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
-
现代西方哲学张庆熊本书为2017年初版的《现代西方哲学》的增订本,由初版的十四章增至二十六章,同样以复旦大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现代西方哲学”讲稿为基础凝练而成。增订本增加了对重要哲学家如萨特、德里达的专章介绍,同时加强了综述的章节,旨在厘清同类学派之间的相互关系。现代西方哲学流派纷立,学说众多。本书力求以人物生平著述、问题意识、主要论点和意义影响为引线,简明清晰地呈现现代西方哲学流变的历史,促成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的提升。
-
车尔尼雪夫斯基马托邦思想研究倪国源本书主要探讨俄国著名作家和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乌托邦思想。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生致力于思考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等宏大命题,其富有创见的乌托邦思想对俄国知识分子以及俄国革命运动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书从乌托邦理论入手,梳理了俄罗斯文学中乌托邦的历史传统;从时代潮流、民族文化传统和个人因素三个方面考察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乌托邦思想的丰富来源;以他的经典名著《怎么办?》为样本分析了其乌托邦思想的深刻内涵和艺术体现,并指出其乌托邦思想的历史价值及当代意义。
-
精神现象学 The Phenomenology of Mind[德国]黑格尔全书以客观唯心主义立场,叙述了意识从自发到自觉的各个发展阶段,即“意识”、“自我意识”、“理性”、“伦理精神”、“宗教”、“知识”,并把这些阶段说成是人类意识在历史中所经历的发展阶段的缩影。该书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并猜测到了逻辑和历史的统一,但始终把“精神”作为自己哲学的基本的概念,让逻辑和历史统一于“精神”。该书初步建立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基本轮廓和基本概念。尤其是书中对莱布尼茨的“形而上学”的批判,为后世人本主义哲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论证挖掘与论证形式化鞠实儿 等论证是一种具有说理功能的话语序列。在科学研究中,它具有演绎和归纳两种形式。在日常社会生活中,由于涉及不同的语境(包括文化传统),论证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为了满足人与人以及人与机器之间日常交流的需求,本书采用两种不同的自下而上方法——广义论证本土化研究程序和机器学习,从具体事例和文本中挖掘或习得不同语境下论证模式、论证元素及结构。进一步,为形式化论证理论——抽象论辩理论具有更广泛的适用范围,本书将这两种自下而上的论证挖掘方法与抽象论辩理论提供的形式方法相结合,符号化处理上述挖掘所得结果,对论证进行合理重建。论证研究对于推动论证科学和人工智能相关领域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
逝者如斯夫方用 著本书主要以中国现代哲学中的“时间”观念为研究对象,中国现代哲学在“古今中西之争”的大背景下开展,就研究内容而言,本书相应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定位,一方面向古代、近代回溯,向未来推扩;另一方面也与西方的时间观念互鉴。在本书中,作者梳理了中国现代哲学中和“时间”相关的主要学人和基本观点,内容涵盖“时间”概念的引进、西方纪时系统的传入与中国现代有关历法、节假日等问题的思考和确立。本书的研究重点是中国现代思想界对“时间”问题关注和研究的过程,以及通过中西时间观的比较和对话建构起的各种中国现代哲学体系中的“时间”理论。此外,本书也梳理了中国现代“时间”观念的内在发展脉络和基本特征。
-
亚里士多德友爱论研究廖申白友爱论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本书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友爱论的一个初具规模的研究。作者认为,亚里士多德基于存在“可实践的善”,存在“形成真正的善的友爱的可能”,以及“快乐的友爱、有用的友爱也在某种意义上是友爱”三条依序排列而不可分离的原理,阐释了更注重友爱的实践而不是仅仅思考它的理想型式的友爱论。作者并且认为,友爱论是《尼各马可伦理学》的内在构成性部分,亚里士多德对它的安排也表达他对全书理论体系的思考。这一安排暗示善的友爱在与灵魂的积极实现相联系的快乐已经生成之时才可能形成,并将实现于将拥有最好的快乐的爱智活动之中;暗示善的友爱是德性与作为沉思的生活的幸福的联系环节,因而在理论说明上,友爱论是德性论与幸福论的联系环节。
-
儒家责任伦理学涂可国 著本书通过对传统儒家责任伦理思想进行较为全面的阐发,力图建构较为系统的儒家责任伦理学。全书一共分为绪论和十二章,主要探讨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概念,梳理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基本内涵,诠释了儒家责任伦理的多元结构,探赜了儒家关于自然与人的责任伦理思想、社会责任伦理思想和国家责任伦理思想,阐述了儒家的责任伦理机制思想和责任伦理主体思想;同时把儒家责任伦理思想置于中西伦理学的大视野中,既对它与西方道德责任思想的关系进行了比较性分析,又对其同传统中国道家、墨家、法家等各家各派责任伦理思想的异同进行了理性衡定。
-
心智与政治秩序吴彦本书的思考和构思内生于“什么是良好的政治秩序”这一问题的困扰。在章,作者以霍布斯为考察核心,论述了现代政治秩序的性质和特征。第二章则论述公共领域(国家)和私人领域(个人)之区分,以及由此而导致的对心智、德性这样一些古典政治哲学话题的忽视。从第三章开始,作者以对人类心灵能力的考察为起点,试图给出一种适恰的社会和政治理论。从第六章开始一直到第八章,关注点便转向国家:第六章是对国家性质的一种检讨,第七章和第八章则分别从基本构成秩序(constitution)/法则(law)以及德性的角度,讨论一种良好的国家所应具备的一些基本要素。第九章(即后一章)旨在检讨从17、18世纪开始发展起来的主权观念以及以此观念为基础的国际法理论,并倡导一种全球的视野,主张恢复到更早期的万民法观念,而托马斯主义和康德主义正是这一观念代表性的两个主要的思想传统。
-
孟德斯鸠著作导读艾克文 著本书是对孟德斯鸠三部著作《波斯人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的导读汇编,重点是对《论法的精神》的导读。作者在书中指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存在着结构混乱问题,这种混乱与孟德斯鸠所要论述的“法的精神”这一主题存在内在缺陷密切相关,也与孟德斯鸠在写作上的宏观驾驭能力不足有关。这个问题还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形成过程和写作方式有关,需要我们到孟德斯鸠的生平、时代及其早期著作《波斯人信札》和《罗马盛衰原因论》中去寻找答案。作者努力将专业性和普及性融合在书中,通过对孟德斯鸠著作的研读,为专业人士和普通读者提供一部了解、研究孟德斯鸠思想的参考书。
-
循易解医周德元 著四五六之学的立论基点是:既然宇宙万物都具有五行属性,天地间五行的运行自然形成五运和六气,而人作为宇宙万物的基本个体之一,当然也具有五行属性,而且天地间的五运六气也必然对人产生影响。 其核心是,根据自然界的天气变化,结合一个人的四柱(生辰八字),来推断其先天体质和健康状况,以及受节气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可能患病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