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研究贺来 著本书分别从马克思哲学观、人的自我理解理论、辩证法理论、实践观点、社会观、价值观以及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形态的探索等具体而重要的理论问题入手,探讨了在这些问题上马克思哲学所实现的哲学变革,所彰显的现代哲学意蕴以及对于推动当代哲学发展所具有的重大理论意义。在探讨中,我们没有采取面面俱到的方式,而是从我们认为具有根本性和关键性的切入点出发,从一些具有重要意义的侧面,揭示马克思哲学对这些问题的理解方式、解释原则和所揭示的理论意蕴,对于今天进一步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发展的价值。
-
新时代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陈胜云 著本书聚焦领导干部这一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研究,采用实证调查与理论阐释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提出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要素,阐释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机内容,总结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基本方式,以及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组织管理机制等内容,并针对目前领导干部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可操作的解决方案。
-
马克思主义政府原理的中国逻辑陈明明 著本书是复旦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工程”丛书之一。本书分析对比了“代议制与代表制”“分权政府与集权政府”“有限政府与有效政府”,在比较意义上,中国政府原理在以上论及的三个方面和西方政府原理构成了对应与对立关系,即和西方政府原理的代议制、分权和有限政府不同,代表制、集权和有效政府构成了中国政府原理的三大支柱;进而指出中国政府的运行植根于且适应于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植根于中国土壤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
-
美杜莎的怪脸及其扬弃黄建都 著本研究是以恩格斯1842-1845年文献为对象所作的断代史研究。本研究所把握到的中心线索是:为何批判私有制——批判私有制的具体图景——如何消灭私有制。支配现实世界的原则并非自由理性的原则,而是利益原则。正是看到物质利益的强大力量以及它反自由平等的本质,恩格斯批判私有制,揭露其“美杜莎的怪脸”。在私有制的土壤上,社会的各个方面——政治制度、经济生活、科技发明、人的价值观以及人与人的关系都处于异化的状态。在此基础上,恩格斯把批判的锋芒聚焦于工人阶级状况。在揭露私有制的种种弊端之后,恩格斯为“真正的自由与真正的平等”寻求出路,他也把这一事业称为“寻求斯芬克斯谜语的谜底”。从主体力量、精神因素、根本动力和现实途径四个方面揭示了这一谜语的谜底。本研究在文本解读和思想阐释的基础上,详尽展现恩格斯早期文献的思想面貌、深邃意蕴、思想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研究薛金华 著本书以制度化为理论视阈,从价值与制度互动关系的视角梳理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制度化的理论构想和实践探索;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价值观制度化的继承发展与守正创新;阐释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理论逻辑;剖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现状与问题及其制度归因;探讨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化的实现路径。
-
欧美左翼学者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甘海霞 著,姜辉 编对资本主义的考察和分析,一直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学科的重要内容。《欧美左翼学者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研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以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为切人点,以时间为主线,在对早期批判思潮以及马克思、恩格斯、第二国际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来欧美左翼学者围绕全球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危机、资本主义逆全球化三个主题展开的批判。从欧美左翼学者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演进中,该书试图探析这一批判理论所具有的价值与局限,探寻资本主义向何处去,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何处去。
-
理论是非辨与析汪亭友 等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著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用大量事实厘清了它们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廓清认识上的迷雾,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著作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思潮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突出学理性、理论性、政治性,既注重梳理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脉络、代表性观点,又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对于政治原则问题、方向道路问题不搞折中妥协,划清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思想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对于学术观点问题鼓励探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袁鑫 著文化哲学就是探讨人类文化的实质、形态、本体论特征以及人类文化创造活动及其发展规律的哲学学说。自然与文化的区分,意味着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自由活动改变了世界,使人类生活于其中的“感性世界”不再单纯地表现为自然演化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日益表现为人类创造性活动的过程和结果,或者说是“文化演进”的过程和结果。这个“感性世界”就是一个属人的“文化世界”。因此,从人类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考察和研究“文化世界”,正是文化哲学的基本立足点。本选题以马克思实践哲学视域中的文化哲学为主题,从五个方面对文化哲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展开研究。绪论部分,主要是对国内外文化哲学的发展状况进行概要性的梳理,并指出当代文化哲学研究所面临的需要进一步深入探索的问题。
-
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初表达黄学胜 著本书通过对马克思重要文献《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解读和思想史解读,认为《手稿》中初步提出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成果形式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真正诞生地。作者认为,《手稿》首次实现了对三大思想资源即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和理性形而上学的批判和扬弃及整合;不仅提出了后期《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理论主题,提前展示了后期著作中的理论逻辑,还表达了最初形态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并在哲学基地上实现了对近代以来的理性形而上学乃至是整个柏拉图主义传统的批判和扬弃,超越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也超越了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论丛 2021年第1期 总第5期唐昆雄,欧阳恩良 著本书以新时代为坐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为理论指导,植根于中国社会现实,关照国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从理论与现实两个维度切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的热点、难点、痛点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观点,对拓展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研究大有裨益。本书是第5期,讨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素质、中国共产党发腐败、民粹主义研究、红军长征中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等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