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哲学
-
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美] 列奥-施特劳斯(Leo Strauss) 著《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是施特劳斯晚年的作品。通过细读阿里斯托芬的全部11种传世剧作,施特劳斯考察了剧中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托芬的对峙,并证明这种对峙本质上乃是诗与哲学之间的对峙,诗作为另一种智慧,足可以跟哲学分庭抗礼。
-
分道而行[美] 迈克尔·弗里德曼 著,张卜天 南星 译1930年代以来,哲学分裂为两大阵营:在英语世界盛行的分析传统和在欧洲大陆流行的欧陆传统。本书通过一个关键性事件考察了这一分裂的起源:1929年在瑞士达沃斯,卡西尔和海德格尔之间的争论。参加这一分水岭事件的还有逻辑实证主义的代表,维也纳学派的卡尔纳普。 作者解释了哲学分歧是如何与政治事件交织在一起的。海 德格尔和卡尔纳普都将他们的哲学努力与个子的激进社会观相联系。卡尔纳普属于左派,海德格尔属于右派,而卡西尔则属于自由派的共和主义者。
-
思想录[法] 布莱士•帕斯卡 著,尚新 注在《思想录》中帕斯卡尔认为,上帝存在、人性败坏,这是两条根本的宗教真理。否认了其中的任何一条,都会陷入无神论。他把无神论和自然神论看作是基督教信仰的**的障碍。但是,人又不可能通过理性证明上帝的存在。人对宗教信仰的思考只是证明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有限性,它不能证明上帝的存在。理性对宗教无用。人对上帝的关系是信仰的关系,信仰是上帝的恩赐。理性虽然不能证明上帝存在,但可以告诉我们应该选择上帝存在。在人生中对此必须作出选择,必须下赌注。赌上帝存在时,如果上帝存在,信奉上帝的人会获全胜,有无限的收益,会获得幸福。如上帝不存在,也无多大损失。人的理性使人认识到自身处境的悲苦。但这一点并不使人陷入悲观主义,相反,了解到人的悲苦会使人变得更加伟大和坚强。
-
良好生活操作指南[英] 伊迪丝·霍尔(Edith Hall) 著本书借助亚里士多德实践伦理学中围绕“幸福”展开的哲思为现代伦理生活提供建议和启示 。“幸福”和“快乐”这两个词在现代生活中随处可见,在亚里士多德的实践伦理学中,幸福不是客观的福祉,而是持续一生的主观状态;不是生活的享乐,而是实践的智慧。不管每个人所处环境如何,选择变得更幸福是大多数人力所能及的重大责任。通过实现潜能、正确做出选择、产生有效沟通、获得自我知识等实践建议,你能感受到古代智慧为现代生活带来的慰藉。作为仍在延续的人类共同体的一份子,你能感到一种超越了人类死亡和时间的支持和帮助。
-
福柯[法] 吉尔·德勒兹 著,于奇智 译德勒兹与福柯彼此钦佩、欣赏和尊重,在哲学思想上互相依赖。德勒兹写《福柯》就是画福柯,画一幅因死亡而中断了哲学事业的福柯思想肖像。在德勒兹心目中,福柯无疑是同时代最伟大的一位哲学家。德勒兹在评论《知识考古学》时指出,福柯是一位新档案保管员,在评论《监视与惩罚》时说道,福柯是一位新地图绘制者。《福柯》是德勒兹在巴黎第八大学哲学系开设的“福柯专题”课程讲稿。德勒兹的《福柯》是一部没有生平的传记,也是我们最能接近福柯哲学思想的杰作。德勒兹以“陈述”概念为中心,用自己的思想实现了对福柯哲学的回响式重构,阐明了福柯对知识、权力、主体化、人之死的重新诠释,与福柯一起打开了生命和语言的未来之门。
-
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德] 弗朗茨·布伦塔诺 著,溥林 译《根据亚里士多德论“是者”的多重含义》是布伦塔诺的博士论文,在该书的封面上,布伦塔诺引用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七卷第1章中的一句话:“是者被以多重方式加以言说”,这部论文可以视为就是围绕这句话展开论述的。对“是者”的多重含义的讨论构成了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的门槛。通过该论文,布伦塔诺澄清了在亚里士多德那儿“是者”(das Seiende)所具有的各种含义,以及在诸含义中最重要的含义是什么。 该书乃同时代亚里士多德哲学研究作品中的经典著作。
-
观念的力量 知识社会的瑜伽教育[印] 斯瓦米·巴伽南达 著本书从瑜伽哲学和吠檀多哲学的角度,针对当前知识社会青年的观念教育问题,阐述了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生活观念,即强调知识、观念的作用,对人们普遍关心的生活和工作中涉及的健康、道德、价值观、快乐、成功、行动等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
应向花园安放灵魂[澳] 达蒙·扬 著,王巧俐 译在文学史上,花园与写作者之间的关系从来都密不可分。对一些人来说,花园是个工作之余躲清闲的地方;对另一些人来说,是独处的安静顾问。但对他们所有人而言,花园都扮演了某种哲学角色:为他们的思想赋予新的生机。 在本书中,澳大利亚哲学家、作家达蒙·扬,带领我们走近普鲁斯特、卢梭、奥威尔、狄金森、萨特等十三位作家、哲学家,看他们如何在花园、公园甚至是盆栽的滋养中,成为思想的巨擘。
-
实践智慧的探寻邵华 著本书选取西方哲学史上的几位重要人物,以亚里士多德、康德、马克思、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阿伦特等作为代表,考察和梳理他们对实践智慧和实践合理性的理解,澄清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依据实践智慧的观念分析现代社会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该研究表明,实践智慧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实践哲学对实践智慧的反思有助于我们认识实践智慧、培养实践智慧。
-
存在主义理查德·阿皮尼亚内西 著理查德·阿皮尼亚内西以一个个体的典型存在主义式追问作为开端,这就是加缪关于自杀的那个问题:“生命一定值得经历吗?”荒谬是存在主义的核心吗?抑或萨特是对的,存在主义是所有学说中少惊骇、非常严谨的学说?《三联书店·图画通识丛书:存在主义》将深入探索“生存”“存在”这样的大问题,它们只会出现在你生命中非常真诚的那些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