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良工美物良遇 著火痕器×竹丝扣瓷×柴砂壶×霁蓝釉×柴烧壶×荥经砂器×食器×青花×生活器物×报食之器×茶器12个制瓷人 12种陶瓷器 12种别样的故事和人生良遇团队致力于发现和寻找手工艺匠人,历时四年,深入实地走访和对话中国当代制瓷人,记录陶瓷器手艺人的故事和他们的作品,力图呈现他们对技艺、器物和生活美学的解读和体悟。用平常生活的初心,发现点滴的美好心意。一百个人有一百种生活的样子,我们也不吝希望美好的人和事物与我们不期而遇。
-
快板儿游冀中讲保定故事张大华地处冀中平原的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英雄之城、红色之城、冠军之城、戏曲之乡。保定优美的自然景观多,历史文化名人辈出,民俗文化丰富。《快板儿·游冀中·讲保定故事》以65段快板儿生动、通俗地向您讲述了与之相关的保定故事,带您走进保定、了解保定。
-
杭州市历届民间工艺大师作品精选集暂缺作者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自2003年开展以来已有十几年时间,至今成功举办了五届。每次举办都吸引杭州主城区及地方县市民间工艺大师近百人参与。活动的举办,一方面,表彰了一批成绩突出、活跃在民间文艺界一线的老艺术家;另一方面,推陈出新,挖掘了一大批民间艺术新人,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本书汇集了杭州市历届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共55位大师的优秀作品,按届次分章编排,对每一位大师都有简短的介绍,并附上作品,作品种类有铜雕、瓷器、机绣、刺绣、扇、根雕、竹艺、风筝、线编、年画、核雕、木雕、布贴等等。此书是对杭州市民间工艺大师评选活动的总结,也是对工艺大师的肯定和鼓励,同时激励更多的杭州民间艺人继续坚持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
-
民间剪纸艺术浸润幼儿心灵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闽南摩崖石刻研究陈光田 著闽南摩崖石刻是中国古代文献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闽南摩崖石刻研究》以厦门、漳州和泉州三地的闽南摩崖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收集整理了三地各具特色的石刻资料,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和考证,并对其风格特色、形成价值、文化底蕴进行比较全面的讨论。相对文化底蕴深厚的中原地区,记录闽南地区文化发展历程的文献资料一直相对缺乏。摩崖石刻在该地区留存广布、风格各异,能为研究闽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发展提供很好的佐证,具有史料与艺术鉴赏的双重价值。同时,书中众多的精美石刻插图,也为书法篆刻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欣赏的途径。
-
纸马 心灵的慰藉 张道一民艺学研究张道一读者诸君,您见过主要供焚烧的神像吗?您知道什么是“纸马”吗?经常有一些朋友问起,不仅是年轻的后学,也有我的同辈,不知“纸马”为何物,是不是艺术。我也不是专门研究此物的,因为关心我们民族的底层文化,在我进入晚年的时候,想把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形式的艺术收拢起来,探讨真正的文化基础所在。这种艺术又带有宗教的性质,反映出一种信仰和意识,流布于民间,其图像大都是用木版刻印的。艺术虽有高下之分,但不能说不是艺术。从其形式的特点看,它是一种很少被人注意的版画小品。有趣的是,这种被称为“纸马”的木版印刷图像,异名很多,如“甲马”“神马”“禄马”等,唯独不说是版画。长期以来,刻印者和使用者都不认为它是一种艺术。所谓“纸马”,最初确实是单一的马。敬奉神的人要用马请神送神,也要用马驮运敬神酬神的钱财(纸钱和银锞)。但是,神仙很多,所谓“天地三界,十方万灵”,要请的是什么神呢?这样,就出现了内容不同的三种图像:纸马、纸钱和要请的具体神祗。直到现在,还有人将三种图像一起烧。为了简便省事,便将三者合一,或是由神像代表,统称“纸马”,因为马起了沟通、传递的作用。木版印刷的“纸马”,主要表现的是神,但不是早期的形式,而是在我国造纸术和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的产物。汉代虽然有了纸,但还不见用纸敬神的记录;唐代开始出现了“以纸寓钱”,在敦煌发现的多种纸钱是用剪刀剪出成串的铜钱或银锭样式,也已有捺印(戳印)的小型佛像。纸马的发展和普及是在宋代,很快流布于全国;明清两代为鼎盛期;进人民国之后,在一些重点地区还能看到不少。随着科学昌明和新知识的传播,烧纸马的风习逐渐减少,有的地区已经消失,所见不多了。在古代,纸马的出现是一种新的敬神方式,或者说是原有方式的改进。因为人们祭神的目的,功利性越来越强,越来越具体,将有些实际需要变成了愿望的表达。另一方面,纸马的式微,反映了社会的变革和人们思想的进步,但也有人不愿丢掉那个“神”的外壳,采取了“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当现代新的拖拉机之“机神”(吉神)和“汽车之神”的纸马出现后,说明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已经改变,不是求神赐给他拖拉机或汽车,而是“见神提神”,注重安全了。纸马为什么要焚烧呢?简单地说,是升天,使它随着火焰的缭绕飘向天界。神仙住在天上。如果你要求神,那么多的神仙,你求哪一个呢?即使神仙们“有求必应”,也不能一起都来。神像的纸马如同请帖,须要指明,对应具体的哪一位神仙,他也就“有求必应”了。这样既方便,又不会弄错。我不在教派,也没有吸过那个“鸦片烟”。因为神是人创造的,所以我在想,数千年来,社会不断变革,国家变了,人的思想也变了,难道神就永远不变吗?原始神话的神,主要是用虚幻的想象来解释一些大自然的现象,以后宗教出现,打起了“救世解难”的旗号。宗教都有明确的教义和教规,神的职守和级别也很严明。我国的道教曾将一些神话糅了进去,当想象人能通过修炼而升“仙”时,道教也复杂得多了。宗教虽然有消极的一面,但大都教人为善。丁光训大主教住在南京,我因为研究工艺美术,写了一本《造物的艺术论》,提到了“谁是造物主?”引起了丁先生的注意,通过朋友介绍而相交。我问他到底有没有上帝?他没有直接回答,非常和蔼地笑咪咪地回问我:“你说呢?”我当然不敢直说有或无。他说:“宗教是一种思想和信仰,对于上帝,你认为有就有,你认为没有就没有。”听了这话,我恍然联想到:这不就是孔夫子的“祭神如神在”吗!
