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卓新平 编2013年的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研究文丛选编宗旨是反映本学科发展现状,推进学科建设和发展。选文标准仍然坚持兼顾学术性、代表性和党性的原则。入选的文章必须满足较高的学术水准,重点是具有原创的思想或独到的资料呈现;政论文章必须具有代表性且有较大的社会影响;文章的立论不得与党和国家现行的政策法规相违背。选择符合这些标准的文章,并不一定代表编者全都赞成其观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是一门宗教学与马克思主义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也是边缘学科,从事相关研究的人员很少,每年发表的成果数量有限,本年度我们搜集到的成果包括1本专著、1部辑刊和40余篇论文。
-
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生态社会主义张剑 著生态社会主义运动是当代全球左翼中发展较快的一支力量,值得我们关注。我国学界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研究成果丰富。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进行分析和评价是我们的任务。《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生态社会主义/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理论研究工程系列丛书》结合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的方法对其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
-
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研究张笑夷,郑莉波兰新马克思主义在东欧新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中都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形成了以在国际学术界享有很高声望的沙夫和科拉科夫斯基为主要代表,以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为基本理论定位和价值取向的学术群体。此卷以“马克思思想研究”“人道主义思想阐发”“现代性批判”和“历史理论研究”分篇,收录近年来国内学者围绕这四个主题撰写的25篇论文,呈现国内学界关于波兰新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状况和*进展。
-
如何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李冉 等 著2017年11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专题课。2018年9月,教学团队成体系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课程,同年10月在中国大学生慕课平台上开设国内首门同名网络慕课。为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精准回应学生的理论需求和思想困惑,课程教学团队坚持问题导向,精心挑选100个疑难问题予以解答,努力做到政治性和学理性的有机统—。《如何何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疑难问题与教学解析》是一套系列教学辅导读物,共分五辑陆续出版,本书是这个系列读物的第一辑。
-
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焦成焕,李梁 编《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丛书》系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辅导用书,设“学习提示”“试题训练(含参考答案)”“延伸阅读”三大板块。“学习提示”根据教学大纲并以2018年版教材为基础,就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试题训练”是为学生在课内外预习和复习提供练习资料和参考答案;“延伸阅读”主要针对学生如何利用所学理论进行实际应用而设定。《新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与辅导/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导丛书》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传播和守望马学春 著《传播和守望: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从传播发展到教育守望、从抽象理论到融合实践的系统化研究,力图回应新媒体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导作用、巩固指导地位提出的更高要求、更高标准和更为迫切的呼唤。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研究王海军 著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伟大事业。进步知识分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编译马列经典著作,创造性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探讨关乎近代中国革命和社会发展规律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本书以1919—1949年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和传播为对象展开系统研究,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编译与传播社会历史条件、主要历程、重要特点及历史作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力求廓清其编译与传播脉络,分析编译与传播特点,梳理编译与传播途径,总结编译与传播经验,进而揭示其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历史作用和当代价值。
-
《反杜林论》学习笔记文选德 著《学习笔记》稿是作者文选德研读恩格斯经典著作《反杜林论》的读书笔记。为了纪念恩格斯这位和马克思一样雄踞人类思想高峰的马克思主义“老祖宗”,作者重拾20世纪70年代曾经多次研读的经典《反杜林论》,再次重温这部被称作马克思主义百科百书的著作,认真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了帮助读者阅读理解,作者逐段加以解读和说明,是一部教案式的学习笔记。
-
资本逻辑与生态文明王传玲,杨建民 著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从资本逻辑的视角阐明生态危机的产生和根源、资本逻辑与生态危机的辩证关系,对生态危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论证;同时,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视域下深刻阐述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以及存在的争议,从而继承与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另外,对现代化演进及工业化进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梳理,又阐述了资本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就如何建设生态文明、走出资本的生态悖论、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奋斗目标提出具体建议和措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和模式的实现提供理论参考,为最终实现生态文明与资本文明和谐发展提供新思路。
-
回归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的实践基础李馨宇 著党的大会提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马克思关于意识形态的原初定义中,是彰显着虚假和真实的两极张力的。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在理论上表现为特定阶级的根本利益,社会形态的变革伴随着意识形态的变化,这是利益要求使然。在马克思看来,意识形态之所以会“虚假”,就是因为阶级利益作为一种特殊的集团利益,只有在革命期间才会与社会普遍利益相契合,因而是短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