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八仙于婷,周岳,张歌 著,蒋耘中,李怀杰,魏成光 编《八仙——中国民间传说剪纸图谱》收录的作品主要来源于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山东艺术学院图书馆收藏的丰富的剪纸实物藏品。编者历时一年多走访山东高密、烟台等地的民间剪纸博物馆、民俗馆及地方剪纸传统手工艺人,收集整理了一批艺术价值很高的实物剪纸作品,从中精选极具民间传统特色的民间神话传说“八仙”主题的剪纸艺术作品,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着极大的突破。这为剪纸艺术的欣赏、传承、研究提供了丰厚扎实的第一手文献资料。《八仙——中国民间传说剪纸图谱》适合喜爱中国传统手丁艺爱好者阅读,也可供平面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设计、雕塑、服装服饰、造型艺术及文创等艺术设计相关领域师生及从业者参考使用。
-
2019民间文艺研究论丛年选佳作·民间工艺赵屹,莫秀秀 著本书是2019年度关于民间工艺研究的代表性论文选编,呈现了国内各学科领域的研究专家、学者及民间文艺工作者从设计学、美术学、艺术学、社会学、经济学、传播学、文化人类学等学科视角对民间工艺进行的多方面研究。全书收录了本年度民间工艺研究的诸多学术热点,包括民间工艺的保护与发展研究、民间工艺相关学科建设、民间工艺的传承与传播研究,以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工艺资源转化、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等一系列前沿问题,这些研究成果为民间工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
中国沙画苏大宝 著本书为苏大宝先生的沙画技法教学用书。文图并茂,简单易学,且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全书分为概述、沙画的材料与工具、沙画的基本技法、技法实践、 沙画的单幅构图 、沙画的多幅画面构图、关于沙画的其他事项、文艺作品与商业作品、关于沙画的发展与未来几部分。
-
定瓷彭秀良,庞永辉 著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应该是“活态”的,即在技艺传承和生活应用中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因此,当河北人民出版社约我组织一套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题的书稿时,我马上想到了“活态”保护的问题,这便有了以“中华技艺”命名的这套丛书。中华技艺是在中国特定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中发展起来的手工技艺,是中华民族传承至今的智慧结晶。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炎黄子孙维系情感的精神纽带。每一门技艺都饱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与社会记忆,更鲜活地生存于当下的中国大地。《中华技艺书系》以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为收录对象,所收录的手工艺品必须是活态的,并且在海内外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本着这个原则,首先筛选出6种,即定瓷、内画、剪纸、缂丝、年画、芦苇画。定瓷是宋代五大名瓷之一,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因宋代曲阳属定州辖区,故名定瓷。创烧于唐,盛于北宋,失于元,20世纪90年代得到恢复。定瓷既是中国陶瓷的代表性品种之一,也曾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商品,更是一种当下的生活日用品。定瓷茶具、酒具以及其他一系列装饰用品,都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其代表性作品被人民大会堂收藏。
-
慢设计李琴 著本书从“慢设计”的观点出发,以设计师、手作人、老师、母亲四种不同的角度,以手作作为串联的唯一事件,引发对于设计中常见问题的思考以及面对这些问题时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并配以精美的彩色手作图片呈现手作设计之美。本书以平实的语言讲述制作过程中碰到的一系列专业问题,使得专业知识的晦涩难懂被手作的真实替代。剥下设计抽象的外表,将它还原于生活,还原于本质,“教”溶于悟,从而更易产生共鸣。
-
20世纪岭南艺术发展史杨晓旗 著粤绣作为四大名绣之一,有着与其他名绣不同的独到之处,她是由两种风格迥异的地方绣——广绣与潮绣所组成。 本书从中国刺绣和岭南文化特色这两大背景进行入手, 并在此基础上展现了20世纪粤绣的盛衰变迁。本书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粤绣之根——中国刺绣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并介绍了如何理解、欣赏粤绣。第二章至第四章依照时间为序,按三个时间段——20世纪初叶、中叶、末叶,叙述了粤绣在整个20世纪的发展状况。结语部分对20世纪的粤绣发展进行了反思。
-
天门糖塑鲜鲁林 著《天门糖塑》是我省大型出版项目《荆楚文库》丛书中的一本。糖塑,古代祭祀所用的糖供经过历代汉族民间艺人传承、发展,一定的地理、气候条件、文化环境、自然生长出独具特色的文化果实,经过历史长河的冲刷、淘洗、过滤、选择,那些对人有助、有益或有用的文化因素,便沉淀了下来,进入传统,作用于民众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层面。天门糖塑,正是历史遗留的文化果实之一。糖塑是我省最为突出的一种民间艺术,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之一,天门则是最有代表性的地区。鲜鲁林老先生对我省的糖塑艺术一直保持关注。因此将天门糖塑造型艺术汇集出版,意义深远。本书内容包括缘起糖人、糖供的演变、异样的师承、江湖里的“糖人”、糖塑题材与民俗、糖塑的妙趣、天门糖塑艺人等七章内容。读者人群适合关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广大群众阅读,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宣传起到重要作用。
-
老手艺人郑伟文 编在清远的旧街窄巷里,有这样一群手艺人,他们年复一年,持之以恒地传承着祖辈留下的这些古老的手艺,在清远这座城市绵延了百年,构成了丰厚的底蕴。《老手艺人(2018-2020)》是由清远市委宣传部、清远日报社联合出品的一本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画册。清远日报社采编团队从2018年开始,走村串巷,拍摄、采写传统的手艺人,对清远各地老手艺的传承历史、制作工艺、市场行情以及行业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图文并茂地做详尽报道。每种老手艺都附有视频,二维码也印上画册。为地方的传统老手艺,保留下珍贵的影像和文字档案。
-
剪出精彩张春莉在农耕文明中产生的剪纸艺术,寄托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纯朴善良的人们把对生活的赞美和希望通过剪纸表达出来,体现了中华民族深厚隽永的民情与风俗。人们习惯用剪纸给生活中的各种事物都赋予美好的含义:剪一只公鸡,是比喻大吉大利;剪一串葡萄,是希望多子多孙;剪一只蝙蝠,是期望福气满门;剪一个蟠桃,是希望长寿;剪金鱼嬉戏,是期待金玉满堂。这些看似俚俗的民间艺术,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了社会各个阶层的欣赏,逐渐为广大人民所喜爱。身为中国人,我们有责任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发扬传承下去,让优秀的文化薪火相传。我们虽然不是民间艺术大师,但是只要认真地学习,也能把对生活的热爱表达出来。同学们每当看到优秀的剪纸作品,在赞叹之余,也会质疑自己能剪得出来吗。其实剪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同学们能轻松掌握剪纸的技巧。书中的课程用循序渐进、深入浅出的方式,把剪纸过程拆解成详细的步骤,再像“搭积木”一样组合成复杂的作品。在初始阶段,我们只学习一些很简单的技巧,等熟悉后,再来学习稍微复杂一些的技巧。慢慢地,有些同学便能成长为剪纸高手,也许会在将来成为民间艺术大师。
-
青岛手艺鲁汉 王慧卉 宋玉凤 王巧璞时至今日,博物馆已成为我们心中的记忆,我们更注重“物质文化”,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随着对民俗研究的推进,我们不得不问,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有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呢?博物馆的可变性设计能否与群众的精神要求相契合?新的理念是否适应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与现状呢?它的限制又在那里?本书将为你逐步解答这些问题。本书是2019 年度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新动能驱动下的山东省工艺美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9CPYJ79),2019 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手工艺跨文化发展和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9YJC76010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