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中国戏曲经典张宏渊|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戏曲经典谭志湘|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戏曲经典周传家|主编在校点过程中,我们严格遵循《中国戏曲经典》编纂体例,在选好底本的前提下,参校各本,择善而从。对错字、漏字、异体字、俗字予以改正,将脱句补齐,但不作校勘说明。标点符号尽量简单明了。词曲标点不尽同于底本和参校本,不斤斤于曲谱和词谱,惟以达意、谐韵为主要目的。宾白、科泛基本保持原貌,只在个别地方作了少量修改。为求简洁明快,将底本中的题词、序跋、评点、落款、作者画像等一概删除,尽量保持原作风貌。《中国戏曲经典(第4卷)》四部传奇,周传家负责撰写前言,校点《清忠谱》和《长生殿》,秦华生负责校点《桃花扇》和《雷峰塔》。由于我们才疏学浅,时间又比较仓促,难免有不妥不当之处,敬祈方家批评指正。
-
中国戏曲经典傅晓航|主编暂缺简介...
-
中国戏曲经典苏国荣|主编暂缺简介...
-
莫里哀时代演员的生活(法)乔治·蒙格雷迪安著;谭常轲译莫里哀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他在欧洲戏剧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莫里哀本名叫让—巴蒂斯特·波克兰,1622年1月15日出生在一个殷实家庭。他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由于他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此后,他一直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 本书所述的就是莫里哀所处时代演员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状态。
-
李桂云唱腔选集常维敬编著收录了李桂云的河北梆子唱腔选集,在民族戏曲艺术的百花园中,起到它应起的作用,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河北梆子音乐艺术,为弘扬我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而做出贡献。《李桂云唱腔选集》的大量唱段都是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李桂云的合作下完成记谱的,有的唱段还是李桂云为她反复教唱、口耳亲传记录下来的,根本没有其他音响资料,因而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
中外戏剧史刘彦君,廖奔著戏剧这个至少有5000年历史的艺术样式,虽然不断遭受到现代新兴媒体艺术的冲击,却仍然成为我们星球上最为普及和盛行的艺术样式。它的足迹遍及人类各人群落,可以说有人群即有戏剧。戏剧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艺术样式,随着人类的繁衍而传承下来。站在当代的基点上回首遥望,人类戏剧的明亮光芒最初只在几个点上闪耀,这几个点上的光芒也并不同时亮起,它们间歇性递相呈现。然而,它们却持续不灭、生生不息,最终发展成覆盖全球的状貌。我们不得不感戴人类早期戏剧对于现代文明的奠基之功。《中外戏剧史》为“艺术教室”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计25万字、150幅图,生动简明地讲解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中外戏剧发展历程,以年代为主序,照顾国(洲)别,注重名家名作,兼及整体概貌。体例清晰,语言规范,注释详备,内容精到。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传统戏剧分别专章讲述,对各国各时代剧场制式详加考察,对欧美各戏剧流派有序梳理,是本书的突出优长。本书既适合为高等院校学生选修戏剧之用,也有助于广大读者步入戏剧艺术殿堂。艺术教育书系分音乐、美术、戏剧、影视和舞蹈五个系列,每一系列分别由史、论及理论经典三卷构成,其中史、论两卷各配有百幅精美图片。这既是一套较为系统的大学通识艺术教育书系,也是一个格局完整的艺术史论文库。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傅谨组织编委会,严格挑选作者,约请在本门类有一定影响的知名学者领衔编著。本丛书针对长期以来国内艺术教育领域偏重于技术层面、史论研究严重滞后的教学模式,以适应当前非艺术专门院校的艺术系科、专业及综合大学的美育教育和通识课程对合格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的迫切需要。
-
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张先主编《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以时间为经,以作品为纬,以点带面,精选外国戏剧史中的经典作品,从戏剧文学赏析的角度,以“剧情脉络”、“剧作家小传”、“剧作赏析”为体例,分别对每部剧作的结构编排、语言风格、悬念冲突、情境设置、剧作特色等予以介绍和评析。《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分析得当,语言平实但不失理论深度。作为一本引导读者接触、领略和欣赏中国戏剧经典作品的入门读本,能帮助戏剧专业初学者、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和业余戏剧爱好者在阅读剧本时获得启发,从而使他们能更为全面地鉴赏戏剧作品。《外国戏剧经典作品赏析》适用范围广泛,除可作为师范本、专科和普通高等院校教材外,还可为爱好中国戏剧的广大社会读者参考选用。
-
二十世纪前期昆曲研究吴新雷这是考察20世纪前半世纪昆曲研究情况的专著。书中结合时代背景,联系昆曲的演唱实际,对1901年以后至1949年之前有关昆曲的著述和剧评进行了总的评估。其中涉及昆曲的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涉及理论界的交锋和争鸣,涉及报章杂志上的评论和剧谈,书中作了历史性的回顾与反思。本书前半部分先介绍昆曲研究的历史渊源,后半部分则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昆曲研究的新气象。以点带面,前后呼应,理出头绪脉络,给读者勾勒出了昆曲研究的整体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