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艺术
-
张庚文录张庚著作者研究戏剧是从话剧开始的,从写剧评开始。当然,要写好剧评就得懂些戏剧的道理,作者一面学习,一面也写些这方面的文章,那就是以戏剧概概论为题目的一些文章。既然是学习,创建当然很少,而且全是从当时欧洲的戏剧名家那里得来的意见,如英国的戈登·克雷、俄国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等。他们之间意见并不相同,作者对这些分歧的意见自己也动脑筋思考,择善而从。作者和戏剧创作、排演并不是绝缘的,所以还能从这些实践中去分辨外国人理论上的是非。当然,实践不多,理解自然也难深刻。凭着这点滴积累起来的经验,久而久之也会逐渐系统起来,后来作者当了教员,就把这些系统化起来的意见编成了讲义。但到此为止,这些意见都是从外国学来,虽有自己的实践,也是从话剧这个外来的艺术形式中来的。戏的内容如何,是一个较容易解决的事情,更困难的是艺术形式如何发展创新。各个剧种不能只演传统戏,还得编演新戏,特别是要编演现代生活的戏。这就要求在唱腔、表演、化妆上都得创新。深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并不只是提出“戏改”这个口号才存在,实际上从来如此。要搞新戏,就总得出些新招。本书是作者将以前所写的文章,集中起来出版,以供读者阅读。
-
往事如歌王强选编众所周知,京剧的“戏迷“、”票友“作为京剧的忠实观众,他们在为京剧的优美而痴迷之时,更希望自己能真正参与到京剧的表演当中去,以能更进一步地体味京剧那种可以融入血脉的韵味。正是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我们编订了这本《往事如歌-京剧经典唱段集》,希望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京剧唱腔。
-
中国现代戏剧重大现象研究施旭升主编;施旭升[等]著本书立足于探讨20世纪中国戏剧的一些重大历史现象(包括话剧、政治剧--样板戏、探索剧--小剧场),揭示这些现象产生发展所蕴涵的历史的、美学的以及文化的、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
京剧剧目概览许祥麟著;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编本书介绍了常见京剧剧目135个,内容包括每剧的故事梗概、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典故、服装道具、艺术特色等。仅有一百六十馀年的历史,竟然拥有几千种剧目,这景况在国内乃至国外的舞台上都属罕见,而京剧独有。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几千剧目把国事家事、军事政事,天上地下,人鬼神妖,亲情友情、爱情恋情,悲欢离合、喜怒哀乐  演绎得何等丰富多彩、琳琅满目,观此书似可见一斑。本书或许可以告诉读者戏中的故事哪是真哪是假,哪是实哪是虚。京剧有大量的折子戏。折子戏的出现是戏曲发史的一大革命,它打破了生、旦主宰舞台的局面,而使净、丑等行同样也可成为舞台的主角,同时巴丰富了剧目,精简了。但有些折子戏所演故事却显得没关没尾,使人看後如入雾中。此书则尽量给出故事发生的背景材料,或理出故事的来龙去脉,再观此剧或可一目了然。
-
新小说、新电影(法)克洛德·托马塞著;李华译一本128页的书要涵盖新小说、新电影这样宽广而复杂的两个创作领域,仿佛在下一个赌注。首先是因为相关的概念模糊,使得任何试图以此作为界限明确的研究对象、并确定其内宾 做法都困难重重,并且问题颇多。同时也因为这样一项尝试只能精减内容,加上由于它的兼容并蓄,一开始就不得不将构成每部作品特色的特色的写作公歧弃之不顾。由此造成本书作者和读者的失望情绪,就像新小说家们被归并到“杂物柜和缩小仪的同一个标签”之下时表现出的迟疑正如M.比托尔在《履历》(1996)中所写的,他抱怨自己被贴上了标签,“它粘在我的皮肤上!现在仍然这样,在学校教科书或词典里,比托尔,就是新小说!好像我的工作就止步于1960年……”至于C.西蒙,在他最近的那本《植物园》里,嘲讽了20世纪60年代新小说的自我参照癖,同时呼唤能使新小说与此远离的东西。
