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通关宝典王吉 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通关宝典》为考研名师王吉老师编写,适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考研。 本书分为原理篇和著作篇两部分。原理篇又分为专题讲解与真题实战两个版块,每一章的知识点讲解之后紧跟着真题,便于考生在学习完知识点之后及时通过真题进行巩固自测,以真题记忆知识点,掌握答题思路。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重难点,王吉老师亲自录制了讲解视频,力求学生能够学懂弄通。本书的著作篇部分,精选了七部考生需要掌握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并结合专业课的命题要求,对主要内容进行了讲解,使学生通过对马列原著的学习,能够用更专业的语言答题。
-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2021年第1辑 总第27期汪信砚 著《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是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践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学术集刊,主要刊载反映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最新成果和前沿动向的文章,包括论文、译文、前沿评论等,常设栏目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等。本书为2021年第1辑。
-
德里达解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研究孙全胜 著本书在分析论证相关解构思想基础上,通过解读《马克思的幽灵》,认为它是德里达在东欧剧变后,用解构的方法对如何继承马克思思想遗产的思考之作。本书详细分析了《马克思的幽灵》的成书背景、内容及当代价值,认为其研究对象是马克思主义,它的成书背景是东欧剧变及之后的“混乱时代”,它的目的是要求人们继承“好的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的批判精神和“弥撒亚精神”,以建立一个公正、民主、宽恕的“新国际”,从而唤起人们对现实的批判和对更美好的生活的追求。它的价值就是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时代意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出场提供了路径,因此,德里达对马克思“幽灵”的论证,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当代价值的肯定。
-
《资本论》的历史辩证法研究付泽宇 著《资本论》的哲学思想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研究领域,在《资本论》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辩证法思想。本书深入挖掘《资本论》中的历史辩证法思想,分为五章:“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形成过程”“批判性与历史性:《资本论》中的方法论自觉”“具体辩证法:资本主义社会运动的特殊逻辑”“资本辩证法:资本逻辑视野中的社会历史运动”“总体辩证法:历史进程的普遍逻辑”。力图从社会有机体、社会结构辩证运动、主体与客体辩证规律、资本逻辑与历史逻辑、拜物教批判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角度呈现历史辩证法发展的过程,为我们研究《资本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提供了新视角,同时也为探索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规律提供了重要分析方法。
-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 著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于1920年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系统地引入中国,并对此后中国的革命、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此次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礼盒装)》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陈望道译《共产党宣言》影印全文和有声书灯。其中,有声书灯则既可以播放陈望道译本全文音频内容,也可以作为阅读灯使用,便于读者听读和欣赏,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具有一定收藏价值。
-
当马克思遇见新时代祝和军 著马克思主义作为诞生于19世纪的学说,如何能够指导今天的实践? 今天,马克思主义作为信仰何以可能?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困境在哪里?如何应对? 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区别在哪里? 马克思为什么把历史科学视为“唯一的科学”? 如何到生命运动中去理解和把握辩证法? 中华文明有哪些独特魅力?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实现会通与融合? 时至今日,我们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指明的时代中。本书在精炼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内涵的基础上,将理论与实践、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运思方式对上述时代课题和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既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也进一步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持久影响力。 本书立足于中国文化所塑造的我们的“此在”性,把一种文化眼光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内在地融合起来,以学术的方式讲政治,深刻回答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
-
信仰的光芒秦明 著本书以毛泽东亲自创建和始终关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和发展的历史事实为线索,通过大量西电人的亲身经历,探究这些口述历史背后的感人细节,以故事的方式回顾和介绍了这段难忘的历程。全书分为“瑞金”“长征途中”“延安”“张家口、西安”四个部分,详细讲述30个毛泽东与西电的小故事,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对于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本书主要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师生、校友和关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社会各界人士了解、学习校史而编写,亦可为红色文化研究、宣传、学习者和广大教育、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
-
马克思与孔夫子何中华 著马克思主义何以能够来到中国,并在中国大地扎根、发芽、开花和结果?马克思主义同儒学会通的历史条件和机缘是什么?两者融会贯通的内在根据和理由究竟何在? 本书以马克思与孔夫子自晚清特别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中国的相遇为主线,通过特定历史语境的还原和追溯,试图从哲学观念、文化原型、精神气质等层面,多维度地揭示这种相遇的内在可能性及其学理依据,以期更深层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 本书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虽然在自觉的层面更多地表现为冲突,但在无意识层面却更多地表现为融会贯通。本书主要从运思方式、历史观、自由观、实践观、真理观等多个方面,从对历史本真性的敞显、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洞见、对人性超越性的指认、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追求等不同维度,探寻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相会通的内在理由。 本书考察了马克思主义与儒学会通的历史文化条件和契机:前现代的儒学与后现代的马克思主义,有其否定之否定意义上相遇的机缘;中国文化与欧洲大陆文化之间的亲和性,也为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会通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近代文化遭遇后的严重受挫,“一战”所暴露出来的西方文明的局限,使中国人对东西方文化产生了双重失望,这是马克思主义作为第三种可能性被中国人选择的重要历史原因。
-
马克思的现实观李昕桐 著在马克思的著作中,“现实”可以作为支配性概念,并在马克思的语境中具有特殊内涵。它经历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现实性”思想的扬弃,又经历了马克思自身思想的演变,它与诸多概念譬如“生产”“劳动”“实践”“运动”“过程”“社会”“历史”“人”形成相互关联,在共同阐释中建构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并确立了以此为核心的内在结构和思想原则。本书围绕“马克思的现实观”,详细论述了马克思现实观的理论渊源、逻辑线索、内涵方法、理论及现实意义等,以及马克思的现实观对中国国家治理的启示。
-
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研究熊玉先 著本书运用了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历史与逻辑、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并采用了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从思想史的角度,研究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的思想来源、形成过程以及基本内涵;从动态的角度实证分析了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的时代背景、演变历程、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汲取的经验与启示,提出了新时代解决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中国化存在收入差距问题的对策思路和具体设想。本书对于党政部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和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也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本书有着鲜明的问题意识,在一些问题的论述上有一定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