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杨俊一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四大部分。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思维方式、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根据哲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围绕学生及一般读者的接受能力,设计了“案例点击”、“基本理论”、“学术视野”、“问题探索”等四大模块。“案例点击”以生动有趣的相关案例引入理论;“基本理论”简明扼要把基本理论表达清楚,“学术视野”介绍当前理论的最新发展情况,“问题探索”则结合读者关心的问题进行哲学的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2版)》内容新颖,时代感强,理论结合实际,能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和兴趣。
-
《资本论》讲义廖丹清著该书分为二十二讲,阐述了学习《资本论》的重大意义,阐明了学习《资本论》的目的和方法等内容。书后附有经济学硕士研究生1988级至2002级《资本论》课程考试试题集。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陈福生,彭京华,万宗凤主编编写本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获得正确政治观点,使学生获得辨别政治是非的能力,永远具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本书的主要功能是教导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创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旗帜,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按邓小平理论和掌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办事;使学生全面、准确、系统地认识和掌握“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邓小平理论的核心问题,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增强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本书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实现现代化的正确理论。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习题集朱坚强,黄家瑶,杨林林主编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习题编写的基本思路是:以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学习纲要为指导,以国家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的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根本目的。
-
邓小平发展战略研究梅宪宾著<br>本书对邓小平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内容、体系结构等作了论述。分引论和五章。第一章,发展战略的理论依据;第二章,发展战略目标论;第三章,发展战略实现途径论;第四章,发展战略实践条件论;第五章,发展战略进程论。 <br>
-
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李家骥,杨庆旺编著《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选入的18位同志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同志当时或任勤务员,或任警卫员,或任卫士,或任警卫部队的组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乃至更高职务。不同时期职务称呼不同,不同时期职务高低不同,但他们都属于一个系统,即保卫毛泽东的安全,为其更好的工作生活服务。读了本书,人们就会对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及主要人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中,读者既可领略到一代伟人的风范,同时对毛泽东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上下关系也可见一斑。
-
毛泽东评说中国古代散文赏析毕桂发主编毛泽东阅读我国古代散文的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他对《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等历史散文的挚爱已经不是秘密,其他散文,诸如议论、抒情、写景、状物、书信、序跋,乃至宗教经典,也无不饱览,内容涉及政治、军事、哲学、历史、文学、艺术乃至科技、宗教各个方面。现在,,我们把毛泽东在他的文章、诗词、讲话、批示等中提及的、称引的和化用过的古代散文作品汇成一秩,并加以简要注释和说明,这对于了解毛泽东的文化性格和情感世界、对于了解毛泽东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贯彻“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方针,都是有意义的。作为一位伟大革命的毛泽东,他的阅读活动,有同于常人的地方,也有他的特殊之处。这些阅读活动,总是同他的政治生活、军事生涯乃至经济活动,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都发生着或明或隐、或紧密或间接的联系。
-
走近哲学徐水华,钱伟民主编本书是专为在校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扩大大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面,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编写的。全书分共为七章,介绍了哲学的一般问题。
-
邓小平理论概论周兵主编本教材十分注重贯彻党的十六大的精神,在论述邓小平理论体系的同时,注意将党的十六大的新思想、新理论、新内容,尤其是作为对邓小平理论丰富和发展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了详细的阐述,还注意吸收理论界最新的理论成果。因此,本教材具有时代性、系统性、理论性、实践性的特点。在教材的编排上,注意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和重点的突出性相统一,注意联系鲜活的社会实践,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物,力求深入浅出,简明扼要。本教材除了作为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用书外,还可作为各类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辅导教材。
-
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王东,丰子义,聂锦芳主编;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编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向纵深发展,特别是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愈来愈直接参与了我们日常生活世界的构成。科学分析全球化的历史、现状和前景,提出实质性的应对策略,是摆在学术界面前的重要议题。北京大学哲学系暨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中心继2000年召开“《共产党宣言》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之后,2001年9月21-22日又在京举办了“马克思主义与全球化??《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当代阐释”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辽宁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和专家、学者80余人参加了会议。 国内关于全球化问题的讨论,主要围绕以下几个问题来展开:全球化是一种客观事实,还是一种虚构;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中国对待全球化的态度应当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主义的还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其他什么性质的;除经济全球化之外,是否还有政治、文化的全球化;全球化究竟是西方化、美国化,还是中国化、现代化。与会专家学者就这些问题展开了充分的讨论。关于全球性与现代性等问题。与会者指出,现代性是天生的国际派。我们今天讲现代性,必须注意突出全球性和开放性,通过全球性来寻求现代性,又通过现代性来发展民族性。与会学者还指出,全球化作为一种全球普遍的相关性,意味着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明朗化,它可能增强一致性,也可能加剧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只有尊重各国的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承认世界多样性的现实,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才能使全球化达到共赢和共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