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毛/邓经典理论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范畴研究侯衍社 等 著本书力图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有机统一的高度系统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通过细致入微地系统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个基本范畴的理论基础、发展历程和理论内核,从学术理论的高度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的科学性、创新性、现代性,以及它在当今全球文化价值观领域竞争的制高点地位和引导性价值,对于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价值体系的学术研究、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研究、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
论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体系卓新平著本书对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体系加以探究,在其学科体系中论及宗教史学、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宗教政治学和宗教文化学这五个分支学科,在其学术体系中论及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无神论和宗教社会批判这四种学术理论,在其话语体系中则讨论了“宗教”“神明”“拜物教”和“异化”等核心话语。
-
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伦理向度研究牛小侠 著随着人们对社会政治正义问题关注的日益凸显,政治伦理学成为学术界颇为关注的热点论域,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马克思实践哲学蕴含的伦理思想,挖掘马克思实践哲学的经济正义、制度正义和社会正义等等。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项目——“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伦理向度研究” 的结项研究成果,作者在研读经典著作文本与吸取国内外学术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紧扣马克思“实践哲学”,从伦理向度展开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伦理内涵、特色的梳理和探讨,不仅考察了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伦理向度产生时代背景,而且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人伦道德诉求、社会伦理价值的诉求、自由追寻、正义追寻、“幸福生活”的渴望进行阐发和剖析。
-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研究姜帆,詹春容,田少卿 著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各有其特定的内涵与主要特征,但相通的文化内核、相似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契合的人文精神、相似的理想追求等,使它们逐渐走向融合共生。在回顾二者融合的历史进程中,不仅能梳理总结出丰硕成果,也能在透视文化发展中收获宝贵经验并进行文化反思。本书正是在深入系统地总结二者融合的重要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探索出二者融合的主要路径和关键环节,为目前的有关研究提供了新方案和新思路。
-
新时代语境下的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研究张国顺本专著主要研究内容包含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理论来源、发展轨迹、内在结构及其新时代的价值。通过运用比较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后思索法等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整体逻辑,澄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传统幸福观和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实践历程阐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幸福逻辑。在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中致力于建构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幸福论体系。
-
转型经济学[加]罗伯特·阿尔布瑞顿 著,李彬彬 译近几年,国内《资本论》研究越来越热,教育*和国家社科基金的很多重大重点项目都与《资本论》研究相关,相关研究论文、专著,以及高校中硕士博士论文,《资本论》相关研究也呈逐步上升趋势。本丛书是作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的辅助成果,作者团队在研究过程中搜集了大量的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前沿论著,挑选其中的学术精品,汇编成书,拟于2020年交稿,2021年出版。 “《资本论》研究前沿译丛”围绕《资本论》研究相关议题,以学术研究的视角,汇编国外学界《资本论》研究的成果,对于开拓国内《资本论》研究视域,推进当前国内《资本论》研究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回到原生态宫敬才马克思经济哲学客观存在于马克思文献特别是政治经济学文献中,是介于马克思哲学和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之间的边缘性、交叉性学科,有自已相对固定的研究对象、内容规定和研究方法。本书以文献实证、理论逻辑分析、方法论真相还原和思想内容比较等方式证明,马克思经济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研究不可或缺且无可替代的思想资源。
-
马克思对人类学哲学的理论开辟邵然,苗启明著暂缺简介...
-
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研究梁工本书对国外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首次予以宏观概览,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与圣经的关系切入,探讨了马克思、恩格斯以及20世纪以降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圣经的观察和思考,继而论述了国外政治—经济视野内及文学—审美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圣经批评、唯物史观论域中的《希伯来圣经》和《新约圣经》、诸多杰出学者异彩纷呈的新颖创见,尤其分析了哥特瓦尔德在《亚卫的众支派》中对传统释经学的挑战,及其对古代以色列社会所做的极具创新价值的理论剖析。
-
张静如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贡献王中平 著本书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对著名中共党史学家张静如先生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的总体性认知、马克思主义相关范畴(生产力、社会现代化、社会意识、人民群众等)的创新性解读、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性诠释,及其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创建中共党史学“中介理论”等学术贡献进行梳理,呈现新中国培养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理论建树与学术特色。本书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及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