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动感空间刘青弋著《动感空间》介绍了中国现代舞的发展,舞蹈发生学假说,香港芭蕾,广东现代舞,“韩国式”舞蹈、古典舞的新面、柏林舞展等。
-
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全国政协京昆室编;湖南省昆剧团[卷]编昆剧具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与古希腊的悲剧和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昆剧原称昆曲,起源于元朝末年江苏的昆山和苏州一带。明代中叶,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吸收了海盐、余姚、弋阳三大声腔和南曲、北曲的精华,对昆曲进行了改革,同时代的戏剧家梁伯龙创作了《浣纱记》,并以改革后的昆腔谱曲,使昆曲的影响迅速传播海内。昆曲是中国乃至世界迄今最古老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戏剧形态,全国几乎所有的剧种都不同程度的得到过它的滋养,有“为戏之祖”之誉。昆曲浓缩了中国古典文学、歌舞、戏剧乃至美术、杂技等多种艺术成分,可视为中国传统文化最浓缩、最活灵活现的载体,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级的文化经典。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全国政协京昆室将昆曲剧目曲谱的整理、编辑及出版工作列为重点专项工作。2003年7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出版座谈会,并成立了“昆曲曲谱出版编委会”;9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昆曲剧目曲谱第一次编委会议,主要研究昆曲曲谱具体出版方案;同年11月,还在江苏昆山召开了曲谱出版业务工作会。至此,各地昆剧院团的收集、整理曲谱的工作相继展开,由全国政协京昆室牵头着手进行的整理、编辑、出版的《中国昆曲精选剧目曲谱大成》就是希望能将这一“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书面的形式保存下来,留给后人。
-
梨园声韵学何佩森著《梨园声韵学》是研究和阐述表演艺术语言规范的,根据汉语语音特点,用语音学和声韵学原理,阐明艺术语言的发音要领,对声、韵、调进行科学分析,澄清某些不正确的学说。全书分十二章,除艺术语言的共性知识外,着重叙述了方言语音的分歧规律,京剧的尖团字、上口字、湖广调,并进行了渊源考证。《梨园声韵学》是作者几十年来的学习的心得、舞台实践和近三十年教学成果,对于艺术语言工作者的吐字发音,具有指导作用,为建立完备而系统的表演学科声韵学奠定了基础。
-
话剧殉道者洪忠煌著《话剧殉道者》内容分:一、大学生是这样从艺的;二、一个奇人的“旅行剧团“梦想;三、在古都的草创岁月令人神往;四、往昔的明星原来大多从这里升起;五、谁率先将《雷雨》搬上舞台;六、是中旅在大上海“演热”了曹禺三部曲;七、他们是抗战话剧的中流砥柱;八、飞龙阁上刻下了他们的风风雨雨。
-
高教舞蹈综论于平著本书分为“高教舞蹈管理论”、“高教舞蹈学术论”、‘高教舞蹈学科论”、“高教舞蹈创作论”、“高教舞蹈交流论”五个专题,对我国高等舞蹈院校的教学及中国舞蹈的发展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
粤剧金曲精选·第1辑黄鹤鸣《粤剧金曲精选》是从已公开发行的唱片、录音带、CD碟、VCD碟中精选出唱腔优美、流行广泛、群众喜欢的粤曲逐一进行记谱整理,分成若干辑出版的。每辑二十首,分平喉子喉对唱、平喉独唱和子喉独唱三个部分,展现了各种唱腔流派和各个名家的唱腔特色。这本书作为广西老干部活动中心粤剧团和南宁市老年大学的教材,对于广大粤曲爱好者依谱自行学唱粤曲也会有较大的帮助。本书所选之粤曲,尽皆粤剧传统剧目中之金曲,而且配有乐谱。具有“一全、二精、三有谱”三大特色和优点。
-
舞台布景绘画教程孙家铨,张庆山著本书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其一,从历史的角度阐述布景绘画艺术发生发展的源和流,以及发展过程中与戏剧、绘画、建筑、雕塑、科学技术、宗教,相互影响和互为因果的关系。其二,从技术和艺术表现的角度介绍布景绘画的具体操作方法,其中既有硬件部分,如绘景车间的各种设备和规格要求、绘景工具的种类和规格、绘景的颜料、调料和材料等。也有软件部分,如绘景的工艺流程、绘景的常规方法和特殊方法、透视和透视布景、绘景与灯光等。另外专有一章介绍绘景中的肌理构成,它是与戏剧演出形式的多元化发展同步的、具有前瞻性的布景绘画艺术。本书对初学绘景技术的人来说,是一部入门的教科书;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绘景技术的人来说,是一部技术规范的手册参考。
