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理论是非辨与析汪亭友 等 著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旗帜鲜明抵制和批判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为意识形态工作和意识形态斗争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本著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盛行的“****”、“宪政民主”、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社会思潮进行了分析和批判,用大量事实厘清了它们的表现、实质与危害,有助于我们澄清理论上的是非,廓清认识上的迷雾,对于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著作的创新之处,是把社会思潮纳入学术研究范畴,突出学理性、理论性、政治性,既注重梳理思潮演变发展的主要脉络、代表性观点,又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对于政治原则问题、方向道路问题不搞折中妥协,划清它们与马克思主义的界限;对于思想认识问题晓之以理,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影响力;对于学术观点问题鼓励探讨,在切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目的是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
走出人类世宋冰 著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流行加剧了社会撕裂、政治纷争、经济衰退,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焦虑情绪。不同政治理念、治理框架和社会文化心理以及相应的公共卫生危机管理之间的比较、分析和反思充斥各大媒体和学术、政策期刊。然而,值此全人类共同面临大危机之际,我们是否应该更深层次地审视人类的生存状态,以及形成和助推这种生存状态的理念与制度。鉴于此,中外哲学家都呼吁来一场“形而上学大流行”,以唤起人类对自身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反思,“让思想获得集体免疫”。 针对当下人类面临的困境,本书的作者试图回到哲学原点,重新反思一系列根本性问题: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存在形式的关系、高科技之于人类的意义等。 托比·李思深刻认识到微生物与人类同呼吸、共命运的关系,提出我们并非生活在人类世,而是一直生活在微生物世。白书农认为,疫情为人类反思以往的“神本”“人本”文化提供了机缘,人类意识是时候转向对一般生命系统演化规律的探索,并塑造“生本”的思想体系。张祥龙认为,疫情给高歌猛进的高科技狂热打了一针镇静剂,或许“适生”科技才能给人带来长久的安康幸福。宋冰则从中国古老的“生生”观中寻求灵感,结合近年来引发热议的“共生”思想,探索人类与其他存在形式的联系。赵汀阳认为,我们需要一种维特根斯坦式的“无情”反思,从更高的维度重新思考深层哲学概念,他提出苦难问题可能是“形而上学大流行”的一个更好的选择。王蓉蓉和沃思则分别认为,疫情是“道”的时刻,是体悟疫情“病毒经”的时刻。 我们必须走出人类意识上的“错位”,摒弃人类中心主义。同时,我们亟须进行思想转向和“升维”,重新思考幸福、痛苦、自由、生死等我们习以为常的理念和生命实践,寻找从根本上解决人类困境与烦恼的方法和路径。
-
保尔· 拉法格的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周莉莉 著拉法格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同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活动家。他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解释者,为传播和捍卫马克思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他又结合工人运动实践和时代的新特点,为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积极探索。本书稿选择从社会主义的视角来对保尔·拉法格的思想进行考察和研究,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厘清拉法格的思想体系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体系之间的内在理论关联,从而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同时也有助于我们认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关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以便为在实践进程中科学把握和准确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更多的启示。
-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樊伟 著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的教育“九个坚持”之一。本书以此为主题展开研究,认为改革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更加注重教育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必须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必须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必须全面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全书以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为统领,对新时代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系统完整地阐述了关于教育改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以求为推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报告艾四林,吴潜涛 著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连续第7年编写,在业界已经形成一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是教育部社科司重要的工作安排部署;本选题以大量数据调研的方式连续提供全面的、权威的国内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情况;本选题针对数据显示的结果进行分析,提供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在教育部社科司的指导和支持下,对全国高校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报告。报告主要围绕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年度发展概况、教师队伍、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对外学术交流、社会服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7个方面,从数据展示与解读、取得成绩、存在问题、对策建议四个维度进行全面解读。
-
近代中国《资本论》文献集成洪永淼,张兴祥,张远航 著《近代文献文献集成》(一),是围绕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的6个权威译本,经过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的严格的版本校勘后,重新整理影印出版,是一套经典著作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文献包括:马克思恩格斯著、郭大力译的《通信集》,恩格斯著、郭沫若翻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著、刘曼译的《政治经济学批判》,恩格斯著、何锡麟翻译的《提纲》,L·E·闵斯编的《恩格斯论》,马克思著、李季译的《通俗》,总计6册书。
-
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研究徐强 等 著该书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进程,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进路把握人格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脉络,分别选取了不同历史阶段西方马克思主义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论著作为研究蓝本,阐明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成因及其发展变化,并进行细致分析;在流派众多,思想杂陈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把握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主线,进而总结提炼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人格理论。在此基础上,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进行总结和概括,从中找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格理论的发展线索和基本特点。
-
马克思主义信仰研究刘建军 著马克思主义是不是一种信仰?它如何区别于宗教信仰、世俗崇拜以及其他政治信仰?要真正解答诸如此类的问题,就必须从理论上深入思考马克思主义信仰。本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信仰这一根本立场和方向,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展开系统研究,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产生是人类信仰史上的革命”这一重要命题,正确回答了共产党人是不是一种信仰身份,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社会发展和人生指引中起着何种作用,在新时代条件下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怎样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
近代中国《资本论》文献集成洪永淼,张兴祥,张远航 著《近代文献文献集成》(二),是围绕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翻译出版的马克思《资本论》这一经典著作的6个权威译本,经过厦门大学王亚南经济研究院相关专家的严格的版本校勘后,重新整理影印出版,是一套经典著作的重要历史文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文献包括:河上肇著李达翻译的《马剋注意经济学基础理论》上下篇,河上肇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河上肇著的《社会主义经济学》,Ernest Untermann著刘曼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德国柯祖基著的《马克思经济学说》,德国科因著陈宝骅等翻译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日本的住谷悦治著《社会主义经济学史》,苏联萨可夫斯基编的《马克思学体系》,马克思恩格斯著王学文、何锡麟、王石巍译的《政治经济学论丛》,总计12册书。
-
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靳诺 著,刘复兴 编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结底靠人才、靠教育。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教育地位与作用的理论。我们必须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更加注重加强教育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把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必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