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中国杂技史傅起凤,傅腾龙著中国杂技艺术,无疑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仅仅从这个角度来看待和评价中国杂技史那是远远不够的。从历史上看杂技和它的前身角抵、百戏等,与历代(特别是封建社会前期)的礼乐制度、文学和中西交通、宗教、民俗等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当今舞台上的杂技节目在昔日曾与显赫庄严的宫廷宴享、绚丽多彩的诗词歌赋、丝绸之路上的友谊篇章、香烟缭绕的梵刹道观、丰富多彩的民间节目联系在一起,于是有杂技与礼乐、汉赋、唐诗、宋词中的杂技,中西交通与杂技等等一系列专题可以进行深入的研究。可惜的是迄今为止对于杂技史的研究者寥寥无几,遂使有关古老的杂技艺术的学术研究成果远远比不上后起之秀的兄弟艺术戏剧、曲艺等等。究其原因,无非是长期以来统治阶级对杂技艺术的歧视,很少有较高文化修养而又懂得杂技艺术本身的有志者来进行研究。 书中阐述了狩猎生活、农牧劳动等与杂技起源的关系,杂技从角抵戏、百戏、宫廷杂技、都会杂技到“跑马卖辞”(即沦落江湖)以及现代杂技艺术崛起的历史过程。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搜集、爬梳杂技史料,广采博征,逐条考订,使本书的立论和诠释具有坚实的基础。作者简介:傅起凤,杂技理论工作者,中国杂技文艺家协会会员,杂技艺术家协会北京分会理事,现任中国杂技团艺术处副处长。傅腾龙,知名魔术家,中国杂技艺术家协会会员,杂技家协会上海分会理事,曾任上海魔术团副团长。傅氏姐弟二人合著或单独著有《中国杂技》、《中国杂技古今谈》、《中国杂技》、《中国的魔术》、《魔术万花筒》等艺术专著及论文多种。目录:第一章 杂技的起源 一、狩猎生活与杂技起源 二、农牧劳动与杂技起源 三、部落战争与杂技起源 四、原始宗教与杂技起源 五、上古乐舞与杂技起源第二章 杂技雏形的出现 一、民间乐舞游戏的新兴 二、尚武精神的发扬 三、士和客的作用 四、倡优的贡献 五、春秋战国时期杂技的雏形 六、角抵戏的出现第三章 百戏的形成 一、百戏新兴的基础 二、汉代百戏演出的形式 三、西域杂技的影响 四、汉代杂技的成就 五、百戏创作的题材第四章 百戏杂技向纵深发展 一、中原百戏的保存 二、边疆杂技的融汇与充实 三、江南百戏杂技的发展 四、魏晋六朝杂技的成就与特点 五、宫廷杂技全盛时期的到来第五章 宫廷杂技盛极而衰 一、散乐百戏从限制到发展 二、盛唐杂技的特色 三、中外杂技交流的新高潮 四、杂技由宫廷转向民间第六章 都会杂技的繁荣 一、民间杂技繁荣的原因 二、不同特色的演出活动 三、技艺的提高和新节目的涌现 四、少数民族对杂技的贡献及辽金元杂技第七章 沦落江湖与现代杂技的萌发 一、宫廷杂技的衰落 二、民间作艺的几种形式 三、迎神赛会和行香走会与杂技 四、特殊背景下的中外技艺交流 五、明清杂技节目系统 六、杂技艺人第八章 现代杂技艺术的崛起初版后记
-
舞台技术基础马述智舞台技术所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应用技术也比较多。从大的范围来说,剧场的舞台技术、布景制作技术、灯光技术、音响技术、绘景技术(指绘制布景表面效果)等都可以称作舞台技术,从小的范围来说,主要指布景制作技术,此外还包括幕布制作和流动性舞台机械制作技术。 《舞台技术基础》从四个方面来谈舞台技术。一是布景制图,着重研究布景制图的方法和对绘制图样和图线的一些约定。二是幕布,重点研究幕布的具体制作技术。三是布景制作,主要研究布景的基础制作和拆卸、安装以及演出迁换的具体方法。四是舞台临时机械设备及特殊效果,这部分研究舞台临时机械设备的制作方法,专为流动演出使用的,属布景的组成部分。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上海市昆剧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浙江省昆剧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江苏省昆剧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寻梦六百年陈益著本书探讨了昆曲的艺术发展、发源地、盛衰的历史,其文章有:《百戏从头说》、《花雅之争》、《传薪不息》等。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北方昆曲剧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中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教程韩萍,郭磊主编本书是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北京舞蹈学院“十五”规划教材。以北京舞蹈学院正在使用的少数民族舞蹈(藏族、蒙古族、维吾尔族、朝鲜族)教材为主体内容。由动作基本形态、具体做法、动作短句三部分构成,内容由浅入深,为教师的行课选择和重组提供了可能。图文并茂,动作描述准确,分析透彻、鞭辟入里,具有教材动作词典的功能,适于职业与非职业民间舞学习者使用。
-
歌剧音乐分析张筠青著本书系北京市精品教材项目之一。其编写从音乐分析、音乐创作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歌剧音乐的构成、歌剧中的宣叙性段落、歌剧音乐形象的刻画、歌剧的发展趋势等,系统地阐释了歌剧音乐中特有的规律性问题。纵向概括歌剧音乐的发展历史,横向分析西方歌剧中的经典作品。并且对经典歌剧进行了具体而细致的分析,使学生对歌剧音乐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学生创作歌剧提供了可参考依据。本书除适用于高等师范音乐院系作曲、音乐学、指挥专业师生使用外,也可作为音乐爱好者的自学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