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张祥龙 著此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主要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心读过《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或许会强烈感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张祥龙 著此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主要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心读过《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或许会强烈感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
-
哲学的惊奇[瑞士] 让娜·海尔施 著,刘心舟 译书稿是一部写给普通读者的哲学史入门读物。惊奇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能力,它对看似平常的事物提出疑问和质疑。而第一个显而易见的是问题是:为什么有物存在、为什么世界存在?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中,在几千年前希腊诞生了一种西方哲学反思,这就是哲学。 作者以几位西方哲学家为起点,讲述了这种总是被反复提起、不断被重新表述的惊奇的故事。前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伊壁鸠鲁派、斯多葛派、圣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洛克、康德、黑格尔、孔德、马克思、弗洛伊德、柏格森、克尔凯郭尔、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这部哲学史也告诉我们,在现实中,哲学是如何一直存在的。
-
伦理体系[德] 黑格尔 著,翁少龙 译本书是黑格尔在耶拿大学作为编外讲师时撰写的手稿,是黑格尔力图摆脱谢林哲学影响,进行独立的哲学体系建构的最早尝试,对其后的三大《耶拿体系纲要》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它包含了《精神现象学》思想的重要萌芽,并对《法哲学原理》中的“伦理性”概念的体系化建构产生深远的影响,是从历史发生学视角考察黑格尔法哲学的基本文献,是理解早期黑格尔哲学思想的必读文本。本书被西方学界高度关注,卢卡奇、马尔库塞、狄尔泰、哈贝马斯、霍耐特等西方著名学者对其均有深入的研究,并将它作为建构自己哲学体系的重要文献依据。本书分为三部分,按照“自然伦理”“否定伦理”“绝对伦理”形成严密的逻辑论证框架,与《法哲学原理》的“抽象法”“道德”“伦理”的三分法有很强的思想关联性,其“否定伦理”被学界视为是**创造性和革命性的,它很好地实现了从“自然伦理”向“绝对伦理”的过渡。
-
纯粹理性批判 Critique of Pure Reason伊曼努尔·康德 著《纯粹理性批判》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它与《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共同构成了康德思想体系的核心。《纯粹理性批判》简单说就是一本关于形而上学的著作,全书在前言之后分为长短不一的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占全书六分之五篇幅的“先验要素论”,讨论人类知识的源头,即人类认识能力中的先天要素;第二部分是仅占六分之一篇幅的“先验方法论”,关注的是使用纯粹理性及其先验观点的方法。不论是“先验要素论”还是“先验方法论”,两者都是在分析知识源头时以及在探讨所有可能经验时被假定存在的,因而都是先验或超验的。它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全面论证了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的真理性,同时又改变了哲学的研究方法,遵循了数学那样的严格性,使哲学本身以科学为榜样而得到彻底改造。
-
胡塞尔同感现象学研究罗志达 著本书是国内少有的研究现象学之父胡塞尔同感理论的学术专著,系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罗志达副教授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的结项出版成果。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提出同感理论在胡塞尔学说中的定位及其意义;第二部分主要讨论胡塞尔同感理论与身体、处境、意向性、他人身体等现象学的核心概念之间的哲学关系,从而架构起完整的哲学体系;最终部分则对此胡塞尔同感理论作进一步反思与拓展,并阐明其对现今哲学研究的意义。
-
历史哲学[德] 黑格尔 著,王造时 译本书汇辑著名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在柏林大学的多次演讲记录,由其高足爱德华德?干斯教授整理而成。自问世以来,学术界公认为进入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系统的入门书籍;又因原为对应一般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而表述,故体例格式不必谨严深奥的高头讲章,照搬《哲学的传记史》作者鲁维斯所言,此书乃其“生平所读这类著作中最愉快的一部”,而占据全书篇幅甚多的例证解释,对于研究哲学不深的读者也是很熟悉的。其另一个重要价值,就是用一个截然新颖的观点来论列“历史”上各种主要事实,从而使人可能比较顺利地把握住黑格尔哲学的主导概念,再由此带动对该系统各个方面的深入认知。王造时先生的译述,复以平实雅正、忠实本义而著闻。名著名译,洵为一切从事哲学和哲学史研究者的必备经典。
-
快乐的科学[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著,孙周兴 译《快乐的科学》是尼采中期的代表作,科利版编者甚至认为它在尼采哲学中具有“中心地位”,主要是因为它有承上启下的意义。该书主体部分由五部箴言/格言组成,共有383节;开头部分是德语韵律短诗,标题取自诗人歌德的同名小歌剧《戏谑、诡计与复仇》;结尾部分(附录)则是尼采作于西西里岛的一组诗,立题为“自由鸟王子之歌”。从这本书开始,尼采作为哲学家越来越走向孤独,越来越偏离严格学术的方法理想。尼采此时已经形成了成熟的箴言体哲学写作风格,它超越科学和艺术,又将两者合一,构成一种“快乐的科学”。《快乐的科学》被视为《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先声,也是尼采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在尼采的一生中处于中心的位置,它也是尼采采用哲学的叙述方式最成功的尝试。身为哲学家的尼采与科学对立,又以哲学家的身份抗拒艺术,同时也抗拒哲学家的语言。尼采处在艺术和科学的彼岸,为这个主题倾注了持续不断的热情,这部作品正是这种热情的成果。本书提供了一种新的人类精神中关于科学和艺术问题的解决办法,尼采并不是要压抑和抑制科学和艺术,而是将二者置于一个美化的领域使之共存。
-
伦理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德] 阿图尔·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叔本华关于伦理学的两篇论文的合集,即《论意欲的自由》《论道德的基础》,分别是皇家挪威科学院(1839和皇家丹麦科学院(1840)的应征论文。这两篇论文各自独立、互相补足了伦理学的基本真理。叔本华认为对他人痛苦的感同身受即同情心是道德的推动力,从同情出发的伦理学的基本原则是不伤害别人,尽量帮助每一个人,它对应的两大基本美德是公正和仁爱。叔本华把对他人不幸的同情即恻隐之心作为道德的基础,由此将康德的理性主义发展为一种非理性的情感主义。
-
叔本华论生存意欲和死亡[德] 叔本华 著,韦启昌 译主要内容包括:生存意欲的特征、论肯定生存意欲、否定生存意欲的理论、生存意欲的肯定和否定学说的补遗、论生活的虚无和痛苦、论生存的痛苦和虚无、生存空虚说的几点补充、论自杀、我们的真正本质并不会因死亡而消亡、论死亡极其与我们的自在本质不灭性的关系、解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