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实践理性批判[德] 康德(Immanuel Kant) 著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初版于1788年;德国费利克斯??迈纳(Felix Meiner)出版社“哲学丛书”38卷《实践理性批判》,由新康德主义代表人物福尔伦德(Karl Vorländer)编辑,其1929年第9版成为一标准学术版本。 本次影印据迈纳出版社1929年版的1959年重印本,除目录和索引外,正文部分共188页。人民出版社推出的邓晓芒、杨祖陶译本据迈纳出版社1974年重印本,其边码亦是到188。
-
周易学曹元弼 著周易学是曹元弼先生的重要作品。曹元弼(1867-1953),字谷孙,又字师郑,一字懿斋,号叔彦,晚号复礼老人,又号新罗仙吏,江苏昊县人,中国近代著名的经学家,清代学术的总结人。曾于江阴南菁书院肄业,从礼学名家定海黄以周问故。叔彦先生一生历经晚清、民国和人华人民共和国,致力于学校教育、经学研究和着书立说。主要着作有:礼经学、孝经校释、周易郑氏注笺释、复礼堂述学诗等。据王欣夫先生昊县曹先生行状,‘丁酉,文襄移节两湖,电聘主讲两湖书院,先生撰原道、述学、守约三篇,示诸生治学之方,亦先生所以自道也。未几,文襄命编十四经学,立治经提要鈎玄之法,约以明例、要旨、图表、会通、解纷、阙疑、流别七日。先生以兹事体大物博,任重道远,发愤覃思,闭户论撰,寝食俱忘,晷刻必争,冀速撰于成’。又据周易礼经孝经三学合刻序,‘光绪丁未,阁师张文襄公招余主讲湖北存古学堂。时十四经学论撰甫半,以先写定之易、礼、孝经三学就正。公以为提要鈎玄,卓乎得**大义,足以正人心、息邪说,俾学者知归,将刊行之而未果。戊申,遂奏立江苏存古学堂,延余掌教。竹石师又以余三经学授梓。越一年,刊成’。而十四经学略例又曰:‘此书据张文襄师劝学篇所列七目云云。’可知,原道、述学、守约三篇撰于丁酉,周易学与礼经学及孝经学始于戊戌,成于丁未,刊于己酉。可知,周易学本十四经学之一,而周易学、礼经学、孝经学合刊。此次整理,除周易学主体内容外,保留了原道、述学、守约三篇,另有十四经学略例,三学合刊序,使学者知其原委,察其始末。
-
游叙弗伦,申辩,克力同,斐多[古希腊] 柏拉图,[美] 福勒 著在西方历史上,“苏格拉底之死”具有极为重大的思想史意义。柏拉图早期对话录中的《游叙弗伦、申辩、克力同、斐多》这四篇就是围绕这一事件展开的。《游叙弗伦》写苏格拉底被告亵渎神灵后,在法院门口遇到游叙弗伦,讨论关于“虔敬”的问题;《申辩》写苏格拉底在法院上的自我辩护;《克力同》写在监牢中与好友克力同关于“义务”的对话;《斐多》写服刑当日与友人讨论生死。 前三种,商务“汉译名著”版由严复的侄孙严群教授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古希腊文翻译;《斐多》,杨绛先生晚年依Loeb古典丛书中的英文翻译。今影印Loeb古典丛书《柏拉图集》第一卷中的这四种著作,版本为1914年版的1933年重印本。
-
图斯库兰论辩集马尔库斯·图利乌斯·西塞罗本书为西塞罗六本哲学著作之一,主要讨论了人如何能够生活幸福这一主题,典型展现出了西塞罗哲学思想所具有的广阔而深厚的哲学史特点和强烈关注人如何幸福生活的特点。全书分为五章:章论述对死亡的鄙视;第二章论述对于痛苦的忍受;第三章论述减轻悲伤;第四章论述灵魂持久的纷扰;第五章论述只有有德性才能过上幸福生活。这五章将人的道德修养提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强调人的灵魂构建,激励人们过更好的生活。
-
符号唯心主义批判李军学本书通过对西方符号学及其结构的研究,提出了符号唯心化理论及其特质,深度分析了符号唯心化的哲理基础。从符号与物的关系入手,探讨了符号如何嵌入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从物的功能性向物的非功能性符码化的动力机制、生成原因、运行逻辑、现实效应及其社会影响。在此基础上,借助现象学符号学理论,提出了不同于意识符号系统的身体符号系统,作为克服符号唯心化的解决之途。本书对于理解消费社会的符号消费现象及其我国当代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和现实启示意义。
-
分析哲学与诠释学的融合李红本书为北师大京师哲学丛书之一。是作者的博士论文修改版。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哲学主题,反映了不同的哲学情绪,长期以来这两种哲学处于相互对峙的状态,并在互相对抗中发展出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不同风格。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个哲学流派从僵持走向了沟通和对话,分析哲学也接受了分析哲学的方法,二者交叉和融合的趋向越来越明显地体现在各自的新发展中。本书以阿佩尔的哲学为个案,分析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的渊源及其特征,从方法论的维度阐明了分析哲学和诠释学之间相互沟通和对话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 著本书是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精华之作,言简意赅地总括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历程。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地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为此后中国哲学的方向和规模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国古代主流思想进行了提揭和发扬。
-
宋代易学思想史研究姜海军 著本书对宋代著名学者及易学文本都做了全面而系统的梳理与分析,鉴于以往学者对宋代易学的研究多注重易理、哲学的分析,这固然对理解宋代易学有重要的帮助意义,但实际上易学作为经学、儒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仅是哲学的重要体现,更为主要的是它们是那个时代思想的重要展现。所以,我们在探究宋代易学诸派、诸家易学的同时,更应该看到易学本身所扮演的基本角色,亦即宋儒们借助易学诠释来建构自己的思想,希望基于古文献学,从学术史、思想史的角度出发,对当时易学与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之间的内在关联进行深入分析,以期分析当时易学的传承、发展以及它们在社会政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价值与意义。
-
杜威的哲学遗产理查德·J.伯恩斯坦 著,孙宁,余洋 译《杜威的自然主义遗产》一书是“日月光华·哲学讲堂”系列中的一本,通过四个篇章,全面介绍了杜威的实用自然主义哲学主张,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价值。
-
生命是什么?[奥] 薛定谔 著,张卜天 译本书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薛定谔的两篇著名演讲,《生命是什么》是20世纪的伟大科学经典之一,作者在书中致力于将生物学与量子力学协调起来,尽管写于1944年,但书中关于生命、分子生物学、心灵等主题的评论今天看来仍十分有趣,极具启发性。可以说,这本书的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和DNA的发现作了概念上的准备,对于希望了解生命起源理论的读者来说,本书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之一。 《心灵与物质》是薛定谔另一本哲学论著。 在这篇演讲中,薛定谔探讨了意识在生命演化中占据着什么位置,以及人的心灵发展在道德问题中扮演着什么角色。薛定谔结合东西方古代哲学思想对此作了常识性的回答,大胆新颖且颇具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