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黑格尔《自然哲学》浅识曹音 著自然哲学分为三部分:力学、物理学、有机物理学。力学部分首先考察了抽象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考察了物质和运动,即物质与空间时间的关系,物质与物质的关系,这是有限力学;最后考察了自由运动的物质,这是绝对力学。物理学部分考察了物体的内在形式,这种形式通过物体的外在形态得到映现。到物理学阶段,物质有了个体统一性,聚合为物体,物体有自己的形式和规定性,摆脱了引力中心的吸回,因而在空间中有了自己的位置。物理学部分首先考察了物体的普遍个体性,即物体的直接的、自由的、物理的质;其次考察了物体的特殊的个体性,即物体形式与重力的关系,以及这种形式对重力的规定;最后考察了整体的、自由的个体性。第三部分是有机物理学,有机体是自在又自为的生命体。在有机物理学部分,黑格尔秉承了亚里士多德的三分法,把有机物理学分为三个领域:地质自然界,植物有机体,动物有机体。地质自然界也就是矿物界,矿物虽然现在只是有机物的尸骸,但它们曾经是有机物,所以黑格尔把地质自然界放入有机物理学中进行考察。
-
时间与自由意志[法] 昂利·柏格森 著《时间与自由意志》全书主体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章从基础概念入手,逐渐深入探讨各种心理状态中的“强度”;第二章从“意识状态的多重性”延伸到对“绵延”的论证;第三章论述本书的主题“自由意志”,根据前两章对基础概念的分析,引导出动态论的思维方式,藉以否定机械论的思维方式;第四章,柏格森归纳全书反复论证的三个概念——强度、绵延、自由决定。
-
中国哲学的世界许宁著本书在阐释中国哲学的精神旨趣和思想特质的基础上,搭建起以六家、八学为基本架构的思想世界,六家包插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兵家,八学包括易学、经学、玄学、佛学、丹学、关学,闽学和心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哲学的发展脉络、主要思潮、代表人物,认识和领略中国哲学的独特价值和精神气质,更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从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再增订本中国禅思想史葛兆光本书以历史学与文献学的方法,叙述6—10世纪中国禅思想史的脉络与演变。作者综合禅门史料、石刻文献、传世文集和敦煌文书,从历史、思想、文化意义及影响三个维度,考证、叙述禅史关键的四个世纪中,禅宗及其思想的历史变化过程。在20世纪以来禅宗史研究的基础上,不仅修正了此前禅史研究的若干结论,而且对禅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提出若干与前人不同的新看法。
-
人与物[意] 罗伯托·埃斯波西托 著,邰蓓 译人与物的关系是什么?身体如何改变这种关系?本书中,作者认为,从身体出发,而不是从事或人出发,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考虑两者的地位。 从一开始,我们的文明就建立在严格、明确的人与物的区别之上,建立在人对物的工具性支配之上。这种对立源于古罗马,并延续至整个现代社会。在我们当下的全球市场中,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关于人与物的矛盾。尽管这一区别对我们来说似乎是明确和必要的,但在法律、经济和技术实践中,我们不断看到的是观点的逆转:某些类别的人正在被事物同化,而某些类型的事物则呈现出个人特征。 罗伯托??埃斯波西托以其一贯的严谨态度,认为存在着一条从这一悖论中解脱出来的路径,这条路径由建立在身体上的新观点构成。无论是人还是物,身体都成为重新思考支配我们哲学、法律和政治词汇的概念和价值观的决定性因素。
-
新工具 Novum Organum[英] 培根(Francis Bacon) 著,雷鹏飞,徐锦芬 注《新工具》是培根的代表作之一。培根在本书中批判了经院哲学,探讨了阻碍人类认知自然的原因,提出了如何认识自然的方法——科学归纳法。该书的出版对于西方哲学、逻辑学、科学等多种科学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该书出版后,人们逐渐摆脱中世纪经院哲学纯思辨方法的桎梏,开始尊重感性现象、重视经验和实际。可以说,该书为近代科学教育的兴起和繁荣提供了坚实的方法论基础,对后来的哲学史和科学史的发展也都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
伟大的目标[美] 莱恩·帕特里克·汉利 著亚当·斯密在今天以“现代经济学之父”广为人知。不过,他也是杰出的哲学家,对“人如何过上良好生活”这一经久不衰的问题尤为关注。作为西方学界知名的亚当·斯密研究者,莱恩·帕特里克·汉利教授用简明扼要、风趣而发人深省的文字,逻辑严密地展现了斯密对如何过上良好生活,以及如何养成“优秀而可敬之人格”的思考与建议,为我们理解斯密关于美好生活的绝妙思考提供了有益指引。本书既谈论了幸福与克制,也探讨了爱与友情,可让当代读者从全新的角度重新认识亚当·斯密,并从中明白“过上良好生活”的背后真谛。
-
现象与主体徐晟 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地以马里翁为中心梳理当代(1980年以来)现象学新进展的研究性专著。作者试图表明,马里翁的 “充溢现象学”不仅可以从今天的视角去统摄几乎整个当代法国现象学的进展,而且进一步提供了一种新的更有解释力的关于主体与现象关系问题的解决路径。此外,它还可以从我思阐释史的角度,将法国笛卡尔主义传统也纳入现象学运动。
-
我们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德] 扬·韦斯特霍夫 著,王师 译什么是“真实”? 你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就是真实的吗? 如果是做梦时看到的景象呢? 你又怎么确定此时此刻不是在做梦? 你的家人和朋友,有没有可能是别人雇来的演员? 你周围的一切,会不会是计算机创造出来的虚拟世界? 而你,有没有可能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虚构人物? 千万别以为这些问题只是无聊的臆想。相对论已经证明,时间只是一种幻觉;脑科学已经证明,你以为自己在接收信息,其实只是大脑“想”让你接收某些信息。 翻开本书,跟着牛津大学哲学教授,从哲学、认知神经科学、物理学等多个角度,寻找这些令人细思极恐的问题的答案。
-
劳动哲学研究何云峰 编随着互联网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劳动观念、劳动关系、劳动组织形式、劳动价值、劳动伦理等均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这要求从学术上重新深入审视马克思恩格斯的“劳动理论”。问题包括许多方面:1. 劳动人权问题研究2. 劳动人权的方法论意义3. 人与劳动关系问题研究4. 劳动人权与新兴权利5. 劳动力商品化问题研究6. 劳动幸福与消费问题研究7. 劳动异化的当代新特征研究8. 劳动异化、劳动解放与人的全面发展9. 劳动正义与社会分配公平10. 劳动伦理与职业/工匠精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