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国际老学邓联合作为道家学派的立宗之作,《老子》的哲学思想深刻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和精神。从世界范围来看,《老子》则是早被译介到域外,同时也是迄今在域外传播广泛、影响深远,为中国传统文化赢得了世界性声誉的古老经典。学术界对《老子》在世界范围内的译介、传播和影响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正呈现出日趋活跃之势。 为构建和彰显中国传统文化完整、真实的域外形象,推动中国经典进一步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思想的互镜研究,特别是对《老子》以及其他道家经典在域外的译介、传播和影响的研究,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将创办《国际老学》(International Studies on Laoism)集刊,每年出版一辑。本辑所刊文章主要关注《老子》及其他道家经典和思想在英语、日语、韩语、俄语、法语、德语、芬兰语、西班牙语等语种中的译介、传播、影响与研究,其重要论题包括:(1)《老子》在日本、俄罗斯、德国等国家以及在英语世界、西班牙语世界的译介和传播过程,特别是其早期传播过程;(2)域外学者和文化名流(例如鲍狄埃、托尔斯泰、艾约瑟等)对《老子》等道家经典及其思想的理解和研究;(3)道家哲学对西方学者和西方思想的影响;(4)西方学者对道家与西方思想的比较和会通;(5)道家哲学概念(例如老子的“道”、庄子的“卮言”)外译中的焦点性问题。
-
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创新研究陈凡,文成伟 主编本书是基于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社会文化精神生活的影响而开展的文化与科学技术哲学的交叉研究,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的哲学问题,并把这一理论研究与中华传统、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斗争、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国新时代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建设相结合。本书突出了学科交叉的增长点,是文化与科技实践,即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创新文化研究。
-
传统音乐伦理观的当代诠释与重建邓志伟 著“乐者,德之华也”,音乐不仅是伦理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成果,也是人的生存方式,道德和伦理是音乐活动中永远飘扬的旗帜。本书正是在揭示音乐与道德的关联、音乐伦理和音乐伦理学等内涵的基础上,强调以传统音乐伦理为根基、以创新发展为导向、以服务当代中国音乐伦理文化及音乐艺术的发展为旨归,着重梳理中西方传统音乐伦理观:中国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及之后的佛教等流派的音乐伦理观,以及西方古希腊德性主义、传统基督教、近代道德情感论的音乐伦理观;并对中西方传统音乐伦理观的产生背景与思维方式、音乐伦理理论、音乐伦理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揭示各自的主要特征;同时,分析在当代音乐生产背景下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和音乐欣赏等活动以及音乐作品中的主要伦理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后,探讨传统音乐伦理观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聚焦当代中国音乐伦理的重建,提出音乐伦理原则、规范以及音乐作品的伦理评价标准和方法等。
-
焚书选【明】李贽 著,余军 王朝晖 注译《焚书》共6卷,是哲学与文学著作。书中收录了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生前所写的书信、杂著、史评、诗文、读史短文等,这些作品较为全面地阐释了李贽的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因此《焚书》也是研究李贽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著作。目前《焚书》在国内尚未有英译本,在国外也暂无全译本。本书译著者系统整理了《焚书》的内容,对选编作品进行了注解,并把作品翻译成英文。这本英汉对照读本的出版不仅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研究有着重大贡献,也有助于在海外推广与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
-
信念伦理问题研究文学平西政文库以集中出版的方式体现了我校学术的传承与创新。它既展示了西政从原来的法学单科性院校转型为“以法学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后所积累的多元化学科成果,又反映了学有所成的西政校友心系天下、回馈母校的拳拳之心,还表达了承前启后、学以成人的年轻西政人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福祉的关切与探寻。
-
虚拟交往的哲学探析曾祥富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虚拟交往方兴未艾的今天,关于虚拟交往及其意义可谓众说纷纭,从哲学上予以探析显得尤为必要。本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工具,用辩证的、批判的、历史的眼光观察虚拟交往,在对人类交往方式变迁历史的考察中找到了贯穿其中的虚拟化这一客观趋势,论证了虚拟交往出现的历史必然性,进而探讨了虚拟交往对信息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等产生的深远影响。
-
实用主义研究刘放桐,陈亚军《实用主义研究》(集刊)每年出版一期。作为一个供国内外学者开展学术交流的平台,集刊将及时反映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实用主义和美国思想文化研究成果,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界对相关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深度的探讨和建设性的合作。本辑主题为“心智的生命观”,探讨实用主义在预测心智方面的应用。本辑所选论文既有国内学者的专题研究,也有国外知名学者经典名篇的译文,规范严谨,理论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研究实用主义的书。
-
东方哲学邓辉《东方哲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主办,上海市道德文明与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中国传统思想研究所主编的连续性学术集刊,受上海市高峰高原计划(I类)建设计划/哲学规划项目支持。本系列丛书的宗旨在于做纯粹的中国哲学文化研究,本辑主要由“名家讲坛”“诠释与经典”"先秦哲学研究”“宋明哲学研究”“中国哲学传统与比较哲学研究”“经解与经论”和“书评”等栏目构成,汇聚了海外内诸多学者名流的前沿研究成果。
-
新经学邓秉元 主编经学是中国传统知识体系的基石,是经史子集四部分类学术体系之大宗。但晚近以来,受到受到西方的冲击与国人的蔑弃,加之自身未能建立起适合于时代的新的形态,经学成为已陈之刍狗,长期被否定。由此造成国人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在面对时代之挑战时也常常感觉捉襟见肘,无所适从。在此局面下,重建经学思维体系,从学理上改造经学的历史形态,使之在现代重现焕发生机。这是需要几代人为之不懈努力的事业。加之近年来传统文化重新受到上上下下的关注,各种各样的声音不绝于耳,众声嘈杂之下,需要对经学进行正本清源的解读与阐释。本系列之用意即在于此。本辑分学术遗札、古典新诠、出土文献与经学史、经史专论等几个部分,古典新诠继续收录了关于《老子》古本的校读和《孟子》的讲疏,基于传统经典文献,于古今学术方法能够取精用弘,既说理透辟,复抉发新义。出土文献与经学所收三篇文章,强调从文本的细读和篇章段落的辨析出发,审视其结构,尝试剥离出不同的时间层次,进而具论其编纂过程,对《春秋事语》等早期古书的性质和年代考证有突破性的新见。经史专论对于古典史学的作者性、修己以敬的传统经典话语、张尔岐《仪礼郑注句读》和清代《仪礼》学等研究文章,各文依据文献,议论扎实,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准。
-
现实之变与哲学之思罗小青无论从古希腊“爱智慧”的角度还是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角度,哲学都有从流变现实中寻求统一、从“多”的世界中探寻“一”的特质。本书就是尝试从纷繁复杂的社会世界中探求一些普遍性的道理,从哲学的一些基本智慧出发探讨资本逻辑背景下的生命价值与幸福伦理,梳理当代政治哲学语境中的理性、自由与平等的丰富内涵,阐述马克思视阈中的解释学和当代哲学语境中的教育学问题,并讨论有关政治哲学语境中的正当性或者合法性问题。这些哲学之思有利于提升高校学生分析现实问题的哲学能力,也将推进大学生对一些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