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
朱子文化大学读本廖斌暂缺简介...
-
朱子语类汇校[宋]黄士毅 编,徐时仪 杨艳 汇校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九函,四十二册,一百四十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本书以徽州本为底本,汇校成化本等诸本,将成化本无而底本有、底本有而成化本无,以及二本皆有而顺序不同者一一校出,供学界研究参考。本书首次出版于2014年,推出后,受到学界与大众的好评,今次推出新版修订本,对全书标点作整体修订,并增补了515条校记,以更完善的形态面世。
-
先秦诸子与中华民族精神康中乾著本书以先秦诸子思想为标的,比较详细地厘析了其中所孕育、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如对儒家心性论与中华民族的伦常之道、道家“道德”论与中华民族的立世之道、庄玄禅的生命体悟与中华民族的生活之道等民族精神的发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之所以能够被孕育、滋生,并茁壮成长起来,是因为它有自己深厚的哲学根基和肥沃的哲学土壤,因此本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哲学底蕴也进行了探索和发掘,考察了其形而上的本体论维度。
-
收拾精神,自作主宰杨柱才,张新国 主编本论文集在会议论文基础上结集而成。与会议主题一致,本书以“心学的传承与发展”为总主题,此处“心学”有指作为义理内容者,也有指作为方法形式者;既有将心学与狭义的理学融贯起来进行描述,也有将作为哲学的心学与作为文化的人心的意义进行对比诠释;既有脉络化的时间理路梳理,也有注重立体性地把握心学的意义者。在总主题之下分设“心学与经学研究”“心学与理学研究”“心学的多元开展”“心学的比较研究”“心学传承与发展”5个分主题,共收录4篇贺信以及与上述主题密切相关的55篇论文,以飨读者。
-
人与世界杨国荣本书通过对“事”的多维度考察,展示了把握现实存在的独特进路,在扬弃思辨的形而上学和形式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使以真实存在为指向的形而上学在新的形态中得到延续。从总体上看,本书可以视为建构中国自主的哲学知识体系的具体尝试。
-
《礼记-乐记》《声无哀乐论》注译与研究蔡仲德 著本书初版名为《注释与研究》,于1997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书局再版,与原版相比,篇目做了调整,内容更加集中。本书收录了作者对《礼记·乐记》《声无哀乐论》《荀子·乐论》和阮籍《乐论》的原典注译,及相关的代表性论文,以探求中国哲学中的音乐美学思想。其中,对比研究了《乐记》与荀子的乐论思想、嵇康“声无哀乐论”和阮籍的“乐论”思想,集中展现了先秦、魏晋时期的礼乐文化。
-
四书集编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四书集编》,南宋大儒真德秀撰。南宋末期,朱熹已逐渐确立其作为儒家道统的地位,其毕生精力萃于四书,以《四书章句集注》为集大成之作。真德秀以朱子语录附于“章句”“集注”之下,又采二程、张栻等学说,间引他说以相发明,又附以己见,折衷讹异,成《四书集编》二十六卷。其中《大学集编》《中庸集编》为真德秀生前手定,《论语集编》《孟子集编》虽已点校,却尚未成书,由后人汇集成书。《四书集编》全书发挥朱子学说,又有所补充,可视为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之疏解。《儒藏》(精华编)本是《四书集编》的首个校点整理本,采用现存最早的版本康熙十九年《通志堂经解》本为底本,校以摛藻堂《四库全书荟要》本和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校点人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陈静。
-
阳明先生则言王守仁《阳明先生则言》是王阳明语录、文章的精选,由其弟子薛侃、王畿编辑,目的在于以“则言”的形式,在有限的篇幅内,简明扼要地呈现阳明的思想精髓,促进阳明心学的传播。此次整理以嘉靖十六年(1537)薛侃刻本为底本,每则均列注释、译文和解析,对生字难词、人名地名等作了必要的说明,并在尽可能不走失原意、保持原有风格的前提下将原文译为现代文,适当介绍背景、归纳要旨、阐明学理,以备读者参阅。
-
乾坤藏史策郎宝如暂缺简介...
-
《周易》治道研究周克浩 著《周易》作为一部具有深度的古著,一直以来令人产生极大的兴趣。本书对《周易》进行了解码,挖掘其包含的深刻洞见。作者解读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以《大学》“修齐治平”为纲阐述了《周易》如何启迪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本书旁征博引,论述详实,在探讨殷周时期天命观的改变、深刻忧患意识驱动以及阐释道德修养等方面,都为读者带来新的见解和认识。此外,作者还深度解读了《周易》对于家庭治理的一整套理念,其中涵盖了婚姻经营、待人接物、家风涵养等。在治国之道部分,作者分析了国家教育、法治、战争与和平等问题,所展示的深刻见解使读者有豁然开朗之感。总之,这部作品就像是一本《周易》的解读课本,让我们可以理解和触摸到《周易》蕴含的为人处世的逻辑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