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地理与人口国情调查实验杨海挺 著本书全面论述了西南联大在云南的地理与人口国情调查实验的情况。上编是对西南联大地质地理气象学系地理学组师生进行的地理国情调查的研究,主要有鲍觉民指导的环滇池区域土地利用调查,张印堂主持的滇西经济地理考察及其边疆经济地理学科的建构;下编是对西南联大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在呈贡县人口普查、昆阳县户籍及人事登记、环滇池区域的户籍示范工作的全面研究。
-
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研究刘真金 著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灵魂与实质。从理论上讲,研究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可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理论支撑,从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从实践上讲,研究马克思人民主体思想,可以发挥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对世界其他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借鉴作用,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马克思早期思想的逻辑发展吴晓明 著本书的主题是马克思早期思想进程的研究,抓住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几个关键概念,如“自我意识”“思有同一”“现实的人”“市民社会”“异化劳动”“对象性的活动”“实践原则”“唯物主义历史观”,阐明了这些概念在马克思之前的哲学家中的含义,以及在马克思自己思想中的演变和具体含义。这部著作在思想史叙述上所采用的方法论,则主要是逻辑的:亦即依据主导概念及相关概念群的递嬗演变,来确定思想史进程的诸阶段和基本性质,并由此来把握居于这一进程中作为枢纽的东西及其变动结构。这决不意味着在哲学立场上屈从于德国唯心主义的“天真假设”,因为已被牢牢把捉住的观点是:尽管思想史进程最为直接也最为切近地关乎理论自身的逻辑及其内在机制,但其本质却深深地根植于现实的历史性实践的进程之中。
-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及其当代发展崔三常本书立足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文本研究,围绕着“如何最大化地实现人的价值”这一问题展开对于马克思价值思想的论述。本书的主要工作包括追溯马克思价值思想的渊源,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发展历程,概括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总结马克思价值思想的理论地位,分析马克思价值思想的当代价值等。 本书系统梳理马克思价值思想从哲学转向经济学,又回到哲学的过程。本书概括出马克思的价值思想始终贯穿一条主线,即探寻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本书从整体性视角系统论述了马克思价值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对价值一般问题的哲学思考、对人的价值现实社会分析和人的价值追求三部分组成。 本书立足于当代中国面临的各种各样的价值问题,分析了马克思价值思想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指导意义。
-
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李维意《马克思空间哲学研究》一书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成果(19FKSB024)。构建马克思空间哲学是回应西方哲学社会科学“空间转向”挑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需要,也是破解现实空间问题、重构全球社会空间关系的需要。马克思对空间哲学具有奠基性、原创性和革命性贡献。本书对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理论重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本书共引言、第 1—6 章和结语三部分构成。引言主要是介绍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理论重释、现实价值、文献综述和创新之处;第 1—6章包括: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社会空间本质论、马克思空间理论的社会逻辑、马克思空间生产理论、马克思对资本空间化的剖析与批判、马克思对劳动空间的现代性批判、马克思空间正义思想;结语主要是阐明了马克思空间哲学的当代出场方式,包括回应西方“空间转向”的理论出场方式和破解现实“空间问题”的实践出场方式。
-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研究王艳 著国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对于加深理解马克思主义和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实践具有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承担着对各种具体实践提供理论指导的任务。理论不仅要联系实际,也要指导实践。本书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历史演进,对其面临的当代挑战做出时代解读。观照党的历次全会精神,进一步研究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有助于我们在实践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作用。
-
马克思主义学刊周洪宇 著本书由部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研究生的论文组成,内容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政教育方面的内容。包括: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探索研究、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探析、中国共产党百年教育方针的历史演进与未来展望、“增长与发展”理念下的经济生态协同发展研究、中国人民从精神被动转入精神主动的历史嬗变、善用“大思政”理念 讲好“冬奥思政大课”、从马克思“美的规律”看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新时代城市社区党组织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断裂还是续延: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转向中的历史方法萌芽、人工智能时代人的解放何以可能、论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现实的个人”概念、国内外关于《克罗茨纳赫笔记》的研究进展评述等。
-
马克思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田毅松马克思认为,教育包括精神教育、体育和综合技术教育,其中综合技术教育是重点。综合技术教育既继承了启蒙精神,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又批判了现代性的弊端,试图实现人的发展。马克思的教育目标是双重的,它既要恢复人的自由个性,又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将自由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自由丧失问题;将全面发展的人作为教育目标,是为了解决人格分裂及其意义丧失问题。马克思的综合技术教育具有范式转换意义,在理论上,它使教育哲学实现了从思辨哲学向实践哲学的转变;在实践上,它直面了社会理性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强调了科技在社会中的作用,能够为当代教育实践提供指导。本书将题目严格限定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目的就在于通过“回到马克思”,来梳理和廓清如下问题:即马克思到底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如果有,那么他的教育思想到底是什么?或者说,最能够代表他的教育思想的应该是什么?最后,为什么这种教育思想对于马克思而言最具代表性,这样主张的理由是什么?通过对上述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作者力图聚焦于马克思独特的教育思想,并通过哲学和社会学等研究方式来呈现关于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
-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王杰 著,王杰 编《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是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中心,兼及东西方美学和美学史研究的集刊,每年出版两期,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每一期根据本年度的学术热点和动态开设相应主题栏目,通过组稿来讨论相关议题。基本内容含括:马克思主义美学原理、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当代美学基本问题、审美人类学等研究领域。本书选刊了“第九届国际马克思主义美学论坛”的相关论文,包括国际有名的神经美学之父萨米尔·泽基等国内外学者共10篇会议论文。在“中国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核心栏目,刊发了有名美学家周来祥教授的遗稿《在矛盾、冲突、激荡中追求着和谐》,以及年轻学者周纪文、朱玉杰的纪念文章。本书还探讨了新技术和新媒体全面影响当代艺术生产和审美活动条件下的新的审美现象。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专题教学设计张冠军 著,张冠军 编作为教材配套的教案设计类参考书,本书紧紧依据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马工程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教材编写,在编写过程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突出了内容、案例和语言的时效性和正确性,确保把党中央、习总书记的关于建党百年和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等**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去;2.突出了教学过程的互动性,确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与学生互动的设计,把学生拉入课堂拉入教学,有利于开拓教师教学思路和教育理念,取得良好教学成效;3.突出了教案教学设计的问题意识,一方面据此建立了通畅的教学逻辑,另一方面则有助于教师组织和开展教学,问题意识也有助于对学生产生吸引力;4.教学版块设计合理,总体上遵循教材十四章内容的安排,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优化,避免教学内容面面俱到、缺乏重点,同时又建立了板块间较为通畅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