-
中国戏曲史廖奔著中华戏曲从原始文化的远古时期走来,当它一出现在人类文明的历史上,就作为中华文化主体的一部分而生生繁衍,逐渐形成一种具备东方美学特质的艺术样式,并在社会生活中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果我们要寻找中华文化遥远的历史信息,戏曲自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载体。更为重要的是,深人体现在底层民众意识中、并对今天的社会还在发挥着巨大制约作用的传统文化是明清以来形成的民俗文化,而民俗文化的一个集中代表则是遍及中华大地、充塞了她的各个角落的地方戏曲。中华戏曲实在是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一枝声葩,它集中了中华文化的全部精粹和庞杂,而以最通俗的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出来。文化与学术的发展都是一种从积累渐进到量变升华的过程,对于戏曲历史的研究同样归于这一过程。如果本书能够对这一过程产生一点积极的影响,能够为人们提供一点新鲜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术的同义反复上,它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本书是一部研究中国戏曲发展历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形态”、“腔种”、“剧目”、“演出”、“艺人”、“典籍”、“交流”、“附论”八个篇章,全面阐述了中国戏曲自先秦至明清的发展历史。本书突破了传统以历史发展时期为展开戏曲在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概貌描述的藩篱,而以志书体例,按中国戏曲历史发展所包含和涉及的门类和方面分类,理出每一门类的历史发展脉络,从而使本书成为一部颇具特色的中国戏曲史研究专著。 作者简介:廖奔,1953年生。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学会副秘书长。著有《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中国戏典声腔源流史》、《中国古代剧场史》等;合著有《中国戏剧的蝉脱》。发表论文有百余万字。目录:绪言第一章 形态 第一节 原始戏剧 第二节 初级戏剧 第三节 戏曲第二章 腔种 第一节 声腔源流 第二节 结构形式 一、 剧本结构 二、 场上结构 三、 音乐结构 四、 文词格律 五、 角色体制 六、 演出体制 第三节 剧种分布第三章 剧目 第一节 佛教剧本和杂剧院本 一、 三种文字的佛教剧本 二、 宋金杂剧 三、 元院本 第二节 戏文和杂剧 一、 宋元戏文 二、 元和明初杂剧 第三节 文人传奇和杂剧 一、 明代作品 二、 清代作品 第四节 诸腔和地方戏 一、 明代民间演出本 二、 明代诸声腔剧本 三、 清代地方戏剧本第四章 演出 第一节 剧场沿革 第二节 戏班组织 一、 戏班组建 二、 艺人来源 三、 班规 四、 流动作场 五、 行头 六、 艺人地位 七、 梨园公会 第三节 戏俗 一、 点戏 二、 戏价 三、 戏神 四、 观众第五章 艺人 第一节 唐前优伶 一、 先秦至两汉 二、 六朝 三、 唐朝 四、 五代 第二节 宋元艺人 一、 辽、北宋、金 二、 南宋 三、 元代 第三节 明清演员 一、 明代 二、 清代第六章 典籍 第一节 曲集 一、 总集和选集 二、 别集 三、 选出 第二节 曲论 第三节 曲谱第七章 交流 第一节 汲取西域阶段 第二节 发散日欧阶段 一、 东传日本 二、 西进欧洲 第三节 东西交汇阶段第八章 附论 第一节 傩戏 第二节 目连戏 第三节 木偶戏 第四节 影戏参考文献
-
芳洲拾翠刘树纲《芳洲拾翠: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作者树纲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中央戏剧学院原是学表演的,有很好的表演才华,命运的左右,皈依戏剧文学。可能,他深谙演员的表演,熟悉舞台,对于他后来成为一个优秀的剧作家,起了重要的作用。新时期,我国处于时代变革乃至戏剧变革的门槛上,时代要求戏剧对人性的深掘,要求哲理与诗情的品格。树纲的《十五桩离婚案的调查剖析》、《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等剧作的出现,在探询人性的幽秘、叩问生活、历史与文化的真谛上,汇入了新时期我国戏剧探索与革新的激流。
-
中国现代话剧教程郭富民著中央戏剧学院教材。本书共十八讲,内容包括了早期话剧的兴衰、戏剧思想和观念的觉悟、戏剧形态的理论探讨与舞台实践、戏剧的现代主义兴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