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休谟文选李瑜青休谟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思想对西方近现代理论从不同的方面都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的怀疑论曾把康德“从独断论的迷梦中唤醒”,促使康德开创了德国的哲学革命。现代的实证主义以及第二代的马赫主义、第三代的逻辑实证主义都把休谟看作他们的宗师。实用主义也认为休谟学说是它的重要理论来源。我们选编的这本《休谟经典文存》,是从休谟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休谟就人生、艺术、道德、认知方法、经济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
-
狄德罗文选李瑜青狄德罗是18世纪法国伟大的哲学家、启蒙思想家,在哲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博大精深的思想与当代其他启蒙思想家一起,汇成一股强大的反映时代特点的思想巨流。歌德曾说:狄德罗就是狄德罗,他是无与伦比的。“狄德罗一生笔墨生涯内容丰富,绚丽多彩,其文章语言优美、流畅,有很强的可读性。我们选编的这本《狄德罗经典文存》,是从他的全部著作中精选译出的,偏重于狄德罗就艺术、美学、人生观等方面的论述和思考。
-
多样的哲学与全球化世界中的认同张冠梓,张静本书以哲学为主线,精选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会刊《第欧根尼》中文版2009年以来特别是2018年以来的译文结集出版。本书分为上下篇:上篇主题为“多样的哲学”篇,下篇主题为“全球化世界中的认同”。本书为《第欧根尼》中文版精选集。《第欧根尼》系国际哲学人文科学理事会会刊DIOGENES的中文选刊,该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主办,国际哲学与人文科学理事会赞助并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支持下出版。《第欧根尼》以古希腊哲学家第欧根尼的名字命名,所选论文涉及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和社会学等传统学科及交叉学科。中文版从法文版和英文版精选部分优秀论文全文译出,力求向我国学者全面地介绍东西方人文科学领域的高层次学术研究。
-
哲学教育评论张伟《哲学教育评论》是中山大学哲学系主办之刊物,旨在于专业知识生产之外,讨论哲学教育本身的多种可能。评论者,不以标准化论文为骛,举凡对哲学教育有心得、有体会、有尝试、有经验者,为师者、就学者,均可自抒己见,相互借鉴,同时引介国际教学经验,探访国际著名哲学系科的沿革与当下实践。刊物下设“名系源流”“讲堂实践”“教学求新”“理论深耕”“旧文新刊”“国际动态”等栏目。
-
价值论研究2023年第一辑孙伟平 主编《价值论研究》是由上海大学价值与社会研究中心和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价值论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组编的,主要内容为中国和西方价值论研究的经典和当代前沿价值问题研究,包括中西方价值哲学理论研究、核心价值观和价值观体系研究、当代其他热点价值论问题研究等,集中反映价值论研究领域的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推动中国价值论研究发展进程、促进中国价值哲学界与海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辑分为名家访谈、价值论研究主要著作巡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价值论基础理论研究、评价论研究、文化与价值研究和价值实践问题研究。收录本辑的文章中有价值哲学与中国道路的访谈、有对《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论》著作的评述、有当代中国价值共识的哲学反思、有对个体认同的基本评价形式和作用的论述,也有对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从而从多方面反映了我国学者在价值论领域的新研究。
-
信息认知视角的存在解析穆向阳从《信息的演化》到《信息与存在》,再到《信息与理想》,实际上一个来自于新视野的理论框架就在这些作品中慢慢地浮现了出来。它可能是不够清晰的,不丰满的,甚至是未完成的,但是它的基本结构已经呈现于眼前了。它本质上并非属于一种特殊的价值或观念体系,如果说非要把价值跟它扯上关系的话,那么它所指向的也是一种底层的、基础的、不参杂个人情感的、价值中性的体系。因而,即使作者本人倾向于个性化的语言风格,但是作品本身所真正要去探寻的却是一种普遍的一般的结构,或者说努力呈现一种新的视野。(信息认知视角的存在解析-从吉尔伽美什开始的旅行)这部作品中,作者将这一新视野的聚光灯投射到了历史上与“存在”渊源颇深的杰出人物的身上,这里也包括了吉尔伽美什这种传说中的人物。这部作品所能提供的仅仅是一种新的视角,尝试用已形成的理论去解析文中出现的人物。作品要提供的并非事实性知识,而是一种启发,而启发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对自身展开思考,为自身的存在提供借鉴与反思。
-
吃的哲学[荷兰] 安玛丽·摩尔 著,冯小旦 译吃,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活动。而我们往往忽略的是,吃,更是一把重启人类智慧的钥匙,一种追问人何以为人的方式,一个我们与其他生物、非生物密不可分的证明。 在《吃的哲学》中,安玛丽·摩尔使用了一套独特的行文方式:一段与读者进行的理论交流,一段寻访各地饮食的亲身经历,一段穿插在边栏中的其他学者的民族志故事。在理论、经历、故事的碰撞当中,我们跟随摩尔,行走在餐馆、减肥班、实验室和厨房餐桌等地,与阿伦特、梅洛-庞蒂、约纳斯、列维纳斯等思想家进行深入而活泼的对话,随时随地以“吃”来重塑我们业已形成的关于存在、认识、行动、关联的观念。吃,让人类得以存续,也让人类与世间万物紧密相连。 《吃的哲学》是一场非典型理论书的写作实验,也是一场细致入微、灵光涌现的阅读冒险。
-
主体理论(法)阿兰·巴迪欧(Alain Badiou)《主体理论》于1982年在法国首次出版,是阿兰·巴迪欧*重要的作品之一。全书从拉康精神分析学说的角度出发,探寻主体理论,将马克思主义、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纳入理论阐发,展现了精神分析学说与哲学间的有机联系。作者精彩的文学分析,赋予理论建设以艺术美感与现实深度。
-
无所乐观的希望【英】特里-伊格尔顿游刃于博学、慎思和幽默之间的特里·伊格尔顿,梳理了从古希腊至今被概念化的希望的观念,他将希望与朴素的乐观主义、欢欣、欲望、理想主义以及对进步教条的坚执区分开来,凸显了一种要求反思与承担,生发于敏锐之理性的立场。在一个愈加不确定的世界中,《无所乐观的希望》确实是一部出色而为、慷慨激昂的关乎人类信仰与希望的编年史。
-
唯物主义[英] 特里-伊格尔顿作为英国左派知识分子的领军人物,特里·伊格尔顿在本书中首次对唯物主义这一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概念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与思考,其论述的唯物主义并不局限于日常什物或哲学史上的相关讨论,而是由“身体”——人存在于世的物质基础出发,借助马克思、尼采、维特根斯坦与阿奎那的理论,在哲学、文化、科学等各个层面上展开。由此,伊格尔顿将唯物主义从唯物与唯心的对立中解放出来,还原回人类社会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