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以墨记史 以画传承杨力民 著本画册是杨力民先生继《中国古代瓦当艺术》、《中国画树艺术参考》、《杨力民书画》、《一画一世界》后的又一力作。他通过自己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通读和理解,从中挑选出从商周到清朝的200位对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历史文化名人进行作画,意在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目前所知,中国书画史上还没有人做同样的工作,本画册的出现可以说填补了一项空白,很有学习和收藏价值。
-
华阴乡土艺人的生命密码赵芜泉 著,高江宏 编在古老的华阴这片土地上,行走在任何一个地方,不是遇见历史,就是邂逅文化。有帝王将相的历史与文化,也有民间百姓的历史文化。在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背景下,华阴老腔迎来了新的春天。它带着沧桑、古老和耀眼的光环,行走在神州大地,也飘洋过海唱响异域他乡。跑遍了华阴的村村寨寨,去寻找那些生活在农村的传统艺人,了解他们的从艺经历,感知他们的精神世界,也从中对华阴传统戏曲艺术和传统手工艺的生存现状作了大致的了解。本书解析了华阴乡土艺人的生命密码,分老腔部落、手艺工坊、秦声乐府三个篇章,对华阴的乡土艺人进行了介绍,深情展示了他们不平凡的经历、不一样的人生境界,朴素而真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传统艺术执着坚守的担当精神。
-
中国梆子 剧目卷韩建《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剧目卷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各地梆子腔的经典剧目,比较了不同剧种的相同剧目,分析了剧种之间的剧目移植和学习过程,展现了梆子戏剧情背后所蕴含的价值观和伦理道德,弘扬了民族主流精神,启迪民智,移风易俗。
-
中国梆子 表演卷赵娟《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表演卷介绍了梆子表演的起源、发展和变化,分析研究了梆子表演缘何产生多种表演流派和表演艺术,以及各表演流派如何将中国地方戏剧的美学精神通过各自唱念做打的形式呈现在舞台上,强烈反映出中国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情怀。
-
中国梆子 历史卷何桑《中国梆子》积极响应国家“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号召,旨在通过介绍各地梆子艺术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艺术特色及创新、传播与传承现状等方面的内容,向社会介绍中国梆子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心。该书以较为生动的笔调追述梆子腔剧种的历史渊源,厘清发展脉络,展示艺术特色,宣传代表人物,全面展示梆子剧种的魅力和发展创新,使读者能够对梆子剧种有个透彻的理解和全面的了解。该书致力于雅俗共赏,以深厚的理论为支撑,以较强的可读性为传播手段,配以精彩的图片和现代化的多媒体介质,带给读者图文及声色的美好体验。 历史卷关注梆子声腔的历史发展过程,梆子源起之后向东向南流布,先后形成陕西梆子、山西梆子、河南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梆子以及其他地方流布的梆子腔剧种。本卷逐一叙述了这些梆子腔的渊源、风格特点及发展与流播,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向读者介绍这一板腔体声腔体系的艺术全貌。
-
中国梆子 传承卷焦振文梆子腔是我国传统戏曲四大声腔中流传最广、留存剧目最多的一个庞大家族,它发祥于晋、陕、豫“金三角”地带,流布十余省市,涵盖二十多个剧种。经过一代代梆子艺人薪火相传,梆子腔穿越时空,经久不衰,充分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这本《传承卷》作为《中国梆子》丛书中重要的一部分,从梆子剧种的传承脉络、传承媒介、传承主体等角度介绍了梆子声腔剧种的传承历史及特点、传承情况及方式,介绍了主要剧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并从梆子戏传承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出发,对梆子剧种面临的困境与挑战、机遇与复兴进行了思考。
-
八闽百工王晓戈,蓝泰华 著,龚晓田,余思凡,王晓戈,王婧阳,魏雅馨 等编《八闽百工》共有十册,丛书内容基本涵盖了福建最经典的传统手工技艺。对这些项目的技艺的整理不但有助于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也为这些传统技艺的时代创新打下良好的基础。书中一百多张高清彩图,从手稿、手作过程到工艺成品,窥探***的传统技艺的诞生过程,领略从传艺传承与发展的独特魅力,分享手工匠人的创造精神与生活态度,听他们把自己与传统手工艺的故事娓娓道来。
-
家在黄山白岳之间安徽博物院 著该书收录了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博物馆、吉林省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广东艺术博物馆、安徽博物院等国内十家博物馆所藏的渐江绘画精品47件/套。书中画作占渐江存世作品的1/3以上,包括立轴、手卷、册页、扇面等不同绘画形式,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渐江在绘画上的独特艺术魅力。书中对每一幅作品的尺寸、年代、作品特色、背景均做了介绍,并对画作上的题跋、款识做了解读和分析。对于渐江书画艺术及新安画家群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
中国弦乐史研究七十年张晓娟 著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中国弦乐史研究”,其主要以文献的形式呈现出来。本书以1949—2019年间中国正式出版的论著、音乐学术期刊论文、硕博士论文中有关中国弦乐史研究的成果,以及国内外学者发表的与中国弦乐史研究相关的观点、学说、理论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它们的整理、分析,研究中国弦乐的演变、发展及其规律,揭示在不同时期弦乐史文献观点的变化,以及历史事实与理论探索的关系
-
《丝路物语》书系 第三辑 秦岭山麓的一脉乡愁王长启 著,李炳武 编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坐落在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中心地带和隋唐佛教圣地南五台山脚下,东接翠华山,南拥五台山,西邻草堂寺,北瞰长安城。本书精选几十件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馆珍贵藏品,从不同层面介绍关中地区各族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艺术、审美、劳动、居住、习俗、风情等民俗历史风貌。“丝路物语”书系,聚焦古丝绸之路的博物馆,力求立体全面地展示丝绸之路上的历史遗存、人文故事和风土人情。这是一本丝绸之路旅游观光的文化指南,从中可观赏到古代关中一带的宝贵遗产,记录着社会的沧桑巨变,这也是一部启封丝路文明的记忆之书。 本书由著名文史专家李炳武主编,他是“长安学派”创始人、“长安雅集”和“当代雁塔题名”等现代著名文化盛事倡议人。曾任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党组书记、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