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实践维度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研究陈仁锋本书主要围绕“如何做”这一实践维度进行研究,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历史与现实相衔接的原则,着重从宏观路径、运行机制、典型经验、国际互动等方面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国情形势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现实转化问题。分析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系统化路径;分别从顶层决策机制、政策执行机制、产权运营机制、环境监管机制等架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具体运行机制;以浙江为例,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现实可行性以及创新导向;打造中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国际影响力。
-
市场经济与传统家庭伦理的理性化张伟著中国传统家庭伦理是一种行为规范,之所以被遵循,是因为其背后存在着传统文化所孕育的价值理性和风俗习惯。它们构成了伦理规范被遵循的内在动机。本书以意义体系—伦理规范—行为模式的行为逻辑为逻辑主线,以反实证为主要方法,探讨市场经济的经济理性对意义体系的消解、对伦理规范效力的弱化,进而对行为模式的改变。以这一逻辑为轴线,一方面探讨家庭伦理的政治稳定功能的弱化对政治秩序的影响,另一方面探讨意义体系的解构及其对现代社会的深层影响。
-
道教伦理陈霞 著本书上篇讨论道家道德哲学。“德”与“道”是道家最重要的哲学概念。老子大量谈到道德,并追问道德的根基。“道”作为根基具有超验性、形式性、包容性、非强制性、普适性、实践性等特征。道教继承并转化了道家道德哲学,有着强烈的济世情怀,劝导“头上三尺有神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承担了社会教化的功能。中篇以道教劝善书为例探讨传统社会的道教伦理。下篇从生态角度对道教伦理进行新的诠释。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基础是“道物无际观”。道家道教“无为而治”、“损有余补不足”、“承负”、“周穷救急”“贵柔守雌”“天地财富观”、“返璞归真”、立足于责任和义务的弱人类中心论等诸多有关人与自然的思考能够为构建生态文明提供思想资源。
-
小学集注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小学集注》,又称《小学句读》,南宋朱熹、刘清之编撰,明陈选集注。中国教育从上古就有小、大学之分,八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是先秦以来中国儒学教育的基本制度。小学又称蒙学,即启蒙、蒙养之学的意思。上古的小学教育教材本包括大量伦理道德和修身养正等方面的内容,却因时代的变迁已久失其传。唐以前的小学教育教材以识字字书为主,包含文字、音韵、训诂之学。到了宋代,随着大、小学分级教育及官、私立各类小学的日趋普及,恢复上古以儒家思想伦理为重要特色的小学教育教材体系成为有识者的共识。朱熹有感于上古小学教育教材“散见于传记,未有成书”,力图恢复古小学之貌,与刘清之一起辑成《小学》一书,实乃古代儒家教育教材体系的复古补阙之作。《小学》既是学童初学的入门书籍,又是成人存心养性的性理修己之书,问世之后广为传播,影响遍及东亚三国,历代注本多达百种以上。其中明代陈选《小学集注》得到明清两朝的官方认可,影响最广。《儒藏》(精华编)本《小学集注》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崇祯八年内府刻本为底本,校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嘉靖三十三年霍冀刻本、明万历二十六年曹璜刻本及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明万历四十六年沈自彰刻本;对《小学》原文,还对校了元刻数种早期《小学》版本,并参考吸收了已有校点研究成果。此次收入《〈儒藏〉精华编选刊》,将更加方便广大读者阅读使用。《小学集注》整理由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主持。校点者为北京大学图书馆王燕均研究员。
-
万斯同哲学思想研究伍强胜万斯同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和经学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其哲学思想揭示了明清交替之际,浙东学派内部从王阳明经黄宗羲、潘平格等走向实学的新动向,是浙东学派从王学到黄宗羲走向实学的重要一环。万斯同关于天道论、格物论、道统论、古今之道、治道等及“一代规模”的思考,体现了浙东学派“经世致用”的特质。本书即全面论述了万斯同哲学思想的主要内容与特质及其存在的不足,是对万斯同学术思想研究拓宽与延伸的一次有益尝试。
-
林语堂儒家文化思想研究李瑾林语堂是一位学贯中西、充满人生智慧的中国现代作家。林语堂和中国儒家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的儒家文化思想更是有着独特的价值。本书将林语堂对儒家文化的接受、阐释和传播作为考查内容,立足于作家的文本和相关史料,力图宏观、全面地分析林语堂对儒家文化接受、阐释和传播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具体内容,进而试图揭示出林语堂儒家文化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本书还结合中国当下的时代背景,重新审视和解读林语堂先生的儒家文化思想,这对于寻找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既保持自身优势又能更顺畅地与世界文化进行对话的方法,提供有益的帮助。
-
现象学的始基倪梁康 著2004年广东人民出版社版,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23年崇文书局推出第三版。前两版,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是依据作者翻译的上海译文版;本次文中《逻辑研究》的引文,都依商务印书馆2015(“现象学文库”简装版)/2017(“胡塞尔文集”精装版)年出版的修订第三版做了修
-
中西间李文潮著本书所收皆为作者多年来发表的以“莱布尼茨与中国”为主题的论文,包括莱布尼茨与中国关系的详细年表,莱布尼茨编著《中国近事》的内容梳理与阐释,莱布尼茨与当时来华传教士在通信中所探讨的关于中国哲学、文化、语言和信仰等问题的解读,特别是莱布尼茨时代儒学在欧洲的传播情况等,都是海外汉学兴起之前的历史画面。全书所展示的史料、思想和跨文化视野,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也对推动中文世界的莱布尼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十九世纪德国非主流哲学靳希平 吴增定 著2004年北京大学出版社版,2023年崇文书局第二版。本书分别介绍了十九世纪德国重要的非主流哲学家,对我们了解现象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了解现象学的特征多有助益。编“黑格尔时代的反思辨思潮”,介绍了自由主义思想家威廉•洪堡、施莱尔马赫,被遗忘的现象学先驱弗雷斯,以及贝内克和布尔察诺。第二编“黑格尔之后到普法战争之前(1831—1870)的德国哲学”,介绍了特楞德伦堡,科学唯物论的几位代表人物,叔本华,基尔凯郭尔,以及现象学先驱洛采。第三编“普法战争之后的德国哲学”,介绍了新康德主义的诞生及其发展,以及与之同时期的科学主义和唯科学主义的反对者,后介绍了对海德格尔影响很大的狄尔泰。附录介绍了现象学运动的发展和现象学对20世纪西方哲学的影响。
-
出土文献与早期政治哲学欧阳祯人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