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中国式马克思主义概论武警北京指挥学院组编本书主要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编,包括:中国革命胜利的光辉旗帜;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等内容。
-
毛泽东思想概论田军主编本书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里程、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本内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和毛泽东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视觉新、观念新。在教学内容和体例设计上简明扼要,理论讲述层次明晰,突出了成人面授《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特点。
-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郑传芳,朱清主编福建省高校“两课”教材。本书包括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十四章。
-
过程与实在(英)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Alfred North Whitehead)著;杨富斌译编辑推荐:西方思想经典文库第二辑。 本书是英国著名哲学家怀特海的代表作。该书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所谓“过程哲学”思想:宇宙是活生生的、有生命的机体,它处于永恒的创造进化过程之中。构成宇宙的不是所谓原初的物质或客观的物质实体,而是由性质和关系所构成的“有机体”。有机体的根本特征是活动,活动表现为过程,过程则是构成有机体的各元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的、持续的创造过程,它表明一个机体可以转化为另一机体,因而整个宇宙表现为一个生生不息的活动过程。
-
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李家骥,杨庆旺编著《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选入的18位同志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这些同志当时或任勤务员,或任警卫员,或任卫士,或任警卫部队的组长、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乃至更高职务。不同时期职务称呼不同,不同时期职务高低不同,但他们都属于一个系统,即保卫毛泽东的安全,为其更好的工作生活服务。读了本书,人们就会对毛泽东在不同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及主要人员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从中,读者既可领略到一代伟人的风范,同时对毛泽东的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上下关系也可见一斑。
-
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布和,刘荣主编内蒙古自治区高校“两课”统编教材。本书针对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脉相承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论述其主要理论、发展与历史地位。
-
毛泽东思想概论张水利主编1934年夏,著名作家张恨水从北京出发,在郑州、洛阳稍作逗留后,进入陕西,开始了潼关至兰州的西北之旅,《西游小记》从一个旅游者的视角,记述了沿途各地的风景名胜以及民风民俗,可作导游文字来读。《西行杂记》是李孤帆1939年3月至12月在甘、青、陕以及四川的游历笔记,有两点值得重视:一是对西北和成、渝等地的后方抗战情况叙述较详,二是对甘、青一带的藏、回民族风情和宗教问题关注较多。 《西游小记》是中国现代家喻户晓的作家张恨水的游记。“九·一八”日本侵占东北以后,有识之士怀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倡导开发西北,建设大后方,以为抗日救国之基地,于是东南人士纷纷来西北考察。 1934年5月,张恨水携北华美专工友小李,离开北京,前往西北考察,考察活动历时近3个月。张恨水以“西北民生疾苦”作为素材,创作了《燕归来》、《小西天》两部长篇小说,以反映西北大社会,而将西北沿途所见所闻,写为《西游小记》,介绍风景名胜、民生民俗、历史地理,以引起国人对于开发西北的关注。 《西行杂记》是李孤帆以中国银行高级职员的身份,于1934年3月19日至12月19日,在甘肃、青海、四川、陕西等地公干之余的游记,共31节,大体按时间先后排列。书中作者用较多篇幅记述了日本侵略军飞机轰炸重庆、成都、兰州、西安、宝鸡、汉中、桂林的情况,以及当地民众有序疏散、沉着防空的情形。书中还对甘青一带的藏族及藏传佛教、回族及伊斯兰教有着极为详细的记述,举凡寺院、教派、生活习俗等都有生动的记述。此外,书中还对西部的成都、西安、兰州等地的风物、民俗、民众生活等都有细致深入的记述,并对一些陋习予以批判。总之,本书对于认识抗战时期的中国西部社会,编写西部地方史志,都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
毛泽东诗词赏析张荣东,逯雪梅编著本书让读者在连续的历史情境中体会作者的创作心态,从而更好地了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统帅和共和国领袖的心路历程,感受毛泽东政治家兼诗人的艺术与人格魅力。
-
毛泽东评点《智囊》(明)冯梦龙原著;毛泽东评点;中央档案馆整理《智囊》是明末名人冯梦龙所撰,搜集了上自夏商周,下迄明末各色人物以智取胜的故事,所叙大自安邦治国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之道,小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逢凶化吉的聪明机智、为人处事的权变灵活。本书将中央档案馆珍藏毛泽东阅读用过的此书原样影印出版,使读者了
-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主编本书突出了如下特点:把科学的实践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历史观、认识论的整个体系之中,同时坚持科学的实践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没有科学的实践观的确立,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创新,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核心是唯物史观)的创新,实践观也不可能达到更高的境界。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以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不是自我封闭的绝对真理,而是人们在实践认识真理、创造价值、实现社会和自身解放的行动指南。该书努力做到阐明原理既逻辑严谨又通俗易懂,并且注意联系当代新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成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