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价值形式、国家衍生与批判理论李乾坤 著在当代思想史的地图上,多条线索都指向了发生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联邦德国的一个理论运动,这就是由阿多诺的弟子巴克豪斯和莱希尔特等人开拓的“新马克思阅读”(Die Neue Marx-Lektüre)运动。新马克思阅读这一理论运动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孕育中破茧而出,其主要理论研究对象,就是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特别是价值形式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对资产阶级国家研究的“国家衍生”(Staatsableitung)论争。围绕着以上主题,在联邦德国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及整个70年代,一大批年轻学者聚拢起来,形成了以法兰克福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两个中心。发生在德国的这一直接面向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研究的新马克思阅读运动,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已经在欧洲学术界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思想史事件。
-
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及应用贺佃奎,徐满泽 编本书从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入手,分类研究了各个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思维方法细化、具体化,便于学习和应用。这些思维方法从大类上分为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唯物辩证法思维方法、认识论思维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法以及科学研究方法。每一个大类里面又包括各个具体的思维方法。而对每种思维方法的研究和论述,本书按照基本内容、应用要求、应用举例、能力培养、使用条件及应用范围、问题与思考的逻辑结构进行编写。在编写中,力求将每种思维方法的应用要点及可能出现的失误论述清楚。本书可作为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硕士研究生学习“自然辩证法”课的学习指导书,便于他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应用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作为党政机关干部学习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的参考阅读书,从而使他们更好地为中国改革开放建设大业服务。
-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颜晓峰,谭小琴 等著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行在其科学性和真理性,行在其人民性和实践性,行在其开放性和时代性。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继续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本书围绕“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为基本依据,联系170多年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结合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实践成就,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述,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实践证明两方面论证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并回答在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问题上的疑问和责难,从而为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提供理论支持。
-
景观社会中的异轨与突围刘冰菁 著居伊·德波,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研究中许多学者挥之不去的思想他者。德波的美学政治实践、情境主义国际与1968年左翼运动、景观社会批判、综合景观理论等,都成为了这批在1968年左翼运动中成长起来的学者不断回溯的主题。然而,在我们过往关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理论的过于聚焦化的研究中,而对其景观社会理论也由于缺少思想史谱系的回溯,而被视为是从天而降的作品,全景式的德波思想形象恰恰被遮蔽了。因此,本书正是要从德波所处的现代资本主义统治的激烈转型的时代背景出发,以其一生写作的文本群为基础,来提供一扇踏入德波激进哲学全貌的任意门。
-
重写现代性郑劲超 著本书主要研究利奥塔这位20世纪的法国哲学家早中期的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及其转变的过程,从二战后到1970年代这段期间里,利奥塔的思想经历了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后现代思想的转变。利奥塔首先是从萨特和梅洛-庞蒂的现象学解释进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逻辑,也就是试图在苏联马克思主义之外寻找资本主义批判的道路,此时现象学、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利奥塔那里微妙地结合在一起。作者在法国历史和思想情境的研究和对利奥塔文本的细致考证的基础上,说明利奥塔如何在动荡的现实和思想潮流中一步一步地走向后现代思想,与此同时,他又如何一步一步地远离他一开始所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批判逻辑。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研究任平 等 著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创新之源。伟大变革时代总是伴随着伟大思想的创新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已历40年,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不断取得新进展。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我们以方法论自觉即用范式图谱深描在改革开放伟大时代中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学术史,是当下我们面临的重要现实问题和重大理论课题。本书从方法论的自觉出发,运用范式图谱这一创新方式来展开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考察、梳理和探讨,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本文献学研究范式、对话范式、反思的问题学范式、部门哲学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出场学研究范式等,并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学术史的范式图谱演化,反思和展望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协同创新体系。
-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 著《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是由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的学术丛刊,现已被收录为CSSCI来源期刊(集刊类)。《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以关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新动态,加强国内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交流与合作,促进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发展为宗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学术性和思想性并重,倡导从哲学、社会学、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人类学、心理学、美学和文艺批评等专业的角度展开对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研究。
-
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黄念然 著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民族化、时代化、实践化和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中国形态的历史进程》论证了这一建构过程的三个基本逻辑环节:一是探索与坚持。即通过艰苦的译介与努力的传播,学习、宣传、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基本原理,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文艺工作者的头脑,并在理论探讨与文艺实践中以正确的态度加以坚持和运用。二是结合与转化。即把马克思主义文艺原理同中国文艺实践相结合,突出强调它对中国文情的实践性和针对性,并实现理论风格的空间转换和理论应用的时间转换。三是发展与创新。即基于对文艺实践的深度追问,对文艺理论的批判性改造,不断践行文艺实践及其理论探讨的历史性反思,不断解放思想,进行理论创新,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
-
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问题研究张静 著19世纪四五十年代至19世纪八九十年代,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形成、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也是他们领导靠前工人运动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俄国问题从早期的初步研究到后期的深入思考,成为他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文章不仅与俄国政治活动家相关,而且一些文章和著作就是对他们之间的通信、对话和论战的回应。因此,本书以马克思恩格斯对俄国问题的研究为线索探究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思想进程。以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思想家、俄国政治活动家对话的视角研究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的思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厘清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长期以来被忽视的历史人物和理论问题,同时以马克思恩格斯与俄国政治活动家的思想交集和文本关系为线索探究马克思主义俄国化的思想进程,因此在马克思主发展目前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理论意义。
-
中国为什么还需要马克思主义陈学明 著本书是一本理论专著,是在2013年首版基础上的再版。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实际上,还有一些人对当今中国是否还需要马克思主义存在着诸多疑问。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动摇我们对共产主义信念的坚持。本书围绕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十大疑问,进行释疑解惑的理论梳理,并作出通俗生动、充分说理的回答,以期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真面目,进而坚定我们的选择。本书首版荣获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本次修订,作者将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和应用进行补充,凸显本书的时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