意义的阐述,敏锐独特,充满哲学思辨的魅力和激情,深深触动每个人的心灵。近400年来,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读者,都从中受益无穷。
-
希腊思想和科学精神的起源罗斑 著本书依据逻辑与历史相一致的方法论原则,从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本质特征出发,对从公元前6世纪米利都学派起到公元529年“雅典学校”被关闭之日止前后一千多年古希腊哲学思想产生、演变和衰落的整个过程作了相当深入、系统的阐述。对一些重要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论述,尤其是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论述,多有独到之处。以古希腊哲学思想的思辨特征和人本主义内容的强调,对古希腊哲学与科学和神学的内在关联的刻画,注重用世界和现代哲学的眼光审视古希腊哲学思想等是本书区别于同类专著的重要特征。
-
友谊责任论[古罗马] 西塞罗 著,林蔚真 译《友谊责任论/西方哲理译丛》采用的是一种对话体的写作方法。在这篇论著中,西塞罗不仅对友谊的社会定义、人文关怀、起源与发展做了详尽的解说,而且还对种种关于友谊的偏见和误区进行了卓有个性的哲理解构。《友谊责任论/西方哲理译丛》闪光之处莫过于对“友谊质疑论者”的哲学质疑。此外,西塞罗还就绝交、忠言、献媚等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详细论说。
-
自然与希腊人 科学与人文主义薛定谔 著本书初版于20世纪50年代,汇编了薛定谔的两本演讲集,包括《自然与希腊人》、《科学与人文主义》,是薛定谔阐释其科学史与科学哲学思想的Z著名的讲演集。在《自然与希腊人》中,薛定谔对20世纪的科学世界图景做了全面的历史论述,从现代科学追溯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最早阶段;在《科学与人文主义》中,他提出了几个基本问题,如科学研究的价值是什么?现代科学成就如何影响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等等。反映了一位大思想家的深邃思想,直到今天仍不过时。
-
伏尔泰文集[法] 伏尔泰 著,蔡鸿滨 译本书是伏尔泰在为卡拉一家申冤报仇而四处活动的同时写成的,描述了让·卡拉斯事件及作者为卡拉斯辩护,为宽容辩护而顽强斗争的英勇事迹。
-
古典学研究刘小枫,贺方婴 著《古典学研究(第五辑):赫尔德与历史主义》收录赫尔德《哲学如何变得更为普遍且造福于民》(苗思萌译)、《绘画和音乐何者影响更大?》(李佳欣译)译文2篇。 专题文章方面,李睿从德语发展史角度梳理了赫尔德语言哲学思想;冯庆讨论了赫尔德文本中的“自然”概念及海德格尔对赫尔德的阐释;胡继华、丁莉探究了赫尔德历史哲学的思想基础。 论文部分,王锐结合儒家均平之道分析了夏震武的复井田之论;傅正以诠释学视野分析了阮元、傅斯年的“性命古训”之辩;文晗考察了1525年德国农民革命背后新的政治思想;田立年解读了尼采的思想舞蹈与重估一切价值的关系。 另有陈建南关于《海德格尔与中国》的书评1篇,商榷沃格林是否陷入了历史主义。
-
哲学思考[美] 戴维·罗克里克 著哲学家与自然科学家同样痴迷并致力于解答自己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后者迷醉于独立于自身的外部世界,而前者则惊异于自身。我们是生来合群,还是独立?一个行为的道德性取决于其结果,还是其它因素?人类追求卓越的标准应该是什么?知识来源于经验主义的感官知觉,还是理性主义的思考?逝者如斯,我们应更关注短暂时间中的永恒,还是永恒存在的光阴飞逝?这些几千年来一直处于哲学争论中心的问题至今仍引人深思。 本书以简单易读的语言为读者呈现了哲学界五个最基本问题的论辩,各章节分别围绕其中一个议题展开,勾勒出各议题核心论点的主线。在作者的带领下,阅读先哲们的著作选段,参与哲学命题的辩论,体会先哲的真知灼见穿越几千年历史对现世的启发。 在这里,你能看到卢梭与亚里士多德短兵相接、穆勒和康德的针锋相对、尼采和孔子的高手过招。读者能通过本书对所谓“哲学史”知识有一点了解,但其最主要的目的却并非系统的哲学教育,而是让读者明白,先哲们与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一样,仍然活跃在今天这个智能手机的时代。将从中所学的哲学思考原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也许便能找到思考、解决问题的新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