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比科[南非] 马博戈·莫尔 著本书是一部研究20世纪中期南非曼德拉式反殖民反种族主义斗士史蒂夫·比科哲学思想的学术专著。在对其领导的黑人觉醒意识运动作出历史回顾后,马博戈·莫尔指出比科所阐发的黑人觉醒意识哲学重在解决黑人在白人霸权世界中的身份认同和解放的问题,而其所从属的非洲存在主义哲学传统既与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判然有别,又与黑格尔、萨特、法侬等人的思想有着深厚的渊源。比科的存在主义哲学内核强调的是自我解放的概念——黑人对自身“在世为黑”的身份认同是走向解放的步。种族主义的理论实质是对黑人人性的完全否定,自由主义提出的种族融合论充满了矛盾性和虚伪性。黑人觉醒意识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话结果显示二者共识大于分歧,黑人要想从种族主义资本主义社会的双重压迫和异化生存中解放出来,实现一个无种族压迫的社会主义社会,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
理想国[古希腊] 柏拉图 著,刘丽 译《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内容涉及政治学、教育学、伦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理想国》共十卷。第一、二卷讨论公道正义问题,概括了全书的主旨。从第二卷后半到第三卷,讨论执政者的初级阶段教育。第四卷讨论教育的效能与领导还有各类品质的意义。第五卷讨论学前教育和妇女教育。第六卷和第七卷讨论哲学家的培养,即执政者的高级阶段教育。第八卷、九卷谈论政体。第十卷谈论艺术。
-
清华大学藏马克思恩格斯珍本文献图录韩立新,蒋耘中 编清华大学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收藏可以追溯至百年前的建校伊始,清华学人收集和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的历史,也是中国知识分子为谋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探索真理的历史。一个世纪以来,清华大学积累了3万余册多语种、专业化和系统性的马克思恩格斯珍本文献藏品,其**代表性的可分为五大类别: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图片、各类《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和著作集、马克思恩格斯代表性文献、两方人文社科经典文献、日本马克思主义文献。清华大学图书馆和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研究中心从这些藏品中遴选出一百余种珍本文献,对每一种都辅以简单的介绍和不少于两张的彩色配图,以“图录”的方式编辑出版。本图录兼具收藏价值与学术研究价值。
-
两希文化与西方艺术冀志强本书论述了在西方艺术传统的形成过程中,古希腊文化与希伯来文化先后成为影响其整体面貌的核心元素:古希腊的哲学、美学与艺术,影响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艺术的基本表现方式;而古希腊的神话与传说成为其表达内容的基本武库;源于希伯来文化的基督教精神不仅成为中世纪艺术的核心内容,在其后几百年的时间里也是西方艺术的重要灵感来源,同时系统考察了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和中世纪文化,在此基础上梳理了西方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艺术传统,呈现了西方艺术的流变与风貌。
-
哈贝马斯对当今世界焦点问题的反思张庆熊,郁喆隽 著哈贝马斯是当代重要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之一,交往理性和商谈伦理是其理论的核心。哈氏思想深邃,非常关注现实世界,对当今世界的许多焦点问题尤为关注,并 作过一系列深刻的反思。本书作者基于自身的专业研究和学术素养,对哈贝马斯新近的思想作了长期的跟踪、研究和评述,并形成专业文字,陆续发表在国内各类学 术刊物上。本书即是对这些论文的汇编和串联,体现为十个章节,基本涵盖了哈氏对当今焦点问题的看法。这些论文,通过研究和评述哈氏的思想,比较明晰地展示了哈贝马斯近期思想的演进,并评述其优长和问题,对于国内哈贝马斯思想研究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了凡四训时牧解文慧,王白露 著,范一柱 编《了凡四训·时牧解》一书以启发仁心本具的光明与智慧为目的,力求深入探索“道”之究竟处,力求引领大众体道、悟道、证道,最终直达生命本源。整部《了凡四训》实则也是一个体道、悟道、修道、证道的过程。改过之法在《大学》三纲中相当于“在明明德”,积善之方即是“在亲民”,而谦德之效则是“在止于至善”,善的最高境界,是不思善,即不必去思考善与不善,一切的所思、所为皆在善中。顺应天理、不拂人情是为善。万法自然为善,沿着生命的自然发展之道、符合自然发展方向即是善。开始时,要不断地拿捏思考,让自己的所思所行接近于善,假以时日形成习惯,便无须想而自然在善中了,这是一个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过渡的过程,需要一生去磨练、去塑造。袁了凡先生的立命之学既是大学之道,也是人生之道,自古至今,其意不变,其理恒常。《了凡四训·时牧解》由时牧先生讲授,学生范一柱等整理,涣朴老师指导、校审。设置了原文、人物介绍、字词解、通俗解和时牧解五个板块。其中时牧解板块是本书的重点,从“命由己造,福自己求”达“豁然开朗,直见道体本源”,令低者见低,高者见高,随机受益。
-
宋代经学思想发展史姜海军 著北宋时期经学从注疏之学转向义理之学,而南宋是二程洛学后传诸派经学发展的历史,也是性理经学范式奠定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经学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丰富、完善的阶段,开始在二程洛学的基础上结合当时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作了进一步的发展,并形成了湖湘学、闽学、心学、浙学等流派。总之,宋代经学具有范式的意义,对中国近世乃至东亚的经学、儒学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研究主要是对两宋时期不同阶段各家、诸派经学的渊源、传承、诠释思想与方法及其思想建构、历史影响等问题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成果内容除了前后绪言、结论、余论之外,主体部分有十二章,每一章下有若干节进行详细梳理、分析。
-
大地上的尺规巫怀宇 著哲学之使命在于揭示我们赖以理解世界的那些普遍构造,作为世界构造中最为坚实的部分,它们的力量常是日用而不知的。诸力量经由理性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理上相异的其他力量;诸理性经由哲学知其界限,并将自身区分于原则上相异的其他理性。 本书的每篇文章都力图展示一些确定的原则,以及这些原则之间的相互关联;同时,每篇文章中都有相当篇幅是关于人类不可能清楚明白地知道什么,或哪些词汇不可能被有意义地使用。因此本书既展示了一些坚固的语义和确定的原则,也为确定知识的领域划出了界限;对界限的勾画即是对其外的留白的勾画,因此也肯定了人类的可能性与自由。
-
幸福之路[英] 伯特兰·罗素 著《幸福之路》是诺贝尔奖得主罗素的经典名著,全球畅销980万册。罗素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分析了我们不幸福的原因,并指出了幸福之路。他将自身的观察、经验和理证过的建议归纳起来,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围绕什么是幸福、什么是高质量的幸福,从心理和哲学的角度,解读幸福指数,让读者从娓娓道来的哲学故事中体味幸福的真谛,为读者带来一场有意义的“幸福课堂”。作者给书中每个观点都提供了真实的人性经验的支撑,清晰、坦率、真诚。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快乐的时光。”
-
中西文明对话与文化比较李墨 著本书认为,从中西比较哲学的视野研究辩证法问题,是从思维这个哲学的基本范畴把握中西方文化异同的根本路径,是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必然要求。挖掘并阐释《周易》辩证逻辑的时代内涵,与以黑格尔辩证逻辑为代表的西方辩证逻辑进行比较研究,是推动中华民族特有思维方式创新性发展的一次逻辑范式转换研究,具有重要时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