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卡尔米德斯柏拉图这篇对话的场景置于公元前431年后不久,亦即柏拉图出生之前,这篇对话的目标是获得“自制”的定义。σωφροσ?νη,自制,也有译者将这个希腊词译为“明智”或 “节制”,作为古希腊一种重要的德性,从荷马到亚里士多德,都有对它的探讨,柏拉图对话中亦随处可见相关辩驳,但唯有《卡尔米德斯》专门讨论了这种德性,并先后提出了多个定义,穷尽了这一德性的内涵。《卡尔米德斯》同时触及自制的传统含义以及苏格拉底对这一德性的改造,自制在对话中从一种具体的美德转化为一种抽象的知识,与“知无知”等同起来,而“知无知”正是苏格拉底哲学的特征。理解古希腊的σωφροσ?νη,特别是苏格拉底本人的σωφροσ?νη,《卡尔米德斯》是最为重要的文本。
-
晚清社会主义与儒学思想谢天著本书探讨了儒学与社会主义思潮的亲和性,聚焦晚清的思想转向中的社会主义思潮的勃兴,以居于传统和现代之间的两位思想大师康有为和刘师培的广义社会主义思想为研究对象,探究他们社会主义思想的内生起源,把康有为、刘师培的社会主义放在整个中国思想史的演变脉络中考察,考察他们和清代及更早的儒学思想之间的源流关系。本书具有深入挖掘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共通性质的理论价值。
-
理想国[古希腊]柏拉图 著,顾寿观 译《理想国》是柏拉图晚年的作品,他整理了苏格拉底与友人的谈话,用对话体形式以苏格拉底的发言或发问为中心展述其哲学思想。同时,柏拉图向大家表现了苏格拉底求真求实的特殊方法——辩证法。《理想国》是西方文学、哲学史上的一个名著,也是我国中学生阅读书目之一。本书的译者顾寿观有非常扎实的语言功底,译作采用了直译的方式,语言精练而清晰,用通俗的语言表达清楚了柏拉图的本意,阅读起来非常顺畅,是一部非常经典的译作,特别适合哲学初学者、中学生阅读。
-
不合时宜的考察尼采尼采在思想转折时期澎湃的内心经历,显现出他与时代现实痛苦的冲撞。尼采感觉自己已经被抛出时代的墙外,他把这种感觉叫作“不合时宜”,并认为远赴时代墙外挖掘宝藏的人,一定会为当前时代以及未来时代带来革新的力量。由此,《不合时宜的考察》作为尼采过渡和成熟时期的作品就应运而生了。本书是尼采批判当时德国文化和教育的四部作品的合集。前两部指出“文化庸人”阻碍了真正德意志文化的复兴,过度的历史教育摧毁了生命所必需的幻象,窒息了创造力;后两部则探讨了叔本华如何不合时宜地用自己的哲学孕育了一种真正的文化,而瓦格纳则把这种哲学转化为一种提升生命的悲剧艺术。
-
使真者理论研究李主斌本书从真理符合论辩护的角度研究使真者以及使真者理论的诸核心论题。在本书描墓的使真者图景中,不仅使真者与真理符合论始于相同的真理直观(即符合论直观),而且使真者是把握、刻画符合论直观的很好概念。具体而言,第一,本书论证了事实是使真者,并给出了一套事实本体论;第二,对于实在与真理的关系,本书辩护使真者优选主义、拒斥使真者必然主义,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否定真理的使真者建议;第三,通过对使真者给出新的定义,本书刻画了作为真理符合论版本的使真者概念。
-
2024国学经典日历华杉想读国学不知从何读起,就读国学经典日历!《2024国学经典日历》以国学为主题,包含《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传习录》五本国学经典的精选名句与华杉的通俗讲解,共分为诚意正心、良知良能、知行合一 、一以贯之四大主题。“华杉讲透”选文以实用为主,以当下工作、生活为切入点,讲透国学名句中蕴含的古人智慧。翻开本书,掌握读国学的清晰路径!
-
帝国屋檐下花威著寓于四五世纪罗马帝国风雨激荡的历史处境,奥古斯丁努力应对北非地区的多纳图派分裂,积极介入卡拉马暴乱、罗马城陷落和蛮族入侵威胁所引发的政教争端,为此撰写了书信、布道等多种政治著作,并以《上帝之城》作为自己的回应总结。向上结交游说各级官员,向下安抚劝勉两派信众,奥古斯丁不惜立于帝国屋檐之下,不惧居于刀剑暴力之侧,既批判罗马长久传统中的国家神学,又肯定尘世国家必要且关键的正面作用,以维护尘世的秩序与和平,保障尘世中的信仰羁旅,使人最终得以进人建基于正义之上的永恒国度。
-
即物以穷理梅剑华 著当代西方哲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即如何将心灵安置在自然世界之中,如何理解意识和大脑、行为、环境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说的意识问题。物理主义作为一支研究意识问题的重要的哲学流派,其从意识、因果到伦理、规范,都为意识问题的讨论提供了一套全面的理论,因此约翰·塞尔(John Searle)认为“物理主义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世界观”。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有我的非还原的物理主义,即把经验主体和经验事物作为基本存在物,既承认自然科学语境下的物理事实亦强调日常生活经验中的经验事实之重要性。作者首先通过对物理主义的基本介绍,分析了物理概念和物理性质,并回顾物理主义传统,考察当代物理主义新形式,在“有我的物理主义”观念基础上,运用经验探索和概念分析的二重证据法讨论了意识、因果、规范、自我等问题,对于理解我们自身及人在世界中的位置提供了一个不同的图景。
-
哲学的起源柄谷行人作者说在《世界史的构造》这本书里,他从交换样式(而非生产方式)的角度,对人类社会历史进行了重新思索,并在交换样式A、B、C之外,发现了交换样式D。作者还指出,交换样式D必然收敛为宗教的形态,而在遥远的伊奥尼亚时代的政治和思想中,恰恰曾经存在过这具有普遍意义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当时因为篇幅的原因,未能充分探讨,于是另外写了《哲学的起源》这本书作为前书的续篇,试图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考察。 柄谷行人(Kojin Karatani),1941年生于日本兵库县尼崎市。早年就读于东京大学经济学本科和英文科硕士课程。毕业后曾任教于日本国学院大学、法政大学和近畿大学,并长期担任美国耶鲁大学东亚系和哥伦比亚大学比较文学系客座教授。2006年荣休。是享誉国际的日本当代著名理论批评家,至今已出版著述30余种。代表作有《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走向世界共和国》等,2004年岩波书店出版有《定本柄谷行人集》全5卷。
-
社会批判理论纪事张一兵《社会批判理论纪事》第15辑呈现了当代西方加速主义理论家的代表作品,既包括以尼克·兰德为代表的右翼加速主义,也涵盖了以亚历克斯·威廉姆斯和尼克·斯尔尼塞克为代表的左翼加速主义。“科西克专题”对资本主义的物化结构进行了批判,试图从历史认识论层面来发展马克思主义,对科西克的历史认识论探讨提供了极有价值的思考。“海外学者论域”专栏收录了西方著名学者埃内斯托·拉克劳、弗里德里希·波洛克和米夏埃尔·宽特对资本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