-
民间吉祥动物剪纸张伟萍暂缺简介...
-
上海独立手作张磊,孙俐 著本书是张磊和孙俐教授历时一年,走访上海地区22家手作店铺,与主理人深入对话的整理再现。这些手作人代表了上海作为设计之都的风范和水平,不仅有服装、鞋帽、皮具、家私、食品、花艺,更有刺绣、蜡染、锔瓷、漆艺、竹编、首饰、器乐等多种品类;既有高端的私人定制门店,亦有满足普罗大众需求的手作店铺;既有在时尚圈获得极高认可的品牌,亦有艺文、音乐等领域的跨界设计新秀。是一本能够代表上海手作美学和商业潮流的诚意之作。
-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陈学礼密枝节,是居住于石林彝族自治县大部分地区,以及陆良县、泸西县、弥勒县、丘北县部分地区的撒尼人典型的宗教节日。“密枝”是撒尼语的汉语音译,经常与另外的词汇合起来使用,比如“密枝节”“密枝林”“密枝神”“密枝大头目”“密枝小头目”“密枝祭祀”等。因为只有撒尼男性可参加这个宗教节日,所以,也有人把密枝节叫作男人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的撰写,力图对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一年一度的密枝节进行一个介绍。撒尼人的密枝节,与其他群体的宗教节日相比,有其独特性和统一性的一面;可是在撒尼人内部,密枝节又呈现出“内部多样性”的特点。比如说:(1)虽然每个撒尼村寨都有自己的密枝林,可是不同村寨密枝林的面积大小、林子特征都不尽相同。(2)不同村寨祭祀密枝神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村子在农历十一月,也有的村子在农历七月。(3)用于祭祀密枝神的牺牲也不尽相同,有的村寨用毛色净白的绵羊,有的村寨用毛无杂色的黑猪。(4)祭祀所用物品、仪式过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差异。(5)不同村寨的密枝神,以及与密枝神相关的历史传说故事,也往往各有出处、力图在有限的篇幅中相对全面地阐释石林撒尼人的密枝节,是不切实际的基于这一现实情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选择石林县两个村子(月湖村和大糯黑村)的密枝节作为描述对象,希望以类似聚焦的方式,集中表现田野调查的现场感受,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和困惑。现隶属于石林镇的月湖村,在地理上位于石林县的北部,村民属于撒尼的“瑟玛”;隶属于圭山镇的大糯黑村,在地理上属于石林县的东部,村民属于撒尼的“滇玛”。这样的选择,一方面希望产生基于不同地理位置而衍。生的不同内容,另一方面希望展示文化积淀深厚的村寨与文化积淀薄弱的村寨对密枝节活动的不同应对对于月湖村的密枝节而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田野图像:石林月湖村密枝节》想呈现三个内容:(1)一个学术界已经习惯的,或者说被学者认可的,具有所谓学术性质的民族学研究文本,也就是在笔者2001年硕士毕业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文本(2)一个长48分钟、记录了整个密枝节仪式过程的独立影像文本、当然,这个影像文本也可以用来对学术文本进行印证、补充,甚至用于质疑文字文本中分析的内容(3)形成影像文本的“故事”讲故事这种简单的表述方式,也许可为读者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理解为什么学术研究文本和影像文本最终会以此种样貌呈现出来
-
民间手工技艺卷毕德广 著,刘铁梁,王凯旋 编《民间手工技艺卷》主要阐释了东北地区诸如烙画、指画、鱼皮画、桦树皮画、布贴画、葫芦画等民间传统画绘制技艺,满族、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的民间传统刺绣技艺,民间传统镂雕技艺(如建平剪纸、新宾满族剪纸、兰西挂钱、辽南皮影、抚顺琥珀雕刻、阜新玛瑙雕、岫岩玉雕、马驷骥根艺、哈尔滨冰灯冰雕、沈阳“面人汤”等),民间传统编织与彩扎技艺(如贾春红编织、镇赉柳编、吉林省芦苇编、辽宁盖州风筝等),民间传统毛皮制作技艺,等等。全书体例合理,对东北民间手工技艺的介绍相对翔实完整,对保护逐渐失传的东北民间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