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结论的时代化观察宋萌荣 著本书从考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进程、现阶段主题,探索超越资本主义、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联系切入,着重探讨和阐明了全球化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矛盾变化为超越资本主义的人类新文明成长提供了条件,马克思主义关于超越资本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在当前面临的新课题、新发展,以及全球化条件下中国探索新文明发展道路的规律与启示。不断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化,同时阐明中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发展道路及未来走势,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
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实问题研究董德福,李丽 主编本书是一部新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材,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为理论依据,聚焦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前沿、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论、马克思主义民主观、马克思主义空间理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城乡融合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的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等内容,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当代价值是什么、我们今天为什么需要马克思主义、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新时代如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等当代大学生较为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书努力体现政治性与学理性、理论性与实践性、历史性与现实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尝试将学术话语转化为教学话语,具有一定的学术创新价值和教学参考价值。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与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研究鲁路 著本书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传播史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丛书的主要内容系衣俊卿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内外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0ZD&056,该项目已于2018年在国家社科规划办顺利通过结项)的结题成果。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的观念与文献收藏的历史,第二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编辑史,第三篇为《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准则及其版本编辑特点,第四篇为中国的经典著作典藏成果(以中央编译局为例)。
-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及其当代发展崔三常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文本研究,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这一问题展开对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论述。本书的主要工作包括追溯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渊源,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价值思想的理论地位,分析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当代价值等。 本书系统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从哲学转向经济学,又回到哲学的过程。本书概括出马克思的价值思想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本书从整体性视角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价值一般问题的哲学思考、对人的价值现实社会分析和人的价值追求三部分组成。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价值问题,分析了马克思价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
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李维意《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24)。构建马克思空间哲学是回应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空间转向”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需要,也是破解现实空间问题、重构全球社会空间关系的需要。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奠基性、原创性和革命性贡献。本书对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理论重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共引言、第 1—6 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主要是介绍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理论重释、现实价值、文献综述和创新之处;第 1—6章包括: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社会空间本质论、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社会逻辑、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马克思对资本空间化的剖析与批判、马克思对劳动空间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结语主要是阐明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出场方式,包括回应西方“空间转向”的理论出场方式和破解现实“空间问题”的实践出场方式。
-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王艳 著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对于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承担着对各种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任务。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也要指导实践。本书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历史演进,对其面临的当代挑战做出时代解读。观照党的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
《德意志意识形态》关键词谱系化研究陈冬生 等 著本书基于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世界历史”“现实的个人”“实践”“人的解放”等关键词,以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为基本架构进行多层次谱系化研究,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置于自然、社会和精神的三元结构底层逻辑,揭示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历史唯物辩证法,力图贯通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贯通存在论、认识论和价值论,贯通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旨在为新时代的通识教育提供一种哲学新综合。
-
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田毅松马克思认为,教育包括精神教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其中综合技术教育是重点。综合技术教育既继承了启蒙精神,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批判了现代性的弊端,试图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的教育目标是双重的,它既要恢复人的自由个性,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自由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自由丧失问题;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人格分裂及其意义丧失问题。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具有范式转换意义,在理论上,它使教育哲学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在实践上,它直面了社会理性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强调了科技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本书将题目严格限定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目的就在于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梳理和廓清如下问题:即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有,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最能够代表他的教育思想的应该是什么?最后,为什么这种教育思想对于马克思而言最具代表性,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作者力图聚焦于马克思独特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方式来呈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
马克思自然范畴的本体论解读郑丽娟 著本书系统阐释了马克思自然范畴的本体论意蕴和内涵,揭示了人与自然及其关系在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生成与源初关联,旨在呈现人与自然的本真存在与交融共生关系,反思当下自然异化与生态危机的实质,昭示人们敬畏生命、尊重自然,生态审美地生存,诗意地栖居。本书政治方向正确,学术观点理性,文字流畅优美,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领域的新颖之作。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刘卓红 著本书旨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为基础,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实践,以21世纪世界与中国“两个大局”为背景,全面深入探讨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时代命题。书中以研究马克思主义时代观为线索,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时代之声、关注时代主题、解决时代问题,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的理论创新和实践贡献。通过深入研究,揭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时代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观在21世纪的新成果、新理论、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时代观的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