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术
-
侯宝林表演相声精品集王文章主编人们需要相声,人们不会忘记相声。光阴荏苒,父亲辞世不觉十载。“侯宝林相声”作为先父耗华生心血留下的一笔珍贵财富,早该奉献于广大读者面前,因为它不仅属于我们的侯错人,更是侯宝林留给社会的一份大礼。当人相声名家表演精品丛书的编选出版,或可给喜欢相声的读者带来欢乐,也可为相声艺术创作的继承带来宝贵的借鉴。我侯宝林说了一辈子的相声,研究了一辈子相声。我最大的愿望是把最好的艺术献给观众。观众是我的恩人、衣食父母、是我的老师。我总觉得,我再说几十年相声也报答不了养我爱我帮我的观众。现在看来,我难以了却这个心愿了,我衷心希望我所酷爱、视为生命的相声发扬光大,希望有更多的侯宝林献给人民更多的欢乐。我一生都是把欢笑带给观众,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永别观念,我也会带着微笑而去……
-
民间清中晚期青花瓷器图鉴余继明编著本书收录了80多幅清中晚期的青花瓷器实物彩图,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青花瓷器和瓷片与底款两部分内容。
-
民间康雍乾青花瓷器图鉴余继明编著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发明之一。青花瓷器,更是中国古瓷器中一朵绚丽的奇葩,她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中写下了极为浓重的一笔。青花瓷器是指用钴料在瓷坯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在1300℃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制而成的釉下彩瓷器。因釉卜.钻料经高温烧制后呈现出蓝色,故习惯性称其为“青花”。但从工艺的角度看,其纹饰在釉层的下面,所以确切地应称“釉下彩青花”。青花瓷器的特点是胎质细腻,釉质滋润,白地衬以蓝色纹饰,给人以清新素雅的美感,在众多彩瓷中独树一帜,为历代藏家所珍爱。为了满足清三代瓷器收藏爱好者的专项搜集的需要,帮助鉴别康、雍、乾青花瓷器的真伪优劣和基本了解不同年代青花瓷器的造型、纹饰、修胎及施釉等特征,本书收集了50多件完整器及具典型的康、雍、乾瓷片和底款,以纹饰与底款作展示,供收藏者参考对照。此书是我十多年来潜心研究古瓷器的一些经验总结,相信它定会受到青花瓷器爱好者的欢迎,在茫茫书海中为读者认可。这就是我的心愿。
-
黄河十四走杨先让,杨阳著《黄河十四走》是一本以画家的文化考察笔记为线索的整个黄河流域民间艺术(美术)图集。它的重大意义在于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14次率队考察黄河流域民间艺术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是前无古人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演进,仅仅十几年,他们记录下大量的黄河流域传承了几千年的优秀民间艺术形式今天已不复存在,绝大部分著名的老艺术家已经人亡艺死。我们今天在书里所看到的是一大批中华民族最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最后的绝响。作者杨先让和杨阳是中央美院和清华美术学院的教授,他们认为黄河流域可以说是最富有中华民族文化艺术代表性的大区域、大文化圈。这里所产生的一切民间艺术活动又必然与这里的考古史、哲学史、古代史、民俗学、民族学、艺术史等多方面的学科,在内涵和根源上密切相连。考察黄河流域的民间艺术,很可能获得认识和打开中国其他地区民间艺术的一把钥匙。本书文字部分根据作者数十万字原始考察笔记整理而成。14次考察的行程综述和100多个极精彩的传统民间艺术特写组成本书的基本框架,近千张反转片永久记录下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凝聚成目前为止最全面的一本关于黄河流域传统文化记载的图书,黄永玉在评价此书时写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 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中国传统图案大观班昆编绘中国传统图案是我国伟大祖国五千古老文化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我们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光辉灿烂。作书作者广泛集了中国传统图案纹样的许多素材,反复研究,吸收其精髓,设计了数以万计的草图。又进一步经过图案变化、提炼夸张,结合、美化加工绘制,最后筛选了2971个纹样,共计762页,全书共分为八大类335种。本书可为陶瓷、染织、刺绣、抽纱、地毯、挂毯、雕刻、泥塑、剪纸、漆器、服装、编结、风筝、玩具等以及其它日用工艺品的设计提供系统的传统图案纹样和文字资料。编绘此书的宗旨是:1、中国传统图案的内容最全,注释最详细的工具书;2、图文并茂,具有实用性和知识性;3、具有长期参考和收藏价值。希望工艺美术界的同行们,通过本书的抛砖引玉,创造出具有新时代气息的图案纹样,使中国传统图案得到发扬光大。<
-
