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从演揲儿法中拯救历史沈卫荣,安海燕 著13世纪初蒙古的崛起及其对欧亚广大地区的征服和统治,一方面改变了世界,另一方面也使蒙古民族脱离了自身原先的萨满信仰,皈依藏传佛教。然而长久以来,藏传佛教在元朝宫廷内外传播的详情却鲜为人知。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传统汉族士人既对藏传密教缺乏基本了解,同时又热衷将其情色/色情化,甚至相信野史,在正史中将藏传密教塑造为一种类似于房中术的“妖术”和“鬼教”。这种将藏传佛教乃至整个藏族社会严重萨满化、色情化的倾向一直延续到当代,甚至影响到西方世界。本书利用近年发现的大量汉译藏传密教文献,通过将其与相应的藏文、西夏文、畏兀儿文等民族语言文献进行文本对勘和深入研究,试图将“演揲儿法”等藏传佛教词汇置于其本来的语言、历史、文化和宗教语境中来理解,恢复元朝宫廷所传藏传密教仪轨的真实面貌,最终揭开藏传佛教在元代中国传播历史的真相。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本卷收录10篇文章,分别为:1. 说明我的哲学思想发展过程的片段,2.论“哲学的开端”,3.改革哲学的必要性,4.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 5.黑格尔哲学批判,6.谢林先生,7.反对身体和灵魂、肉体和精神的二元论,8.对《哲学原理》的批评意见 ,9.因《唯一者及其所有物》而论《基督教的本质》,10.法和国家。其中九篇表达了费尔巴哈的基本哲学观,其中既有费尔巴哈对别的其他哲学家的述评,也有费尔巴哈对自己哲学思想的直接表达。在这些内容中,费尔巴哈阐述了其基本的哲学观,设想了新的哲学,并提出了明确的改造哲学的方案。另有一篇阐释了费尔巴哈的法哲学观点。
-
康德的实践哲学{德}H.F.克勒梅本书围绕着康德哲学中的“约束性”(Verbindlichkeit)概念,针对“道德的约束性何以可能”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其内容涉及康德的道德哲学、政治哲学、理论哲学和人类学。作者以道德约束性问题在哲学史中的演化为线索,考察了康德“自律原则”的历史背景和语境,突出了康德讨论道德约束性时的问题意识以及独创性。同时,作者基于对康德哲学的概念和方法论上的澄清,回应了当代学界对于康德伦理学的一些误读与批评,在一定程度上为康德对道德约束性的证成提供了基于文本的辩护。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是费尔巴哈晚年对唯物主义和唯灵主义的总结之作,在《论唯灵主义和唯物主义》中,费尔巴哈改变之前的唯物主义立场,重新阐述一种新的唯物主义观点,即赋予唯物主义概念以感性唯物主义的含义,阐释了其感性唯物主义的立场。具体而言,费尔巴哈表达了这样的唯物主义: 肯定现实的、感性的人,亦即肯定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方面,在感性唯物主义立场上理解和规定唯物主义概念的含义,这种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观上,体现为历史唯心主义。
-
费尔巴哈文集费尔巴哈本书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近代唯心主义哲学的批判。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近代哲学始于新教,完成于黑格尔,近代哲学是一个将上帝实化和人化的过程,黑格尔将上帝(绝对精神)设想为一个活动过程,就是对近代哲学的一个复写。第二部分阐述了新的哲学,即人本学唯物主义。在这部分,费尔巴哈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思维的感性实体,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是以人为基础的,此外,人的本质只包含在人与人的统一之中。因此,要建立一种爱人的哲学,或者爱人的宗教,就是建立一种新的哲学,这种新哲学必须从人出发,必须以人本学为基础。
-
中国哲学通史·少数民族哲学卷萧洪恩本卷以“民族哲学研究与中国哲学的未来之路”为基本出发点,谋求用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开拓中国哲学史的未来之路,以形成涵盖各民族哲学的中华民族哲学史新传统。为此,本卷探讨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研究方法”,并强调了“全球性现代化视域的少数民族哲学自觉”,从而全面审视了“中国各少数民族哲学研究”。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起源的类型、起源的历史文化基础、起源期的主要成果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起源的相关问题;从宇宙与人类起源的本体探索、个体与人类生存的终极关怀、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的终极选择等方面阐明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起源的思维内容;从哲学起源的漫长历史过程、哲学与原始文化的接榫点、文化精神与哲学特质、历史跳跃与哲学转型方面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起源的民族特色。以此为基础,具体阐明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形成过程、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形成期的主要特征、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思想渊源等。鉴于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特殊性,本卷特别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宗教哲学,其中包括原始宗教及其哲学观念、中国化的伊斯兰教哲学、中国藏传佛教哲学与因明哲学等。并在此基础上,特别阐明了中国少数民族的哲学文化选择,并对壮族、土家族、傣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哲学进行了具体探讨。本卷还根据全球性现代化理论的哲学史方法论意义,阐明了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近现代转型,基本精神是探讨全球变局中的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分析了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的历史进程,论述了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的问题与思潮,并对中国少数民族近现代哲学转型进行了个案分析,解剖了壮族、回族、满族、白族等民族的近现代哲学转型。
-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本书原是胡适留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时的博士论文《中国古代哲学方法之进化史》,是中国学者运用现代学术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哲学史的部著作。它的出版被视为中国哲学史学科建立的标志。遗憾的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只完成上半卷,胡适在有生之年一再承诺要将下半卷付梓,但这本书始终是一本上卷书。尽管如此,后人仍称《中国哲学史大纲》是具有示范、典型、典范、划时代意义的书,使中国史学开始具有了现代史学的基本观念。
-
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王法周,刘晨 著,耿云志 编本书以从嘉道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间的中国思想为考察对象,围绕着近代中国人为建立独立、统一、民主、富强、文明的现代国家而进行的种种思考进行研究。本书为全面系统的中国近代思想史巨著,各卷册利用新材料,阐述新见解;注意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动态、立体地考察问题和思想。主题鲜明,构建了研究中国近代思想通史的基本框架,对于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近代中国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等都有深入的思考。本书揭示,中国近代思想发展的基本趋向是世界化与个人的解放。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张祥龙 著此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主要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心读过《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或许会强烈感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
-
儒家哲学史讲演录张祥龙 著此套《儒家哲学史讲演录》的主要内容跨越两千年,从春秋的孔子到明代的王阳明和罗近溪,涉入的哲学家不是特别多,但重要的发展脉络,尤其是各家的独特思想风格和哲理意趣,都得到了大不同于以往的层层揭示。读者用心读过《儒家哲学史讲演录》,或许会强烈感到,儒家的哲学生命还远远未到可盖棺论定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