-
中国戏剧史图鉴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编中国戏剧(戏曲)艺术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的形成与风格的艺术品种,它一向植根于广大群众之中,也祀神、自娱的习俗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体现着中华民族传统的中和之美的观念。自12世纪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形态,已历时九百年。它不仅属于世界上古老的戏剧文化,而且至今充满着青春的活力,进发着时代的光彩。中国戏曲以歌舞、优戏和说唱艺术为主,吸收其他表演技艺综合衍变而成。“以歌舞演故事”是它的基本艺术特征。戏曲,有它自身成长的历程,秦、汉以来的歌舞、角抵、优戏和集演“百戏”的传统习俗,唐代的宴乐、庙会以及宋代的瓦舍勾栏,促成歌舞、说唱与各种表演技艺的竞争、交流与融合,孕育着戏曲艺术的诞生。汉代的《东海黄公》、唐代的《踏摇娘》到宋杂剧与金院本,体现着演化形成戏曲艺术的轨迹。南戏和北杂剧,标志着中国南北两大戏曲体制的成熟,开创了元代杂剧创作的盛世。南北戏曲文化的交流,把明清传奇创作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带来了高腔与昆腔的繁荣发展。民间花部乱弹诸调的蓬勃兴起,又迎来了清代以来梆子、皮黄等地方戏竞争发展的新局面。京剧艺术的成熟,使戏曲艺术又跨入了一个新的纪元。如今有三百多个戏曲剧种活跃在祖国大地和广大民众中。
-
守望者说龚和德,毛时安主编《班昭》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生动地塑造了中国戏曲史上少见的古代女学者形象。通过主人公为学术事业所作的艰难奉献及情感生活的重大波折,高扬了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使命感,思想是深刻的。从一度创作到二度创作,虽然并不是十全十美,但在继承与创新、高雅与通俗的辩证关系上作出了富有戏曲美学意义的探索。它在昆剧新老观众中受到肯定,特别是在校园中受到的热烈欢迎,表明经取得了开后性的成果。上海昆剧团老一代和青年一代艺术家、 上海的主管文化的各级领导为这部戏演出的成功,为振兴昆剧所作的贡献和支持,值得我们深深感谢。
-
京剧常识手册涂沛,苏移等著《京剧常识手册》包括京剧简史;京胡伴奏;京剧表演;京剧行当;戏曲龙套艺术;京剧化装;戏曲砌末与舞台装置七部分。
-
中国现代戏剧序跋集周靖波主编戏剧序跋是创作里程的记录,包含的史料价值十分丰富。本书所汇集的100多位剧作家的近300篇序跋,大致上涵盖了中国现代话剧30多年的发展历史。
-
京剧形式特征刘琦著;天津市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主编京剧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显然与京剧的艺术形态密不可分。要探寻京剧艺术的奥秘必须对京剧艺术形式特征有一明晰的认识。俗话说:“看戏得会看”,“会看戏才会演戏”。所谓“会”看戏也就是要懂戏,要懂得京剧有哪些特点。而要做到懂京剧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长期耳濡目染京剧演出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体会,是由不懂戏到懂戏的关键一环;而阅读有关京剧书籍则能帮助人们缩短这一过程,加快和加深对京剧的认识。由于京剧艺术的悠久,博大精深,笔者虽有几十年看戏和长期从事京剧研究的经历,也只能说是仍然处在由不懂戏到逐渐懂戏的过程之中。现在写这本书也只能说是把自己略窥门径的长期积累的点滴体会集中起来,给青年读者提供一个参考而已。提到京剧艺术形式的特征,这其实是一个众说纷纭的课题。诸如在涉及京剧程式、强化武动技巧、综合性、唱念台词的读者、象征与京剧的关系、真实性与虚拟性的关系等一系列的问题上,人们便都提出过许多见仁见智各不相同的见解。