现代剪纸语言的变异梁长胜著作者在书中阐述中国剪纸艺术的源流及其在流行中的几种形式。作者把这种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的艺术观念,审美意识及中国的哲理思维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剪纸形式并把他延展到其它艺术领域,使原来的民间的流行艺术发展为有独立主题的艺术品。是一册图文并茂的好书。
-
中国民间皮影孙建君 编著皮影,那种另人惊绝的绚丽与精细已难以得见!!!也许在一些特别的场面,比如当年看电影《活着》,画面转折处总有那个皮影的影子。一段生活的沧桑,一出包含泪水的欢乐,一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一个令人扼腕感叹的民艺晚霞,让人难以释怀……皮影,又称“灯影戏”或“影戏”,是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的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民间戏曲艺术。其戏曲内容及完整的艺术效果,通过灯光、影幕、音响、唱腔和由演员操纵的影人表演表现出来。皮影人既是戏曲表演的道具,又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它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历史生活的生动画卷,是一种最富感染力的乡土艺术,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本书对这一独特的民间艺术,从其造型、雕刻工艺、表演、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做了详细的介绍。图文并茂,是本书的最大特点。
-
中国民间美术欣赏.鲁仲民 主编将动物十二支与人的生年相联系,成为十二属相,到晚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到唐代就更为流行。人们把对动物习性的印象与人的属相性格,甚至整个人生相联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生肖文化。表现十二属相题材的民间剪纸,是农耕时代人们对生肖文化的直接认知,不仅为了装饰点缀,也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理想。 申时,即下午3—5时,据说此时猴子最喜欢啼叫,声音拉得最长,最洪亮,所以申时就属猴了。因为美猴王孙悟空在中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做过玉皇大帝的“弼马温”的官职,所以民间把猴子的形象作为牛棚马厮的门神画,以“弼马温”的谐音“避马瘟”,以祝愿牲畜平安健壮。就这样,猴中因为有个孙悟空当过“弼马温”,谐音“避马瘟”,猴就成了牲畜的保护神和吉祥物。猴子与人的关系密切,猴给人的印象是:灵敏、聪明、顽皮。
-
中国剪纸瑰宝田永翔,刘建军编著中国是个剪纸的大国。各地剪纸,异彩纷呈。这其中,河北省蔚县的彩色窗花独树一帜,分外抢眼。而如今,它不仅仅是民俗生活的饰物,并早已成为国人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寄托美好情谊、乃至馈赠国外宾客的上佳礼品。田永翔,河北蔚县人。毕业于张家口艺术专科学校戏剧系编导专业,专业技术职称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民间文?占倚岢N窭硎拢偶铱谑忻窦湮囊占倚岣敝飨颖笔∠肪缂倚峄嵩保颖笔∽骷摇⑵笠导伊昊峄嵩保泄窦浼糁窖芯炕峄嵩保泄ひ彰朗跹Щ峄嵩保卣薄O群蠊┲罢偶铱诨熬缤拧⑽迪乇ㄉ纭⑽迪匚幕荨⑽迪匚牧⑽迪孛窦湮难准砂旃摇V鞅喙逗骼嘶ā贰ⅰ段迪匚囊铡贰ⅰ督袢瘴抵荨贰ⅰ段迪孛窦涔适戮怼贰ⅰ段迪馗枰ゾ怼贰ⅰ段迪匮栌锞怼贰ⅰ段迪孛窦涠粤怼返取6啻稳倩袷〉兀ㄊ校┫丶拔幕俊⒐颐裎⑷帐蹩蒲Ч婊旃摇⑷窦湮难准砂旃野浞⒌娜儆な椤?刘建军,河北蔚县人。大学文化。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县政府委员。被授予“首届蔚县十大杰出青年”、“张家
-
剪纸艺术赵玉亮等著;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编一把剪刀,在传统乡村妇女的生活中有许多用途:劳动生产、裁衣、剪花。剪刀不仅是生活的必需品,也是乡村妇女承传民间文化的重要工具。乡村里口传文化的积淀,使妇女们剪刀下的“花花”赋有了古朴独特的生命含义,生活中许多重要的节日和习俗都是需要剪纸的象征方式和形式去实现的。所以,剪纸也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的一个热点,民间剪纸中的生命内涵是丰富多彩的,不仅仅汉民族,许多少数民族也都用剪纸记载着生命的古老和神奇:如苗族、彝族、满族、白族、壮族等。民间剪纸成为民族群体心灵情感叙事的独特语言方式。许多人开始发现剪纸,开始发现民间艺术这条古老而又清新的母亲河,人们开始向着生命淳朴的“民间”,去发现那曾属于自己的一份真诚。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举办的《新发现·五人剪纸展》和中国和平出版社出版的这一剪纸集就是在不断发现之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